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免费文化设施白领少光顾 加班没时间或不感兴趣

2011年08月25日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家门口、公园和广场上看一场露天电影,丰富了上海青年夏夜的文化生活。

  杨毅摄

  近年来,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已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上海社会调查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朱易安教授主持的课题组,近日发布的《上海白领文化需求调研报告》却显示,五成白领从不去图书馆、博物馆,近七成白领从不去纪念馆、美术馆和文化馆。

  为什么不去这些地方?回答“没有时间”的人最多,比例为62%,其次是“不感兴趣”,比例为34%。报告的执笔人、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来丰说,如今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他们的文化消费时间势必被挤压。

  来丰还指出,现在一些音乐会、歌舞剧等,价格太昂贵,票价动辄占到月工资的1/10甚至1/5,也不利于年轻人去欣赏。调查中,当被问及对电影、戏剧、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的建议,44%的白领回答“希望花费平民化”,这反映出当前文化演出的票价依然偏高。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没时间;看话剧、听音乐会,又太贵。家门口的文化活动方便又不要钱,年轻人的参与程度又如何呢?2005、2006两年,上海先后出资11亿余元,建造了50个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到2010年,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覆盖全上海。但《上海白领文化需求调研报告》却发现,38%的白领不知道有社区公共文化中心,68%的受访者从未去过。

  来丰分析,社区公共文化中心提供的仍是传统文化产品,这种内容和形式已很难吸引年轻人。他在调研中发现,在社区文化中心活动的几乎都是老年人,他们在那里唱越剧、沪剧,年轻人都难以参与。现在年轻人太忙,生活状态不稳定,对传统文化的东西很难感兴趣。

  尽管如此,年轻人依然有着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据《半岛都市报》2010年11月6日报道,在青岛,越来越多的白领会在工作之余,参加个性化的培训班,增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K歌、魔术、葫芦丝、萨克斯、形体等培训班都很受欢迎。与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相比,这些新兴的文化消费方式更能体现出年轻人的消费个性。

  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马未都,在2010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是喜欢去博物馆的,关键的问题是博物馆自己怎么去办,怎么完整有效地传达文化。很多年轻人酷爱我们的文化,但过去传达的方式不好,他们就会抵触。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以流畅、通达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文化,就会吸引很多年轻人来。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文化产品尽管投入巨大,却因为缺乏对青年审美口味和消费心理的充分认识,很少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形象展示和互动,当然不能吸引和影响年轻人。投入再大,也只能事倍功半。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表示,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如果仅仅建立在免费上,肯定是不够的,应当逐步培养社会公众走进美术馆参观的文化习惯。免费开放仅仅是开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提高全民素质。

  此外,针对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生活节奏快、没钱没时间的情况,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北京南三环某小区居民小周说:“大家其实挺愿意参加这些活动的。但现在的社区活动形式太单一、太没劲了。如果社区能举办球赛、K歌、沙龙等让年轻人觉得有意思的活动,而且将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末,参加的年轻人肯定会很多。”

  据《青年报》报道,上海徐家汇社区文化中心在2009年,开办了“左右手”话剧研习社,每月固定邀请有一定水准的艺术团体来活动中心演出,让人们免费享受一道道“文化大餐”。两年来,话剧社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2010年共演出11场,参与3114人次。每场演出,能够容纳300人的剧场都几近爆满。

  除了话剧社,徐家汇社区文化中心还定期举办亲民音乐会和一年一度的白领文化节。今年他们还计划举办“美食狂欢节”,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社区。

  据《文汇报》报道,在上海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周六都有一群白领聚到一起研读国学、弹古琴、学书法、体验茶道,他们都是“竹林文化”社团的成员。2009年年底,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腾出500平方米空间开辟了“青年阁”,“竹林文化”是入驻的4个社团之一。仅去年一年,“青年阁”就吸引了14053人次参加各种活动。

  小周建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要加强文化信息服务的工作。比如,发布博物馆、图书馆、话剧、电影等的最新信息,信息不仅要张贴在布告栏上,还要发布在小区论坛里,方便年轻人了解。小区图书室也要增加年轻人喜欢看的、有利于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书,提供更舒适和时尚的借阅环境。

  “我们急需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让年轻人更乐于为文化买单。”来丰说,在数字化文化消费越来越流行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出健康向上又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引导公民的主流价值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政府的文化产业和公共服务政策也应顺应这种趋势,满足都市主流群体的需求。韩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