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彝乡农民爱歌舞 忙时劳作闲时歌

2011年11月10日 14:13 来源:昆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彝乡农民爱歌舞忙时劳作闲时歌
彝乡人民劳作是歌、生活是舞。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文化惠民在石林

  给个舞台就能跳到“黄灰冒”的彝乡人

  构建民族文化强省枢纽

  加快建设泛亚文化名城

  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劳作是歌、生活是舞,在奇峰异石间创造出了内涵丰富、风情浓郁的阿诗玛文化,石林因此有了“歌舞之乡”的美誉。

  3万农民忙时劳作闲时歌

  据初步统计,目前石林县有在册业余文艺队700多支,业余演员1.2万余人,如果加上规模小未在册的和逢年过节临时组建的,预计有1000多支,有歌舞、狮舞、鼓号、农民管乐等业余演员近3万人。

  这些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苦荞花和玉米棒子味的文艺队,忙时耕作闲时歌,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诠释着民族文化。只要一有演出,这些业余演员们就放下锄头镰刀,换上艳丽的民族服饰,乐滋滋地跳着、唱着、奏着、诵着,乡间的土台子和各种大型活动的舞台,都是他们展现文艺才华的好地方。因为有他们,石林县每年的文艺演出达2000余场,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异常活跃,为宣传石林、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清水塘村委会有一支名叫“仙女湖”的文艺队,由20多名中老年人组成。别看他们年纪大,但谈起文艺表演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就是喜欢跳舞,得闲的时候经常自编自演。”58岁的“仙女湖”文艺队成员普文仙说,他们多次参加县内外的文艺演出。像这样的文艺队清水塘村委会共有5支,演艺人员超过100人。 

  除了“仙女湖”的文艺队,前哨村阿弟艺术团、长湖民族民间艺术团、老挖原生态艺术团也是这些业余文艺队中的佼佼者,全县有18支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队被评为省市优秀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队。

  在浓厚的文艺氛围影响下,石林县涌现出了昂美仙、毕有和、毕惠仙、阿黑组合、美伊花组合、黑石头组合、蛮虎乐队等一批小有名气的民间文艺带头人,他们当中很多人不止一次上过中央电视台。

  专业文艺队多次获大奖

  在阿着底风情艺术团崛起之前,石林县有两支赫赫有名的专业文艺队:阿诗玛艺术团和石林艺术团。前者成立于1966年,创作的节目不但拥有24万县内忠实粉丝,还获多项国内金奖,团里的文艺名人老百姓耳熟能详;后者是石林风景名胜区的形象代言,起步之初就肩负着向中外游客展示民族文化的重任,专业化、特色化的文艺表演赢得一批又一批游客的称赞。

  时过境迁,曾经风光无限、引领全县文艺浪潮的两支专业文艺队,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淘洗中,也面临着体制滞后、人员老化等窘境,在文艺推动上渐显力不从心。

  2009年,当阿着底风情艺术团的姑娘、小伙跳着欢快活泼的舞蹈、携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登台亮相时,彝乡石林刮起一股不小的文艺旋风,寂寞多时的专业文艺界出现了一匹黑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就创作了《大三弦舞》、《彝山恋舞》、《阿老表》、《舞起来》、《绣》、《舞动彞乡》等一批优秀的彝族歌舞节目。出色的演艺本领使这支队伍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声名鹊起,他们相继参加了云南省歌舞乐展演和首届“文化扶贫及中国百县文化创意产业推介会”、上海世博会、中国丽江国际雪山音乐节等重大演出活动。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比赛中荣获金奖,在首届云南少数民族酒歌大赛中获最佳歌曲奖,在昆明狮舞大赛中获一等奖。

  阿着底风情艺术团共有专职演员23名,其中含一支名为“蛮虎”的乐队,该团聘请了10 余位专家做民族文化顾问和艺术指导。良好的体制机制使得艺术团活力十足。在没有演出任务时,姑娘、小伙们就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练功、排节目。有演出时,姑娘、小伙们就铆足了劲,倾情表演。他们的演出比较灵活,不分级别、不分地域、不分行业,不分政府或民间。大到全国性的比赛和演出,小到酒歌接待,都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支文艺队堪称“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彝乡文艺蓬勃发展

  石林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艺的发展,不断借节庆活动搭建平台,让这些由农民组成的业余文艺队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县内各大文艺汇演的主力军。

  每年的元旦、火把节、春节等节庆活动,县委、县政府都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文艺汇演,并多次举办酒歌大赛、青年歌手大奖赛、大三弦舞比赛、民族民间歌舞比赛、山歌比赛、红歌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民间业余文艺队有机会、有舞台大显身手。

  在政府的推动和民族民间艺人的创作下,民间歌舞《阿诗玛的故乡》荣获第五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县庆50周年演出的大型文艺广场舞《辉煌石林》和大型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阿诗玛秘地》在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播出;“阿黑组合”《玩月亮》、《我爱家乡朦胧美》荣获云南省歌舞乐展演金奖。

  民间文艺队的影响力还不仅仅于此。质朴的情感、欢快的乐曲、奔放的舞姿使其影响力遍及石林县城的每个地方。如果您于华灯初上时徜徉在石林县城,便会恍如步入民族民间歌舞的海洋,现代城市的娱乐方式淡之又淡,到处唱着跳着的群众团体,都以3万农民演员的方式,诠释着同一个娱乐主题——民族民间文化。

  “欢欢喜喜跳舞来,高高兴兴唱过来……跳得太阳落西山,跳得彝乡黄灰冒……”3万农民演绎的民族民间文艺,已深入到县城居民的生活中、情感中,深入到全县24.6万各族人民的灵魂中。

  李俊英 记者陈明亮摄影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