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颐和园19处建筑被占 北京历史名园清退“房客”

2011年08月24日 10:0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长河(资料照片)。 本报特约摄影 庞铮铮

  本报记者 耿诺 任敏

  历史名园的保护范围将从园内扩大到附近区域,专家同时建议名园保护应传承和延续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建筑与园林脉络。昨日,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市公园绿地协会主办的第九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召开。

  30亿元颐和园周边整治

  经常到颐和园健身、参观游览的市民可能会发现,从去年开始,颐和园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清爽了,像火柴盒般的违建几乎已经绝迹,商贩也变得规矩起来,周边的治安也比原来好了不少。

  “我们区政府都签署了责任书,要拆除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海淀区执法大队相关工作人员说,在今年1月前,颐和园、圆明园周边的违法建设就被拆除了50多处,共计9万平方米。侵占街巷堆放的违建建材物料、新建的棚、亭、阁楼都被集中清理了一番。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为了保护历史名园颐和园,海淀区还将投入30亿元整治颐和园周边环境。

  “以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京历史名园,是首都公园的精品,是北京古都风貌最直接的反映,作为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首都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相关负责人说,在历史名园的保护水平上,北京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城市尚有不小的差距,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还长期困扰着这些公园,需要系统梳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爸妈带着我去颐和园的时候,门票是两块银元,能买40斤洋面,园子里游人寥寥,杂草丛生;后来解放了颐和园门票是1角,后来涨到5角,当年,星期天游客最多超过了10万人,长廊的方砖都踩塌了,改成了水泥地面。人们到湖里游泳,遍地都是垃圾,愧对名园啊。”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大年感叹道,历史文化名园颐和园不能被当作普通的公园对待。

  长河北区还原“清明上河图”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给园林文化专家刘秀晨带来了好消息,长河北区的治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长河原是历代京城的引水河道,从西山山麓通过昆明湖至海淀麦庄桥,后折向东南,遇西直门注入北护城河,再东流至德胜门入“水关”,进积水潭。历史上,它有过很多不同的名字,从清朝开始,始称“长河”。

  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参事、园林文化专家刘秀晨就开始为长河周边的修缮整治奔走。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刘秀晨曾经提出过建议,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利用春夏交替时治理河道,并拆除周围违建,增加绿地。随后,北京动物园也曾举行过专题座谈,希望以动物园为中心,对长河进行整体规划。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刘秀晨说,长河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古运河历史画卷,“我再次提议,希望能通过这次治理,恢复长河的历史风貌”。

  “从动物园北至万寿路长河一线集中了大量的名胜古迹,有人说它是北京的清明上河图,我感觉它比清明上河图更多了一层皇家浩然气派,更有文化艺术特质。”刘秀晨一口气细数着沿河的十几个景点,高粱桥、万牲园(动物园)、风堂、畅观楼、五塔寺、白石桥、福荫紫竹院、郭守敬时代的双子支渠、光源桥,以及延庆寺、万寿寺等等。虽然这些景点间的河道全长不过3公里,但大量的文化遗存,通过这样一条优美的绿色水路串联成北京最典型的文化风景长廊。

  名城保护应覆盖“大香山”

  “我们通常所说的香山主要是指香山公园,但实际上以香山为核心的香山地区,无论是历史人文底蕴,还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应该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满头华发的北京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张宝章说。

  他建议,北京应该保护“大香山”,即以香山公园为核心,对沿山脉所环围的地区都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保护,这个范围应该是东至西五环香泉环岛,西至西山林场,北至玉皇顶,南至八大处的区域。

  海淀区人大代表汤蕉媛在《保护整合香山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尽早启动香山申遗筹备工作》中提到,香山公园门前买卖街、煤厂街两侧秩序混乱,东门外北朝房遗址部分被公联安达公司占用为停车场,六部朝房遗址被50户居民占用……这些都是清代静宜园(现香山公园)门前序曲部分,应该通过综合整治来恢复。碧云寺门前东北侧4处临时商棚,主要经营旅游小商品和小饭馆,围墙西侧被村民、西山林业站等私搭乱建,严重影响了文物景观。

  记者昨日驱车前往香山时发现,就在距离香山公园东南门直线距离一公里左右的红旗村里,道路两侧的平房中都在经营着美发、洗车、饭馆一类的小买卖,店铺一般都在20平方米左右。

