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晚清重臣肖像画入藏首博 为荷兰画家后人捐赠(图)

2011年09月07日 12:4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晚清重臣肖像画入藏首博为荷兰画家后人捐赠(图)
    画家简介 胡博·华士,是荷兰最出色的肖像画画家之一,曾为荷兰女王、朝鲜国王、李鸿章、袁世凯等绘制过肖像。他是欧洲最早开始重视有色人种肖像画的艺术家,也是惟一为慈禧画过像的男画家。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6幅油画作品,100余年间环游世界,旅行8万余里后,再度省亲并将永久留驻在故乡。昨日,这段浪漫的故事在首都博物馆画上完美的句号,美国人休伯特·华士夫妇将其祖父——荷兰画家胡博·华士为袁世凯、庆亲王奕劻、李鸿章等晚清人士所作的画像捐赠给博物馆。

  “不仅画作的旅程传奇,画作入藏首博也有故事。这还是博物馆首次接受外国友人的捐赠。”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说,这6幅作品中最具价值的是3位晚清重臣的肖像画。它们具有惟一性,因为目前所知并无同类画作传世。“整个入藏过程历时1年,而捐赠缘于一次颐和园油画的修复。”

  慈禧画像“作媒”

  找到画家后人

  2008年,颐和园一幅慈禧油画需要进行修复。一位受邀而来的荷兰专家惊讶地说:“画师技法很高超,我甚至通过油画可以感觉到慈禧脸上遮盖的脂粉质感,然而这位画家的名字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没准这是荷兰的第二位‘梵高’。”

  荷兰专家结束工作后,开始寻觅这位名叫胡博·华士画家的后人。最终,在美国,找到了胡博的孙子休伯特。“这位接近80岁的老人家中,仍然悬挂着七八幅祖父的画作,每一幅都堪称经典。”郭小凌透露,“休伯特却不知道,画上的人很多都是中国的大人物。”

  一时,媒体纷纷参与报道,专家开始研究胡博的个人史。这引起休伯特夫妇对祖父画作的关注,并因此产生把藏画送回它们诞生地的念头。

  美国耄耋夫妇

  亲自送画回“家”

  今年5月,6幅画作抵达首都机场。“但捐赠仪式拖延到9月进行,主要是由于休伯特夫妇都已是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北京炎热的夏季不适合他们,而他们坚持亲自送画,所以选择此时进行。”昨日下午15时许,距捐赠发布会还有半小时,站在首博贵宾厅外,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小声解释,“老人现在还在倒时差,所以临时找个地方让他们休息一下,很不容易。”

  按照胡博自己的记述,他为各国权贵作画,都要留有副本。显然无论是庆亲王还是袁世凯的画像原作都交由本人保存。但在中文记载中,这些信息却集体失踪了。直到如今,6幅真迹在首博三层精品展厅内再次亮相。

  和照片同展出

  画像更为传神

  与清末时期的老照片中人物大多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相比。展出的6幅画作中,无论是耳熟能详的袁世凯、李鸿章,还是没有留下姓名的苏州贵族女子、满族青年,每一个人物都表情丰富,栩栩如生。

  “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有关。”郭小凌说,纵观中国传统美术史,人物肖像画的创作从未受到重视,只有历代皇族有少量画像。但外行看来,这些平面的画品略显死板。而西方绘画却钟情于人物刻画,欧洲中世纪以来不少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依靠油画记录描绘。“晚清,达官显贵首次接受外国画师为自己画肖像画,实际上也说明当时中国人自我认识的一种变化。”

  如今,展厅内,袁世凯、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的3幅肖像画前,分别展示着3人的老照片。“照片反而显得更呆板,当时的人显然还没有学会摆pose。”一位观众点评说。

  以袁世凯画像为例,照片中这位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正襟危坐,表情肃穆。反观油画,适逢39岁的袁世凯目光炯炯有神,虽然嘴唇紧闭,却难掩意气风发之势。“这时,他刚经历了戊戌政变,从无名小辈崛起为壮年政治家,这幅油画是其当时惟一真实形象,可谓弥足珍贵。”郭小凌说,“当时国人不能完全接受西方油画光影的处理,因此很多画作并不能百分百地反映出人物真实形象。然而这批画作却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人物状态,因此更为难得。”

  接受外国捐赠

  引导文物回流

  “此次活动将成为一个平台,积极促进海外文物回归祖国。”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说。

  在国外文物捐赠并没有严格国界限制,捐赠者更多关注的是受捐馆的保管环境、文物收藏特点等,而目前本市大部分博物馆的捐赠主要来自本土或者海外华人,首博首次接受外国友人捐赠,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将鼓励和倡导更多博物馆尝试这种方式,促进更多海外文物的回流。”

  “首博具有先进的保管条件和出色的管理团队,有能力保管好捐赠文物,并一定能利用捐赠文物办好展览,以此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郭小凌透露,馆方正在与休伯特进行沟通,希望收藏其两幅蒙古喇嘛肖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