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里先生左懋泰的冰火人生

2011年07月19日 10:36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里先生左懋泰的冰火人生

  清代由于盛行“缘坐”法,一人犯“法”,不仅连累亲属,而且还要连累邻里。因此,大量的流人遣戍东北,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其中,明臣左懋泰就因“为仇家所讦”,举家百口被清廷流放盛京。

  堂弟给了他“一记耳光”

  左懋泰(1597-1656),字韦诸,号大来,明末山东莱阳人。崇祯年间进士,累官至吏部郎中。

  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了北京后,左懋泰即降大顺政权,遂被任命为兵政府左侍郎,协助降将唐通镇守山海关。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左懋泰被迫降清。

  左懋泰有个堂弟,叫左懋第,时任南明弘光朝兵部右侍郎,很有才学,也很得弘光皇帝赏识。

  此时,清军南下,大兵压境。弘光皇帝幻想着能偏安江南一隅,便想向清廷割地求和。于是,便命左懋第北上出使清朝乞和。左懋第本是主战派,现在却被派担当求和的使命。迫于君命,屈就成行,却已抱下死志。所以,临行时,他在留给堂兄左懋泰的信中说:“懋第此行,是懋第死日也。 ”

  这年10月,左懋第等人到达北京,竟被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安排入居四夷馆。左懋第当即拒绝入住,说:“我是奉朝廷之命来酬谢贵国灭闯之义,若以属国礼相见,我宁死不入。 ”多尔衮只好把他们安排住进鸿胪寺。

  入住鸿胪寺的左懋第,设祭三日,率随员面北跪拜,哭祭崇祯皇帝。监视他们的清兵把左懋第之举报告给多尔衮,建议杀了左懋第。不想,多尔衮听说后,不怒反喜,说:“忠诚可嘉,此人可用”。于是,多尔衮将左懋第囚禁在太医院内,派人劝降。左懋第手书“生为明臣,死为忠魂”一联,配上一幅苏武牧羊的画像垂挂在墙上,指着对联和画像告诉来人:“此为我志,不必多说! ”

  次年5月,多尔衮亲自出马,设宴劝降左懋第。左懋第将食具挥到地上,说:“速杀了我!”

  多尔衮更加敬佩左懋第,便派左懋泰来劝降堂弟。

  左懋第被囚后,其母重病,是左懋泰伺奉其母,最后又扶柩归葬的。多尔衮自信让左懋泰出面劝降,以亲情和恩情来打动,左懋第怕是不好拒之。

  然而,左懋第一见左懋泰,先跪倒在地,谢过左懋泰伺母奉母、治伤扶柩之恩。随后站起,怒斥左懋泰苟且偷生的变节行为,说:“懋第无降敌之说,亦再无尔这等兄长”。

  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二十日,左懋第被押赴北京菜市口刑场。临刑时,他昂首刑场,先向南拜,再向北两拜,然后端坐受刑,时年45岁。

  后来,人们在太医院的墙壁上,发现了左懋第写下的绝词:“峡岐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竟如何?寸丹冷魄消磨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

  “仇家所讦”举家百口流离

  左懋第死后,左懋泰深受震动,想起堂弟和婶母的话便觉汗颜。

  左懋第之母徐氏临死前,曾把左懋泰叫到跟前说:“我们左家是受过皇恩之人,不能为国捐躯,也不要草间偷活。我把这些话说给你,你一定要记着啊! ”徐氏说完这些话,便开始绝食,不久就死了。

  此后,左懋泰终日郁郁寡欢,不问政事,对朝廷委派的事也是能拖就拖,消极对抗。

  左懋泰在朝廷有一个仇家,见左懋泰如此表现,便一份奏折把左懋泰告了,说他仇视大清,复明之心不死。

  顺治六年(1649年),年逾50的左懋泰被清廷举家流放盛京居铁岭戍所。跟他一起被流放的有子侄左玮生、左昕生、左昭生、左晓生、左昀生和同辈的族兄弟,以及族内百十余口人。

  当时的铁岭,因受清军多次屠城,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狼藉,已成一片废墟,惟剩一柱辽建密檐式古塔尚存。

  左懋泰来到戍所,曾以“铁岭塔”为题写下一首诗,诗云:古塔十三级,北城独立幽。八方随佛日,一柱起边愁。

  铃铎诸天语,阶梯象罔求。无从登北处,仰视自悠悠。

  他以此诗描述了当时清军实行屠城,人民罹难,房舍为墟,惟一柱古塔尚存的悲凉凄惨景象。

  冰天社一片冰心在玉壶

  顺治七年11月27日,左懋泰在流放地铁岭迎来了自己的55岁生日(54周岁)。这天,高僧函可召集盛京、铁岭、尚阳堡等地流人文士,汇聚在左懋泰的戍居之舍为左懋泰祝寿。应邀前来参加的人中,有僧人4人、道2人、士16人、举子及后来赶到者8人,加上左懋泰和他的两个儿子左玮生、左昕生,共计33人到场。此时,新旧朋友,异乡相见,不免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伤之感,进而薄弱了往昔那种官爵、名声、地位的差别,彼此“始以节义文章相慕重,后皆引为法友。 ”于是,寿宴间便吟诗颂词,倾诉衷肠。

