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苏民:从没想过让濮存昕演戏 培养这样儿子不自豪(2)

2011年09月30日 11:06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苏民:从没想过让濮存昕演戏培养这样儿子不自豪(2)
濮存昕画虎为老爸贺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道路要靠自己走

  记者:现在许多家长,孩子一出生,就给设计好了,要成为钢琴家、数学家、演艺明星等等,天天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您是否从小就培养濮存昕学演戏了?

  苏民:我绝对没想过让他演戏,从来没有想过!我对待孩子,说老实话,这个你不会奇怪,我们身上有民主作风啊!跟我父亲是不一样的,没有那种家长制的残余呀!我不愿意像父亲那样让孩子害怕。我对孩子们民主思想的影响是用不着教的。

  对孩子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向着小的,偏着大的,兄弟姐妹之间顺其自然的感情,彼此关心体贴。比如说,濮存昕两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后来,在儿童医院找个名医,40天就把症状稳定住了,但他最初一只脚是弓起来的,脚心展不开。因为年龄太小,不能动手术。到了八九岁,做了手术,把筋延长,效果很好。手术后就得拄着拐走路,我没有在他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记者:一个小孩儿能这样,不简单呀,您当时是什么心情?

  苏民:我心里头是既高兴,还有点儿心疼啊!这种复杂的感情,是很自然的。他八九岁就开始意识到,这条病腿得自己锻炼!这不是我教的。我从来没教他用一条腿蹦着练。是他自己知道,不锻炼不行。这条腿,也造就了他能承受困难的性格。这些,对他、对姐姐弟弟,都是个教育。他也从来没娇自己,觉得姐姐弟弟得让着自己。没有。所以,他们姐弟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后来,我把看到的跟他妈妈讲,跟亲戚朋友讲,我高兴,又心疼啊。对他来说这是锻炼意志啊。这些对孩子的教育,是课本学不到的!课本里面,终究是说别人的事,这是自己身上的事。

  环境熏陶顺其自然

  记者:您没想让濮存昕演戏,他怎么就子承父业,演出了名堂?

  苏民:熏陶啊!我上初中一年级13岁,讲新课时老师常让我示范读课文。为什么?我比别人读得好哇。父亲教我读《古文观止》,没有标点呀,他断着句子读,我就断着句子学,而且,他是吟诵。根据课文断句还不够,还要把客观环境和情感读出来。为什么我十几岁就能演信陵君呀?这种半文半白的语言,我读起来有自己的体会和感觉优势。

  濮存昕初中毕业就到东北兵团去了。他的文化许多是在家庭生活里熏染的。我也教过他,虽然没像我父亲教我那样敦促他读古文,但家里那么多书,他钻进去,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听我背台词、他看我演戏。我晚上来不及吃饭到剧院演戏,他给我送饭,就站在边幕外看台上的戏。他对此感到神奇得不得了。

  他们从小长到大,我很多朋友到家里来,谈话、说戏、讨论剧本,他们常在旁边听着,这本身也是影响。我的朋友都是演员、导演、读书人。这些影响是说不出来的。过去叫做“口传心授”,你嘴里说出来的,你心里想的,这些对孩子都有感染呀!

  记者:您是说环境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

  苏民:是有重要影响。过去,人们为什么特别看重家风呀?就是这个意思。我没让濮存昕学画画、学发声。但我练发声,他也跟着练,小孩儿好奇心么,爱模仿。孩子的嗓子,基本跟我差不多,男中音的嗓子,声带是有遗传基因的。为什么唱戏人的孩子都能唱戏呀?声带好呀。我不会跟他讲你该如何做如何做。路,是得自己走的。我们的态度是——你争气不争气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认真干事情、好好学习,不吝惜自己的力气,这就对了。

  淡泊名利钟情艺术

  记者:许多观众有一种惋惜,说很少在影视剧中见到濮存昕了,倒是在公益活动中能见到他。演影视剧,获利又出名,真金白银呀。请他上戏的导演肯定不少,他为什么只钟情于话剧舞台?

  苏民:关于名利的问题,我们父子真没讨论过。但有一条,我和老伴儿都是1946年入党的,对钱,对物质的东西,看得比较淡。你看看我家的摆设,都是实用品。我们平时很少逛商店,想买什么东西,买完了就回来。物质生活,永远是没有穷尽的呀,想要的东西,叫欲壑难填啊!是填不满的啊!

  还有,我们是“清白吏子孙”呀,我们的家风传承、生活态度、言谈举止,孩子们是看在眼里的。这些东西,我没有对孩子们说过,不用嘱咐,看他的表现就知道了。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培养濮存昕的?怎么培养?学好啊,哈哈!“学好”这两个字,那你就自己琢磨得了。生活里面,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衡量。品味得出来,品味不出来?向什么东西学?什么你不要学,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告诉儿子应该怎么去做。是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其实,许多观众也想到了,濮存昕是有更高的目标,奔着艺术家去努力?

