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资深传媒人分析默多克和新闻集团“窃听风暴”

2011年07月19日 15:5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里戈

  3个月前,传媒大亨默多克平静地度过了他的80大寿。

  19日,默多克父子将前往英国议会下议院的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就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回答愤怒的议员们的质询。其中不少议员,曾经是默多克的好朋友,他们觥筹交错,相谈甚欢。现如今,恍若不曾相识。在刚过去的星期天,一项更加惊人的发展是,曾经坚持不辞职的布鲁克斯(Rebekah Brooks)女士,被伦敦警方逮捕,并于晚些时候获得保释。伦敦警察局的局长,也因为在事件调查中不力,宣布辞职。事态发展之快,人们不禁会想:默多克会“享受”同样的“待遇”吗?

  陈年往事

  一切都是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惹的祸。英国《卫报》披露,《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窃听了被绑架的13岁小姑娘多勒(Milly Dowler)的手机电话录音,并且删掉了其中的一条,意在防止别人再来窃听,同时删掉录音后,这个电话就有空间继续录音,以有机会获取更多的留言。当时多勒已经被害。《世界新闻报》出于新闻竞争出此下策,这给多勒父母造成一大错觉,认为孩子还活着;同时给警方的破案带来了困扰。这是9年前的往事。如果多勒还活着,应该是22岁,大学毕业的年龄。

  公道地说,不能说《世界新闻报》导致了多勒的死亡。但是,《世界新闻报》的做法,在英国首先是违法的,同时也干涉了警方的执法,并给多勒家人带来了新的伤痛。这家168年的报纸,英国销量最大(270万份)的周日报,在如此重大的危机面前,轰然倒下。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这是为了平息公众的愤怒,也是为了保住他的左膀右臂。

  默多克对危机的估计偏低了。从英国首相到普通民众,谴责之声不绝于耳。默多克上周五写公开信道歉:“我错了,我的动作不够及时,我们道歉。”不仅如此,他专程前往遇害小女孩多勒的家里,以手抱头,向多勒家人多次道歉。多勒家人的律师说,默多克非常“谦卑”,非常诚恳。默多克已经在英国主要报纸上买了广告版面,刊登由他签名的道歉信。

  英国媒体认为,事实上所发生的窃听行为,或许比新闻集团目前承认的,比公众了解的,要广泛得多。《卫报》明确说,《世界新闻报》在多勒被绑架之后的电话窃听中,删去了一次留言的内容。正如水门事件中的18分钟空白录音带一样,窃听并删掉这次留言,是这场风暴的暴风眼。在风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就是默多克在英国的新闻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布鲁克斯。

  左膀右臂

  布鲁克斯1968年出生,与默多克的第三任(现任)太太邓文迪同岁。默多克公开说,他视布鲁克斯如爱女。到伦敦现场办公的默多克说,保护布鲁克斯是他最为关切的事情。这位红发女郎深得默多克青睐,30岁出头就主掌《世界新闻报》。她与第一任丈夫(英国演员Ross Kemp)离婚后,与驯马师布鲁克斯结婚,而布鲁克斯先生本人就是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的多年好友。布鲁克斯在英国社交圈人脉广泛,《世界新闻报》总编辑的身份又使得她如虎添翼。卡梅伦和前首相布朗都出席了她的婚礼,足见布鲁克斯的魅力。

  布鲁克斯2002年起担任《世界新闻报》总编辑,2009年起主管英国报业。布鲁克斯目前仍然坚持说,对2002年的窃听事件,她一无所知,她坚称一切水落石出之后,将会还她以清白。对于这个说法,法律上或许有可能成立,但是,新闻界普遍认为,总编辑不知道重要的新闻来源,几率相当小。对于她的辞职,《世界新闻报》的编辑、记者认为太晚了。他们的看法是,如果布鲁克斯第一时间辞职,默多克或许不需要让《世界新闻报》关张以求大吉,而事实上关张也确实没有带来新闻集团的大吉。

