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如何处理工业遗存? 老旧厂房变身创意产业高地

2011年11月21日 19:3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面对工业时代萎缩和信息时代崛起,妥善处理“工业遗存”成为世界性课题。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等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的文化大城,在迈向后工业化时代进程中,都倾向于保留并创造性利用烟囱、废旧机器、老厂房建筑等工业时代“标本”,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

  工业遗存变身创意产业高地

  从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传递出信息,继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之后,未来3年之内,北京朝阳区大山子地区将再添3处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重点发展以当代艺术、时尚设计、信息服务等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业遗存变身创意产业场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创意产业看重。

  老旧厂房改造变身文化创意产业

  近年来,由老厂房改造的老牌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和紧邻的新兴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正向外扩展。这两个艺术区地处北京大山子,以此为辐射带,两侧的旧工业厂房也在做功能转型和改造升级,形成中国当代艺术与时尚设计产业高地。有人预言,这一地区将成为具有指标意义的引领中国当代艺术和时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北京建设“设计之都”的核心承载区。

  在798工厂厂址做老厂房改造的老牌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的周边辐射带,是目前北京市城区中除首钢外,保留最大、最完整、利用得最好的工业厂房的区域。这一地区原是北京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电子工业基地,宽大的厂房、宏伟的工业设备、横纵的户外管廊以及德国包豪斯风格建筑成为大山子地区最具代表的特色,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今年起,北京大山子地区还将陆续新增3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分别为由北京毕捷电机总厂改造建设的以建设设计、规划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原创设计为主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京城电通时代创意产业园,由原北京松下彩管厂改造建设的以展览展示、创意设计、艺术交流为主要业态的恒通国际创新园,由北京广播电子器材厂改造建设的第一个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的国投创意信息产业园等……

  据了解,老厂房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仅在首都这样的文化重地崛起,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开花,“泉州复活工业建筑遗存,文化创意产业旧地发芽”、“杭州让工业遗存牵手时尚创意”、“运河把工业遗存培育成文化艺术的基地”、“羊城工业文明遗址变身文化创意摇篮”、“国企老厂房变身创意产业园”等新闻报道频现媒体,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上海最近完成的最大一个旧厂房改造项目大宁中心广场,已不见原上海第一机床厂的旧貌。经过整体修复,这里将成为广告传媒、动漫艺术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的集聚区。“十二五”期间,上海闸北将通过开发利用老厂房、老仓库,盘活信息服务、广告和装潢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50万平方米存量资源。

  保护工业遗存和当代艺术完美结合

  城市随着发展趋向而改变很多使用功能,这种变化可称为城市“进化”。进化过程中,是切断工业遗存脉络,还是沿着工业化时代到后工业化时代的规律走下去,成为这一波工业遗存做文化创意产业利用所面临的普遍难题和争议。但是,大的定论是一致的,北京新一轮老厂房改造没有再进一步大拆大建,而是走出一条在尊重历史遗存的基础上给新兴产业搭建更大平台的新路。

  新兴的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又简称751D·PARK,是北京市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由两部分老厂房组合,一部分是原751厂,即北京无线电动力厂,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陷入行业衰落,另一个是曾担负北京市生产生活用煤气总量三分之一的北京煤气厂,也随着北京天然气的普及而退出历史舞台。园区建设利用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独特的工业资源与科技、时尚、艺术文化等元素结合,将时尚设计、品牌发布、产品交易、演艺展示等活动融入于国际创意产业的互动交流,在国际影响力、设计产业发展及补充并提升北京城市功能上,成为引领时尚生活体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老煤气厂改造中,首先妥善保存了煤气厂煤气工业的标志物、厂房和机械设备,2座高68米、直径67米的螺旋式大型煤气储罐和一座座重油裂解高炉默然耸立,纵横交错的管道延伸于各类大型生产设备之间,高大宽敞的厂房、宏伟壮观的锅炉群、铁路专用线、输煤带、大型吊机等,这些蕴涵着浓厚的工业文化气息的时代印迹,在改造过程中得以完整保存。

  目前园区室内使用面积由5954平方米增至13175平方米,入驻园区的设计师工作室及辅助配套类公司已经有70家左右,聚集高端设计师约400多人。其中有为董卿、杨澜、宋祖英等众多演艺影视明星定制服饰的郭培设计工作室、女装玫瑰黛薇的刘薇设计工作室、木真了的王晓琳设计工作室、男装圣达威的曾凤飞工作室、皮草服装设计师武学伟、武学凯工作室等。工业遗存再利用,使其保留了老工业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改造过的751D·PARK已经举办了北京国际设计周·751设计之旅、第三届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中国设计元年系列活动之一看看再设计、电子音乐节、中国国际服装周设计大赛等创意设计交流活动。以及众多品牌发布活动、服装服饰展演活动、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等大型庆典活动、爱心慈善义拍义演等文化传播宣展活动,焕发着新时代的青春活力。

  保留并创造性利用为世界公认保护发展路径

  从2003年起,北京市政府开始政策性产业结构调整。当时,老工业厂房的改造出现大拆大建的趋向,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厂房建筑,在此间灰飞烟灭,令人惋惜不止。

  2009年,北京市规划委颁布了用于界定、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的工作导则。提出文物类工业遗产将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享受“文保”待遇。导则要求遗产价值突出的工业遗存将不得拆除,并整体保留建筑原状,包括结构和式样。再利用价值突出的工业遗存则应尽可能保留建筑结构和式样的主要特征。因此,在这一波工业遗存的老厂房改造中,开发机构力求找准即能有效利用原有的工业资源同时又符合首都未来功能定位,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即为上述纠正定位的结果。

  据了解,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等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的文化大城,在迈向后工业化时代进程中,都倾向于保留并创造性利用烟囱、废旧机器、老厂房建筑等工业时代“标本”,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

  事实上,面对工业时代的萎缩和信息时代的崛起,妥善处理“工业遗存”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目前公认的将保护工业遗存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完美结合的最成功例子,莫过于德国鲁尔工业区。在这个世界上规模排名前列的工业区里,有着百年历史的钢铁厂,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厂衰落了。1989年,当地政府将其改造为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原来的铁路网变成全园的漫步系统,厂房改造成展室和旅馆;铸造车间变电影院;高高的混凝土墙,甚至成了运动者的攀岩墙,在艺术家手中,这些历史的碎片重新拼装后,变得韵味十足、焕然一新。因此,之后的工业遗存再利用,基本上都是走拓展内部空间,优化使用功能之外,保存原有建筑风貌的改造线路。比如在老厂房局部增添现代建筑的一些元素,有钢构、木百叶、玻璃,这样不仅保留了历史文化底蕴,也增添建筑的艺术价值,这种复活工业遗存的做法在国际上已经被普遍认可。

  在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政府强力支持的情况下,国内这种历史与时尚碰撞,工业与创意融合的发展思路,将有助于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同时,保存我们历经的工业时代的文化记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