  “政府应该整治周边不协调的建筑物,严格控制景区常住人口。”张宝章说。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在香山地区的规划方案中,将不会在此建设超高楼,而其规划范围东至西北五环路,西至海淀区区界,北至西山林场,南至规划门头沟村北路,规划面积约为19.01平方公里,覆盖了张老先生的建议范围。香山将严格控制居住人口规模,不再大规模增加或减少人口,不会大搞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记者了解到,整个香山地区根据规划道路及现状用地功能,被划分为3大功能区域。其中绿化地区将主要以生态景观绿地、公园为主;四王府地区则主要以居住用地、绿地为主;地铁西郊线起点所在的地区被确定为香山中心地区,总面积约1.11平方公里,今后将主要以公共设施、绿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还包括部分行政办公用地。

  应“填”3D景观恢复水系

  特意从国外赶回国内参加会议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刚一站上讲台,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百姓总说历史园林有说头,没看头?”

  她说:“经过漫长的时间,有相当多的园林几经变革,某些历史特点淡化了。尤其是一些园林在历史上遭受了重大的破坏,伤痕犹在;虽然他们已经作为文保单位起到见证历史的作用,但不能满足公众对美景的渴望。”

  郭黛姮在考证后发现,目前,本市几十处历史园林中,几乎处处都有缺失的景观,代表着北京历史文化辉煌的重要建筑有些已经被毁或残缺不全。就连最著名的世界遗产颐和园,目前的面貌也未能显现其最辉煌时期的状况,后山、前湖都有被破坏的景点。虽然是遗址,但会使普通民众不容易认知,无法感受历史盛况。

  “更好展示历史园林绝非复建能解决。圆明园一处景观有过3到4种模样,应该按哪种形式去复建?”郭黛姮认为,应该通过计算机3D的展示方式对建筑和园林进行“虚拟再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说,北京是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历史园林中的水系同样面临着这个难题。

  他建议,一些中小型的园林可以通过注入自来水恢复其水景,一些规模较大的私家园林则需要与水务部门协调,采取更为妥善的处理方法。此外,他还认为,水景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减少渗漏并防止污染。

  相关新闻

  天坛医院和少年宫即将搬迁

  “寄居”历史名园50多年的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少年宫即将搬迁,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第九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上获悉的消息。

  历史名园清退“房客”

  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京历史名园,是北京古都风貌最直接的反映,作为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首都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昨天,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张玉平在论坛上透露,为了保护历史名园,天坛医院和北京市少年宫搬迁在即。“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政府将重点针对旧城人口疏解、法规支撑和政策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系统开展名城保护,充分挖掘首都历史资源内涵,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外延,确立全社会参与保护的联动机制。

  始建于1956年8月的天坛医院,坐落于天坛西南外坛墙内侧,处于文物保护区内,它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招待所、北京口腔医院共同占据着天坛神乐署、牺牲所和圜丘钟楼等遗址。

  按照计划,天坛医院将整体迁移至丰台区花乡樊家村,新的天坛医院计划打造成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集医、教、研、防于一体,总投资约20亿元。根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天坛医院搬走后,计划“完善天坛区域森林绿地系统,展现皇家园林景观”。

  “扎根”景山公园寿皇殿55年的北京市少年宫,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预计明年搬迁,前往龙潭湖百果园3号北京教学植物园安家。待少年宫腾退后,景山公园将修缮寿皇殿古建筑群,未来将对游客开放。

  颐和园19处建筑被占

  今年3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以历史名园为核心的首都世界名园建设,抓好以颐和园、天坛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文化展示区。”

  但目前,颐和园、天坛这两家园林的完整性面临困境。在天坛公园,过半外坛被外单位占据,面积达72公顷,神乐署、牺牲所两组古建筑群遗址因长期被外单位占用,建筑物完整性很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邬东璠介绍,牺牲所曾是北京所有坛庙祭祀场所中唯一的饲养所,但目前已无任何建筑遗存,仅有少量石构件和未经考古勘测的地下遗迹。神乐署过去是明清中和韶乐乐舞生培训基地,现今仅余训练和排练的主体建筑,其他附属建筑均无遗迹可寻。

  而据颐和园园长阚跃透露,颐和园被外单位占用的建筑多达19处,包括园内藻鉴堂、写秋轩、如意馆、园外军机处、荷花池、洋船坞、门区东宫门外广场、北如意门广场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