  新闻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沙特王子阿瓦利上周四出面说话了。他说,如果布鲁克斯卷入其中,她应该辞职。有中东股神之称的阿瓦利拥有很多优质产业,他和比尔·盖茨各拥有世界顶级酒店四季酒店45%的股权。

  面对多方压力,在上周五,默多克的核心决策层“忍痛”让布鲁克斯辞职。几小时之后,另一位重量级“大员”宣布辞职,这就是辛顿(Les Hinton),2007年以来的《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和道琼斯首席执行官,窃听门案发时主管默多克在英国的报业。辛顿的辞职,让默多克深感痛心。他们两人是52年的朋友,辛顿15岁时加入了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新闻报》,当初的职责包括给28岁的默多克送午餐,两人情同手足。默多克难过地说:“无法想象,我们的合作关系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束的。”

  辛顿在辞职信中说“这是他极度悲伤的一天”。他曾经在英国议会作证说,《世界新闻报》的窃听,就是一个流氓记者和一个私人侦探的行为。如今所披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辛顿的说法似乎是粉饰太平,避重就轻,但辛顿很无辜地表示,他在议会上讲的,就是他所知道的。因为失察,承担责任而辞职,也很正常。《华尔街日报》总编辑汤姆森在给全报社员工的信件中,高度称赞了辛顿。对此,该报一位记者很不以为然,他说,辛顿掌舵时候闹出来的事情,他为此而辞职,我们有什么可感谢他的?

  让辛顿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同事的掌声中,最后告别了在纽约第六大道的办公大楼。这个掌声是有道理的。2007年,默多克买下《华尔街日报》,辛顿主掌这家报纸。正是在他的手下,《华尔街日报》完成了转型,从一家纯财经报纸转为一家相对综合性的报纸;更重要的是,从一家不断下滑赔钱的报纸,变成了一家赚钱的报纸。当年给默多克买三明治的小伙子,成了报业的翘楚。最后的句号没有画好,无论如何是个遗憾。在7月16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周末版上,首席执行官和发行人一栏上,仍然是辛顿的名字。无论如何,这个名字很快就会在报上消失了。

  核心决策

  两周以来,默多克曾经坚持认为他的高层管理人员非常尽职,他“死挺”的上述两员大将,先后主持《世界新闻报》15年。但是,他的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顾问不得不驳默多克的面子:你保不住他们。他们下船,船可能不沉;他们不下船,船会一直向下沉。你看着办。

  最后参加决策的核心层有4人:默多克,他的两个儿子詹姆斯和拉齐兰,新闻集团董事、执行副总裁克莱恩(Joe Klein),他曾经是克林顿总统的白宫副首席法律顾问、纽约公立学校总校监。克莱恩去年才成为新闻集团的董事,可以说他的历史是“清白”的。如今集团内部所有善后决定,都要向克莱恩报告。詹姆斯是默多克6个孩子中的老四,拉齐兰是老三。詹姆斯是默多克“钦定”的接班人,今年39岁,比邓文迪还小4岁。

  在一定程度上说,布鲁克斯也是詹姆斯的防火墙和避雷针,只要布鲁克斯不倒,詹姆斯就安然无事。如今布鲁克斯倒了,詹姆斯到了最前线。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人?分析人士认为,这场危机,也很有可能导致默多克家族接班阵容的权力重组,潜在的受益者,有可能是默老的千金大小姐、詹姆斯的姐姐伊丽莎白。到目前为止,默多克都肯定詹姆斯在危机处理中的表现,并表示他的接班人地位没有动摇。詹姆斯也将亲自负责电话窃听受害人的赔偿工作。

  做出决定的地点是新闻集团在伦敦的办公大楼的10层会议室。事实上,最后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家族的决定。天空卫视意大利的总裁汤姆马克里奇(Tom Mockridge)接替了布鲁克斯的职位。马克里奇是新西兰人,他曾经给当时的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基廷(Paul Keating)当新闻秘书。

