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编京剧《宋家姐妹》:让情感融入历史(图)

2011年12月01日 15: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京剧《宋家姐妹》剧照

  让情感融入历史

  ——从新编京剧《宋家姐妹》的成功说起

  胡 薇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由程派、奚派、马派、谭派老中青三代优秀京剧演员担纲的新编现代京剧《宋家姐妹》获得二等奖。此前,该剧以扎实的文本、独特的创作视角以及颇具新意的形象塑造,在众多献礼剧目中脱颖而出。6月至11月间,于京鄂两地的几轮演出中,来自北京京剧院的主创们对待艺术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勇于在已有良好口碑的成形作品上不断修改和尝试的执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必然会反映和契合时代精神。而当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创作者又该如何有“破”有“立”、恰到好处地去重新建构和演绎?恐怕,除了要仔细琢磨前人的心理、反映现代人的诸多心态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创作者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独特领悟和体验。《宋家姐妹》叫好又叫座的主因,就在于本剧是以情感为重心来结构全篇,并以之为基点进行了形象塑造,折射出大革命的危机、国家的命运。

  由于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因此主创们在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着重于寻找人物行动的可能性、合理性乃至作为“这一个”历史人物的“适当性”,以史写人,以情感来打动人心,通过艺术想象来外化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力图达到尊重史实与艺术创造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全剧重点表述的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事件的影响,为此,剧中每一场戏的重点都围绕着核心事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递进,人物的行动乃至唱腔等的设计也始终围绕着情感的变化来展开。

  对此,本剧并未坐而论道,而是围绕家庭亲情与国家大义展开,在压力的层层递进中迫使宋庆龄在两难中做出了自己最终的抉择。而迟小秋所塑造的宋庆龄,不仅拥有着程派固有的动听唱腔、含蓄传神的韵味,还多侧面地开掘出了宋庆龄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人物特质。

  令人欣喜的是,全剧的重点并未放在历史的还原和“形似”,而是注重“神似”,将剧中人物那份专注、坚持和操守,鲜明地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以激发出人物自身的活力。因此,《宋家姐妹》以其整体上对情感性叙事的重视以及对人物精神层面的关注,让全剧拥有了诸多生动的时刻和戏剧场面,呈现出涉及历史题材创作的另一番天地。此外,全剧还借鉴了话剧心灵空间的外化等表现手法来丰富舞台的呈现,以突出宋庆龄家、国不能两全的心灵挣扎与自我较量,并在揭示人物内心的同时,渲染了当时“暗潮翻滚覆九鼎,黑云垂压大厦倾”的大革命危机与现实的情境。

  可以说,本剧是以情感观照历史,表现个人与家、国的冲突,并在坚持历史大的真实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颇具个性化的艺术创造。

  实际上,在许多涉及历史题材的作品的创作中,历史更多地只是作为了剧作展示其艺术内涵的载体而存在,因此,如果没有合理的想象与虚构,就无法将纷杂的历史收纳于艺术的架构之中。而将情感加之于素材,作为统帅全篇的经纬,以个人的艺术创造复活那早已凝固在史册中的往昔,是涉及历史题材的剧作必经的考验与历练。

  不过,还有一点在创作中也必须予以重视:如果,作者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和态度,作品也终将无法达到其应有的高度。在取舍、加工前人留下的素材的时候,今天的戏剧人如何能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既有所突破,又有所建构,从而最终为观众奉献出自己独特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涉及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