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技术是数字出版第一生产力

2011年07月07日 18:5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丹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连续5年增长幅度接近或者超过50%,2010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在经历了过去10年的几何式增长后,我国数字出版业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2009年到2010年,政府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数字出版发展的积极政策和措施。2011年,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将数字出版列入重点发展方向。另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针对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湖南等地陆续成立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园区、数字出版基地,通过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整合解决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资金、用地、人才、项目开发、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问题,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传统出版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发展路径;新媒体企业也积极进入数字出版产业领域,丰富和壮大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力量。产业链各方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数字出版不是单打独斗即可取胜的行业,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力量去推动。

  为了进一步增强各自在产业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一定区域或领域的数字出版企业分工协力,积极组成各种数字出版联盟,以期形成利益共享的商业模式。通过各种联盟,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链各方密切合作,相互借助优势,相互促进发展,共同做大做强的良好局面。

  目前,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32.8%,为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和消费创造了条件。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在内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基本显现,特别是以手机、手持阅读器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内容上也逐渐突破以小说为主的局面,逐步向杂志、漫画、专业书籍等延伸。同时,在市场细分上,出现了适合党员干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主妇、都市白领等不同人群阅读的内容产品,阅读的丰富性与汇聚性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数字出版产品体系。

  新技术正在日益成为数字出版行业的第一生产力。目前我国已初步搭建起了互联网传播、无线通讯传播、有线电视网传播和卫星直接投送等四大数字出版内容传送体系,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也极大地增强了数字内容的传播力度。微观层面,出版企业也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胆固醇电子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中版闪印王”等产品,不断优化用户的“内容体验+过程体验+消费体验”。

  目前,云计算正席卷IT界,我国数字出版业也开始进入云出版时代。今年4月,方正正式推出“阿帕比云出版服务平台”;6月,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落户天津,把超大规模的云服务中心的计算与存储能力以低成本、高效能、高可用的方式,提供给全球的政府、企业及个人消费者,以实现数据的分享与交换。这种通过将海量数据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进行关联交易及服务的“云经济”将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商业模式之一。

  iPad自发布以来已经销售了2000余万台。作为一种阅读的新时尚,iPad以其超强的系统支持、出色的阅读体验,成功地拉动了报刊的数字化阅读。自去年5月7日,《南方都市报》iPad阅读软件上线,成为首家进入iPad的中文媒体以来,目前许多出版机构都已与苹果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发布了各自适用于iPad的应用,这将改变用户的生活,同时也将改变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进程。

  另外,作为移动互联网未来最直接最广泛的智能终端设备,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据测算,我国智能手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提升,这意味着到2014年,我国将有一半以上的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终端。智能手机将以智能型的软件为核心,成为读者可随身携带的,集成知识与内容解决方案的硬件载体,并最终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网络时代个人信息驾驶舱。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常务副院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