  当寿宴高潮时,函可触景生情,建议效仿江南才子结社和宁古塔流人吴兆骞创办“七子之会”的做法,提出创立比“七子之会”规模还要大的“冰天诗社”。函可的倡议,即刻得到左懋泰和众人的响应,大家当时即兴和诗32首。最后,左懋泰在这次聚会中作了一首名为《答诸公见赠》的答谢诗,诗云:“神农虞夏忽芜荒,五十五年事香茫。绛县春秋羞甲子,楚歌宋玉谱官商。腐儒不死蠹空在,窜落添龄罪愈彰。松柏好存冬日色,任随沤沫注沧桑。 ”诗中虽仍有苍凉之感,却已见凛然之气。

  “冰天诗社”创立后,汇聚了流放到盛京、铁岭、尚阳堡等地的文化流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由相对的固定人群组成的固定的文学团体,这也是辽沈地区最早的文学团体。左懋泰、陈掖臣、李因、魏绾、季开生、董国祥、丁澎、陈之遴、李呈祥、孙梗、诸豫、刘嗣美、左玮生、左昕生,以及少数文化修养很高的流人女眷,如陈之遴随妻徐灿等,都是诗社的主要成员和活动骨干。

  就在“冰天诗社”成立后的第五天,又恰逢高僧函可的生日,一些流人文士们又汇聚盛京,由左懋泰主持了函可的生日宴和这次“冰天诗社”的第二次集会。左懋泰首先作颂,众人相继应和,左懋泰的次子左昕生奉和父亲当场作赋:“门前竹板破葱苔,木佛烧残志不灰。未丧斯文留子在,欲闻大道喜师来。父兮不咏惊心知,伯也前驱愧后陪。料得寒夜犹有梦,乡情端在岭头梅。 ”

  此时的左懋泰“节旌即落心愈壮,诗卷犹存道未穷”,其遭遇令人同情,其才华让人佩服,特别是他的诗文,更是为众人所倾倒。高僧函可誉称他为“塞外高松”,东海的“大老”,认为左懋泰的才华可与明代诗坛享有威名的李梦阳相媲美。流人们也尊称其为“北里先生”。

  十年前代泪数卷后人思

  已在尚阳堡度过四年流放生活的郝浴遇到朝廷大赦,他专程来到盛京找到函可商量去处。函可建议,铁岭“冰天诗社”泰斗左懋泰,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可为至友。郝浴也听说过左懋泰才名,早已向往,于是,即刻起身前往铁岭。

  郝浴与左懋泰见面之后,表示欲在铁岭修建“致知格物之堂”,教流人子弟读书。左懋泰对郝浴之举大表赞同,不但捐资帮助郝浴修建学堂,而且在“致知格物之堂”建成后,亲自送两个儿子去那里学习。在左懋泰的影响下,附近的流人也纷纷把孩子送到“致知格物之堂”,交给郝浴培养。

  顺治十三年(1656年),左懋泰在铁岭度过了七年的流放生活之后,因病去世。函可对左懋泰的病逝,非常悲痛,他在《读左公徂来集》一诗中写到:“秋风一见泪纷披,可奈重歌出塞词。百济河山愁处到,三韩文献幸今兹。屈平即放天何问,杜甫无家别有诗。方信当年身不死,千秋斯道已如丝。 ”他还在《哭吏部大来八首》中有句:“共洒十年前代泪,独留数卷后人思”,道出了左懋泰诗作中充满着深厚的眷怀故国之情。

  左懋泰著有《徂来集》一部,遗憾的是左懋泰在世时只有手稿。据有关史料记载,左懋泰去世后,尚阳堡流人李呈祥曾经携带《徂来集》手稿入关,要请人刊刻,可惜至今也未见到过。只是在他的故乡见到《莱阳左懋泰蒯文通墓》志铭。志铭中这样记载了他的一生:“户渠门外三尺土,逢蒿满地生风雨。冢中有人非鬼神,瓶繘陆陆衣冠在。古人古事安可论,韩侯昔驻齐东门。投手措足关天地,面背易向亡易存。但假为王帝何怒,蹑附何语怒者寤。兔死有狐狗遽烹,北军左袒亦狼顾。韩不负汉未央宫,蒯不负韩燕市路。狂能庄语动天子,知有道者非任教。有神有骨千年存,显现竟不须云雾。君非不狂非不死,若有凭借隐其故。后生欺死日无能,梦语明明醒佛惧。曷往广武观战场,何人坏得狂生墓。 ”

  左懋泰的朋友、尚阳堡流人丁澎也曾在《左莱阳著书宅》中缅怀他:“生平苦忆左莱州,谪去龙沙万里流。按曲能传中散调,遗书应耻茂陵求。黄榆夜雪长躯犊,紫塞春风几换裘。潦倒暮年夸健笔,至今辞赋满沧州。 ”

  纵观左懋泰一生,先降大顺,再降大清,又被清廷流放苦地。虽然于名节上被人诟病,但晚年所作所为却让人敬仰。若不然,朋友们也不会给予这样的评价:有神有骨千年存,显现竟不须云雾……潦倒暮年夸健笔,至今辞赋满沧州。

  □黄卫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