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纽约芭蕾舞团演绎壮族风俗 灵感来自黄闪夜画作

2011年11月03日 09:20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纽约芭蕾舞团演绎壮族风俗灵感来自黄闪夜画作
芭蕾舞剧《壮乡梦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位旅美壮族画家的梦想奇缘

  ——芭蕾舞剧《壮乡梦缘》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蒋 林 文/图

  金发碧眼的舞蹈演员,身着民族服饰欢快地跳起“壮乡芭蕾”;对歌、抛绣球等壮乡民族风情风俗在舞蹈中生动展现……10月22日,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外国艺术家专场晚会”和“绿城歌台·武鸣歌台”的大舞台上,由纽约芭蕾舞团表演的芭蕾舞剧《壮乡梦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鲜为人知的是,舞剧的创意缘于旅美壮族画家黄闪夜的一幅美术作品《梦之锦》,舞剧情节来自画中描绘的壮族情歌故事。这部芭蕾舞剧曾在纽约成功地举行了专场演出,由音乐与美术碰撞而出的舞剧,背后究竟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18年前,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壮族画家黄闪夜应邀到英国和美国举办个展,后获杰出人才荣誉移居美国。生长在广西平果的黄闪夜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但从没忘记过家乡年年岁岁的山歌。他以描绘自身民族文化的“神”与“魂”为己任,围绕一个歌与梦的主题,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斑驳的色彩、铿锵的笔触和舞动的线构创作出《梦之锦》。这幅几乎占据了一面大墙的巨幅画作,对黄闪夜来说就像是一本承载着生活和生命的书,描绘了作者沉醉于心灵原乡的梦境,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据黄闪夜介绍,《梦之锦》取材于广西民族文化及民间“三月三”歌节,并以中国阴阳哲学与民族民间文化融合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及现代表现手法,壮族男女情歌对唱、抛绣球、送绣鞋等风情风俗,以及各种象征图像如铜鼓、青蛙、龙凤、鱼莲和云雨等,加上个人想象、思考和创造一起揉进壮锦与刺绣的构架中,并用艳丽的地方色彩,从红土调过渡到蓝靛调的丰富色域,律动斑驳的笔触及其真挚的本土情怀去表现人类共同追寻“爱”与“祈福”的永恒主题。

  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一次黄闪夜作品展览上,《梦之锦》引起了美国音乐家赛莱斯·哈福先生的注意,他对画作中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产生了极大兴趣,被画中的情物触动了创作激情。他根据《梦之锦》创作出了大型舞蹈交响乐《壮乡梦缘》,在音乐里融合了中国民间音乐和美国当代管弦乐,西洋乐器还汲取了壮族山歌,铜鼓和笛子的声音,以及广西民歌片段。舞蹈表演部分还模仿了画中壮族少男少女的身姿,他们抛绣球、吹笛子及轻歌梦幻的动作,力图表现画作的原乡美感与心灵的呼唤。

  赛莱斯·哈福说:“如此优美的画作是演出的灵感来源,先有画,然后是音乐,然后到舞蹈……我第一次看到黄闪夜的艺术,瞬间便有了作曲的灵感,当我见到他,听到他介绍广西‘三月三’歌节,我就知道我要为它写一部大型交响乐,之后又有想法编创芭蕾舞。”

  黄闪夜从小就对广西各少数民族丰富的民间艺术和风情风俗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大学时他主修西方油画专业,并学过国画和版画,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在传统文化和民族之根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发现、创造,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是黄闪夜的艺术追求。意大利资深策展人波拉·泰维姗说:“黄闪夜的画作运用色彩的光鲜度及其梦幻似的魔力,以不同的构架、肌理、图面内容和那涌出画面符号的磁石般的吸引力来显示其内在无限的艺术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想象与创造是通过画布上活力与生命力的相互交错,以及空间、构成和色彩的纵横联系而释放出来,它超越了其自身的空间限制。”

  黄闪夜对记者说:“芭蕾舞剧《壮乡梦缘》,展示了西方音乐家和舞蹈艺术家对壮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当代民族艺术的魅力以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