  孤家寡人

  从默多克到新闻集团,面临的压力来自政界,来自投资人(包括沙特王子阿瓦利),来自欧美两大陆。英国议会的议员们似乎也一下子和默多克一家翻脸了。曾几何时,英国很多政治人物都很重视默多克江山的影响力,希望新闻集团成为他们从政的助力。如今,他们抓紧撇清自己。前首相布朗在议会的演讲慷慨激昂,谴责《世界新闻报》入木三分,这篇演讲被认为是布朗从政以来最精彩的一篇演讲。情有可原,因为布朗也被窃听了。《世界新闻报》通过窃听得知,他出生不久的儿子患有胆囊纤维化病。

  默多克本人在新闻公司内部也越来越孤家寡人。离开他的高层管理人员透露,默多克脾气暴躁,容易发怒,非常固执,控制欲极强。因此,在公司高层,能够坦率地指出默多克问题的人,寥寥无几。默多克的前任首席运营官费舍尔(Gus Fischer)说,如果有人向默多克报告想上厕所,默多克会感觉很爽。来自新闻集团高层的消息,布鲁克斯本人在事件之初就两次表态要辞职,但默多克不同意,也不听核心幕僚的意见。

  《世界新闻报》事件还在继续,苏格兰场(伦敦大都会区警察局)的掌门人保罗斯蒂芬逊爵士(Sir Paul Stephenson)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目标。有消息说,保罗爵士曾经在2009年和2010年向《世界新闻报》副总编辑威利斯(Neil Wallis)支付了2.4万英镑,请他出任警方的媒体顾问;而在苏格兰场调查《世界新闻报》的过程中,保罗爵士8次与该报编辑餐叙,但他从来没有向卡梅伦首相做出过说明。如果这些得到最后证实,则警方与不良媒体沆瀣一气,将成为公众新一轮愤怒的导火线,保罗爵士挂冠也将难免。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勋爵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愤怒地要求保罗爵士辞职。警方记录显示,普雷斯科特的电话被窃听了44次。周日,苏格兰场的掌门人保罗爵士,宣布辞职。

  应急安排

  出资120亿美元收购天空卫视的计划搁置了。如今,新闻集团在规模上仅次于迪斯尼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媒体及娱乐集团。如果不是窃听门事件,默多克将顺利拥有天空卫视100%的股权。这将是2012伦敦奥运会之前,默多克漂亮的一战,也将是他有生之年最为成功的并购。但是内部出了事,坏了他的大事。

  默多克成长在一个新闻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杰出的记者。因此,这次窃听门事件之后,多勒家人的律师就说,默多克的父亲也不会同意默多克这样做新闻,而如果他秉承新闻操守,他也不必把自己放在需要道歉的角色上。

  默多克不仅要道歉,他还组建了强大的善后处理阵容。著名的华盛顿律师事务所“威廉姆斯和康纳利”已经被召唤到默多克麾下,该事务所曾为“伊朗门”事件中的诺斯中校辩护;小布什总统的助理司法部长、乔治城大学法学教授丁越(越南裔)也参加了新闻集团的法律团队。

  默多克一向大权独揽,他同时担任新闻集团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为了消除在投资人心中的不良影响,默多克有可能只担任董事长,把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交给目前的首席运营官凯雷(Chase Carey)。正是凯雷代表默多克宣布新闻集团不再谋求收购天空卫视61%的股份。英国媒体分析说,凯雷是这次危机的大赢家,他堪称与默多克家族没有血亲关系的“摄政王子”,他在很多方面将取代詹姆斯的角色,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凯雷是哈佛的MBA,1992年加入新闻集团,目前年薪2600万美元。他是观众必须付费看电视转播体育比赛的强硬倡导者。在电视界,挑战观众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但是凯雷赢了。