  苏民:干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一点儿。讲认真,不外乎两个问题,一个要从思想认识上,提高自己。还有一个,各种技巧的锻炼,绝对一丝不苟。技巧的锻炼,常常被人看成是细枝末节,你既然是干这个的,你就要把这一行学精通了。这一行的专业本事,你不精通不行啊!光凭嗓子好行吗?你得练啊!光靠别人教,你自己不练,不行。有些东西,老师是说不全的。干什么都一样,要有悟性。要有你自己的想法。不然就是匠人卖弄本事,那不行!本事高,你自己思想境界还得高。两方面都具备,就该是艺术家了。

  标准从来不只是一个高度,它一定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所谓渊与博。你包容越大、了解越宽泛、越严格要求,你理解的就越能深刻些。眼光就不一样了,分辨出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什么称好,什么称坏;什么叫深,什么叫浅。还有演戏要有戏德,说话要有口德。衡量一个人,要衡量品德啊,品德是有高有低的,那什么是高?你自己去品味品味吧。

  学无止境不能自满

  记者:您在《雷雨》中演过周萍,濮存昕也演过周萍。您导《天之骄子》,他演曹植。您导《李白》,他演李白。您曾说李白是濮存昕的一个里程碑,为什么?

  苏民:演员演戏,一个是要有机遇,要有好剧本、好导演、好同台伙伴,这些条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一个是自己的能量,自己的能量不够,碰到机遇抓不住也白搭。演员的能量要在人物身上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不断在创造人物中发挥自己的能量。李白这个角色,不止是一个概念的诗人、诗仙,他需要你在舞台上展现他的能量、表现出他应有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演员给予观众更大、更多、更深刻的人物信息,从内到外的性格信息。这就考演员啦,你理解不理解?理解得有多深?理解得到不到位?准确不准确?这是无限的,没边儿没沿儿啊!

  永远不要自满,特别是对李白这样的角色。演一辈子李白,得发挥超越自己的能量啊。永远发挥不尽呀!你得承认这一点,你才能更多地去发挥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濮存昕是做到了。他不做到这一点,观众就不满足。

  记者:过去您和儿子的关系,人家说他是苏民的儿子,如今说您是濮存昕的父亲,这个变化,您作为父亲是怎样的心情?

  苏民:我的心情,高兴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个客观规律。做人讲究有楷模呀,楷模也是不断发展的。现在他的名气比我大,他就应该有比我更高的楷模。一个人永远有个楷模才对,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理想是很可悲的,就是说我知足啦,我满足啦,我已经第一,到头啦,那完了!就不是学无止境了。理想无止境、楷模也无止境。

  记者:您培养了许多优秀演员,又培养了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作为老师和父亲,您感到骄傲吧?

  苏民:上次在《艺术人生》做节目,朱军跟我说,您有了这样的孩子,自豪不自豪?我就乐了。我说我干嘛“豪”呀?我冲谁“嚎”去呀?大家都乐了。是啊,真要以濮存昕为自豪的话,我就又错了。你说不是吗?我出去跟人家说,你有濮存昕这样的儿子吗?你没有,我自豪!我要说这样的话,我的思想就“呱嗒”掉到这儿了(指地下)。有什么可自豪的呀?你把他培养好了,你应该的!你没有培养好他,你要好好总结,为什么?

  不要恨铁不成钢

  记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也教过书,我也是父亲,跟您老相比,就剩下俩字儿——惭愧。您的育人之道,让晚辈茅塞顿开。对孩子、对学生,我们总是恨铁不成钢,反复说教,甚至严加管教,还觉得自己是尽职尽责了……

  苏民:我说句老实话,恨铁不成钢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是铁,你甭恨他;炼不成钢,你恨他也没用!是不是?不要恨铁不成钢。你主观想他应该是怎么样,不行。

  咱们有好多老话,真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先把工具弄好了。你想学篆刻,你不磨刀,怎么雕?怎么磨刀,你得学。刀磨好了,怎么去刻?你刻呀,你刻一个、刻两个,刻得手指头都是血,你就会啦!你有了利器,你不去刻,也不行呀。不要恨铁不成钢,要百炼成钢!你得让他自己锤炼去。这个过程,老师替不了,家长包办不了。老师可以领着你炼,老师不能替你炼。家长更是想替也替不了。是年轻人学本事,他自己得炼。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有兴趣、他想学想炼,你拦都拦不住。他没兴趣、他不想学不想炼,你按着他头也没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