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刘邦故里探汉生之地:祖上风水皆来自于丰

2011年11月10日 17: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大气磅礴的《大风歌》,便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回到沛县时所作。

  刘邦的故乡究竟在哪里?

  秋风正起,落叶缤纷时节,我们来到了与沛县接壤的江苏省丰县。据说,刘邦祖陵园就在丰城西北12里的金刘寨村,这里有其曾祖父刘清的墓,史称“汉皇祖陵”。园内存有“刘清之墓”、“汉之故里”、“西汉高祖”、“玄帝行宫”等出土古碑。

  一进祖陵,只见大门两侧悬刻着评价刘邦的对联:“灭秦挫项创建雄汉伟业之始祖,提剑斩蛇开辟平民天子之先河。”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杜亚峰说:《史记·高祖本纪》开篇云:“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高祖,即汉高祖刘邦;沛,秦时为郡,今江苏沛县;丰邑当时属沛,后改为县,今江苏丰县。刘邦在沛县当过泗水亭长,起兵反秦后立为沛公,所以,后人多以为刘邦是沛人。其实,刘邦是生长于丰县,出名于沛县。

  从金刘寨村史中,可以探寻出刘邦的祖脉。在祖陵担任讲解员的刘恒诺介绍道:战国时,刘邦曾祖刘清任魏国大夫,为避秦祸,带领家人从开封迁徙到丰邑,定居在这白衣河旁。刘清将“刘”字(繁体字为“劉”)的主笔画“金”字拿出来做姓,改姓金,这样,既可避祸,又不忘记先祖姓氏。大难过后,又恢复姓刘。既曾姓金,又复姓刘,所以,将村名定为金刘寨。

  到刘邦祖父刘仁浩时,家境富有。刘仁浩乐善好施,南下讨账,客死在江西宁都。1996年,刘恒诺到江西访查,发现江西太华山建有丰公刘仁浩墓,每年清明,当地刘氏后人都会前去祭祖,此风历千百年至今犹存。

  刘邦在丰县活动遗迹及传说特别多。相传,城北龙雾桥,是刘邦母亲在此遇龙雾而孕高祖,城内中阳里是刘邦的住处,城南有刘邦放牛的卧牛岗。城恒东北角有刘邦出逃的五门遗址,城西南有请刘邦饮酒的邀帝城……还有传说中,为防刘邦的天子之气,秦始皇在丰城建的厌气台。《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曾自言:“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因此,清朝时,丰县县衙的门上刻着:“汉高故里,古宋遗风。”

  对于丰县,刘邦父亲刘煓的感情更深。刘邦得了天下,封父亲为太上皇,接到长安安享晚年。但刘煓不久就闹着要回老家丰县。刘邦便请人到老家画图,依丰城原貌,在陕西临潼筑新丰宫。刘恒诺说:“1993年,我们去那里访查,从临潼县志中,读到新丰宫建成后,刘邦从丰县将数千乡亲迁往那里,因为造的太像丰县,左右邻舍自认家门,带去的鸡鸭鹅犬自动归户。至今当地人自称祖上来自徐州古丰。”

  所有这些都证实,刘邦的根在丰县。其实,在地图上画一个圈,这圈里不但包括江苏的丰县、沛县,还有河南的永城、芒山,安徽的砀山,甚至山东的单县。因为这些地方都与刘邦的生存和发迹发生过重要关系。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曾踏访过丰县、沛县和芒砀山。在这片苏鲁豫皖4省交界的地方,中国第一个由布衣成为皇帝的刘邦,就像一个传奇,千百年来,一直在人们口中流传。2009年,我曾随历史学家们对永城的芒山进行过考察,专家们将河南永城认定为“汉兴之地”;与此同时,江苏沛县则宣称是“汉源之地”。那么,丰县又将如何定位呢?

  我在读《周易》乾卦时,恍然大悟。这卦的前四爻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沿着刘邦出生、起家、发迹的轨迹,刘邦在这些地方的活动,恰恰符合了《周易》里的乾卦。刘邦在丰县是初始,是潜龙。到了沛县当了泗水亭长,利见大人。放劳役、斩白蛇,隐于芒砀山,是终日警惕,寻找时机。等到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刘邦杀出芒砀山,如蛟龙出海,奋飞冲天。由此可见,刘邦的成功并不在于一时一地,而是积天地人和。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丰县不仅是刘邦的根之地,也是汉生之地。

  因祖上风水皆来自于丰,所以刘邦称帝后封曾祖刘清为丰公,下旨建皇祖陵。以刘清墓为中心,正北是刘氏家祠,称为“汉里祠”。据载,刘邦的孙子梁孝王刘武的五世孙刘欣被派到老家守护祖陵,并被封为“灵乡侯”。历史上,丰县金刘寨的汉皇祖陵,不仅有刘邦的先祖墓冢,还有其后代子孙的庙宇。以刘清墓为中心,东北角建有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庙,名曰“西王庙”;西北角建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庙;名曰“东王庙”;正东边建有刘备和关羽、张飞的三义庙;正西边建有玄帝庙。千百年来,刘氏宗亲每年都会来此添坟祭祖。自1994年10月7日马来西亚柔佛州刘氏公会主席刘振发率领寻根问祖代表团前来拜祖后,定居在加拿大、日本、泰国等海外的刘氏宗亲也纷纷前来寻根祭祖。

  我们走出祖陵时,正好遇到了汉皇祖陵景区开发办王清来主任,他向我们介绍说:“刘邦是中国第一个从民间走出的皇帝,并且是最厉害的皇帝,这本身就值得研究。现在,我们守着刘邦的祖陵,这个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资源,我们将从祭祀和汉文化礼仪入手,传承大汉文化,做好旅游大文章。”

    本报记者 田晓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