  默多克还面临一件棘手的事情。英国《每日镜报》发表文章说,《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不仅仅在英国进行,同时也在美国进行,包括窃听了“911”事件死难者家属的电话。“911”事件发生于2001年,多勒事件发生于2002年,时间非常接近。美国已经有国会议员要求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调查。如果属实,默多克在美国的产业将面临重大考验。默多克在美国拥有著名的福克斯电视台、《华尔街日报》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美国公众一般也不关心这些媒体和它们的母公司之间的关系。但是,这把火一旦真的烧到美国来,后果会比在英国还要严重。

  同行看法

  自从《卫报》点起这把火之后,英美主要大报高度重视相关的事态发展。《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同处纽约,两家报纸的编辑部步行距离也就10分钟左右。两家报纸曾经有各自的读者群,重叠不大,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但是默多克接手之后,公开宣布以《纽约时报》为竞争对手,两家报纸的同质性趋高,《华尔街日报》明显挤压了《纽约时报》的市场。新闻集团在伦敦东窗事发,《纽约时报》马上加强在伦敦的编采力量,大量详细报道。

  角色比较尴尬的是《华尔街日报》。值得一提的是,《华尔街日报》没有回避自己家里的丑闻,这家报纸还是以尽可能的专业态度,认真报道这件大事。在布鲁克斯辞职的前两天,新闻稍微趋缓,《华尔街日报》适时地不让消息在头版出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布鲁克斯辞职,特别是自己的发行人辛顿辞职,无论如何,这也是头版新闻了,《华尔街日报》本着专业精神,把这条消息放在了头版,并做了分析。这家报纸甚至大胆地说,詹姆斯作为接班人的地位已经受到了影响。能够如此点评自己的老板及其家族,我们应该向《华尔街日报》致意。

  在英国乃至世界江湖地位比较高的《金融时报》每天都从头版开始,用大量的篇幅详细报道这一事态。不过,这家报纸坦率地说,他们担心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的反弹过大。《金融时报》说,并不需要新的法律和规则来限制窃听,因为根据现行的法律,窃听就是非法的。这家报纸还说,任何法律方面的变化,都不应该削弱“调查新闻”的实施,因为经费和已有的法律限制,调查新闻的实施已经缩水。《金融时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窃听事件恰恰是由报纸而不是由议会揭露出来的。《金融时报》批评默多克道歉来得有些迟缓,但该报的社论幽默地说,议员们恰恰需要这种谨慎,来寻求媒体管制方面的改革。

  未来发展

  可以从最好和最坏两个方面来看。最好的结果,让目前的风潮尽快平息,大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默多克暂时不要考虑收购天空卫视这单生意,英国人再健忘,这件事情也不大会短时间提上日程。对默多克来说比较理想的是,让他在英国的另一家小报《太阳报》(Sunday Sun)从目前的每周一到周六出报,改为7天出报,用星期天的《太阳报》重新找回《世界新闻报》的原有读者。这步棋如果成功,则可以弥补关闭《世界新闻报》所造成的读者和收益的损失。

  最好的情景,还要做到一件事,就是稳住美国。默多克的大部分江山基业在美国,美国这边千万不要出事,否则,大西洋两岸同时后院失火,默多克会很难招架。

  最坏的情况,有更多的新闻集团的不当行为被揭露出来,乃至于默多克本人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他自己到底是知情人,还是不知情?默多克是否会被警方逮捕?据悉,新闻集团在考虑,实在不行放弃英国市场,这对默多克来说将是非常痛苦的决定。默多克的父亲从苏格兰移民澳大利亚,默多克有很深的英国情结。但是,如果必须撤出英国,默多克也必须这样做,那就意味着卖掉《泰晤士报》、《太阳报》和天空卫视31%的股份。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就是美国的产业也出事,那将意味着新闻集团走向终结。即使不终结,元气也大伤。面对这等局面,默多克谁也不要怪,只能怪他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最终的结果,将会在最好和最坏之间的某个点,无论如何,坏的面大于好的面。有分析人士说,现在是以小时为单位,来看整个事态的发展。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无论是对默多克本人还是对所有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是:操守,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常驻美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