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元大都中轴线和明朝北京城中轴线是同一条线?

2011年08月24日 15: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工程启动仪式,已于6月1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那天举行。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贯穿着元明清三朝的42座古建筑,串联着宫苑坛庙和胡同街巷。本版特约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陆原,为读者讲述中轴线上曾经发生的系列故事。

  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夺取皇位以后,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北京这个地名由此而诞生。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日,永乐皇帝首次登上北京皇宫的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标志着北京正式定为国都,这一年距今已是590周年。北京以拥有一条长约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而著称,这条中轴线发端于元朝,定型于明朝,延续至今,由一系列的建筑物和街道排列组合而成。我做过统计,在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的中轴线上,曾经排列着42座古建筑,其中有10座已经消失,有三座又被重建,现存的共有35座。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以及分布在中轴线两侧的胡同街巷,积淀着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

  ■元朝大都城的中轴线和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到底是不是同一条线

  元大都城墙周长约60里,是南北长于东西的长方形。征虏大将军徐达在进攻元大都之前曾经请示朱元璋,如果元朝皇帝弃城逃跑是否追击。朱元璋回答无须追击,只要固守边境防止元军反攻即可。为了缩短防线,徐达放弃了原在健德门和安贞门一线的元大都北城墙,向南5里在德胜门和安定门一线另筑了一道新城墙。

  永乐皇帝营建北京宫殿时为了给皇宫前方留出空间,拆除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元大都南城墙,向南二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了新的北京南城墙,东西两面的城墙则沿用了元大都城墙未变。改建之后的北京城墙周长约45里,是南北短于东西的扁方形。到了嘉靖皇帝增筑北京外城以后,北京城墙的平面呈现为“凸”字形。

  由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址上经过几次改建而成,对于明朝北京城中轴线和元大都中轴线是否属于同一条线,学术界历来还有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元朝的钟楼和鼓楼位于现在的旧鼓楼大街,旧鼓楼大街的延长线才是元大都的中轴线,而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偏东,起点是现在的钟楼。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大都的中轴线就是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与现在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的那条线重合,是同一条线。

  我认为这两种意见的分歧,在于没有注意到元大都原本有两个中心点,即中心台和中心阁,这两个中心点标志着元大都实际有两条中轴线。元末当过大都路儒学提举官的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记述:元朝的鼓楼东边建有一座中心阁,中心阁以西十五步又建有一座中心台。中心台占地一亩,四周有围墙,正南有石碑,碑文是“中心之台”,是“大都城东南西北四方之中也”。中心台西侧,南有鼓楼,北有钟楼,钟楼南北都是大街,堪称是整个大都城的中轴线。但是钟楼以北的大街虽然直抵大都城北城墙,以南的大街却至鼓楼为止,因为鼓楼以南就是海子,即现在的什刹海。而以中心阁为起点的中轴线,向北没有大街,向南纵贯皇宫大内直抵元大都南城墙居中的丽正门,沿途经过的万宁桥和青山(现在的景山)至今仍在。我们今天所说的北京中轴线就是这条线,其北端起点是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钟楼,其南端终点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增筑外城以前是正阳门,增筑外城以后则延长至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偏向西北,神秘地指向元上都开平府故地

  古代没有先进的测绘仪器,也没有卫星定位的科技手段,营建城池宫殿必须有能够直观的标志物,因此需要在元大都的中心点建造一座中心台。元世祖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当年营建元大都的选址理念,在于看中了海子这一片充足的水源,需要将海子圈入城里,因此确定东西城墙之间宽度的依据,是以中心台至海子西岸为半径,所以紧邻中心台西侧的旧鼓楼大街成为了整个大都城的几何中轴线。但是为什么又要在中心台以东再建造一座中心阁,以作为皇宫大内中轴线的起点呢?这是因为皇宫大内的中轴线要避开海子的阻隔而从海子东岸经过,所以元朝皇宫大内的中轴线并不在大都城的几何中心,而是偏东一些,历经明清两朝传承至今的北京中轴线也是如此。

  《析津志》记述,当忽必烈询问刘秉忠如何为皇宫大内定位时,刘秉忠回答以丽正门外护城河桥头的一株大树作为基准点。于是忽必烈封这株大树为“独树将军”,并赐給金牌。此后每逢元宵之夜,都在这株大树上边挂满花灯,“高低照耀,远望若火龙下降”。

  但是,以这株大树和中心阁两点一线定位的元朝皇宫大内中轴线,却并非是正南正北,而是指向北方偏西一点。如果以现在的永定门所在的子午线为基准线,钟楼则偏西300多米,这是我的朋友夔中羽先生告诉我的。夔中羽先生是遥感航拍测绘专家,他在研读《北京卫星影像图》时,发现了北京中轴线与地球子午线不重合这一神秘的现象。

  夔中羽先生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拿来一张街头巷尾随处可以买到的《北京交通游览图》,以永定门为中心点将游览图左右对折,展开之后游览图中间的折痕即是通过永定门的子午线。我惊奇地发现钟楼确实不在折痕中心,而是偏西。夔中羽先生联想到古代建筑有时会与远方的地形地物相关,譬如秦朝曾经宣称远在渤海的碣石是国都咸阳的东门,遥踞秦岭的终南山是皇宫的南阙。那么来自北方蒙古草原的元朝,莫非会让元大都的中轴线指向草原上的什么地方吗?

  夔中羽先生在地图上画出了北京中轴线向北方延伸的延长线,在沿着此线向北方探索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就在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一带,赫然标注着“金莲川”、“闪电河”、“兆奈曼苏默”这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地名,这里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元上都开平府故地。

  “兆奈曼苏默”是蒙古语,意为“有一百零八座庙的地方”,地处塞外名胜金莲川,南濒闪电河。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兄蒙哥做了蒙古国大汗,蒙哥委派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事”,并授权他择地筑城。1256年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在闪电河畔的兆奈曼苏默建成了开平府,蒙哥死后,忽必烈在开平府即位为大汗,于1263年将开平府升格为上都。1276年元大都建成之后,元朝实行两都制,皇帝每年冬夏轮番在大都和上都居住。

  元大都和元上都的规划者都是刘秉忠,或许刘秉忠是刻意使元大都的中轴线指向了元上都,因为那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所以要将两都的“王气风水”连为一脉。况且刘秉忠精通《易经》,元大都十一座城门的名称都是由他依据《易经》命名的。《易经》以“乾”为君位,乾位并不在正北方,而是在西北方。元大都的中轴线指向北方偏西,对于精通《易经》的刘秉忠而言,恐亦难以巧合为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