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铭文砚:砚台上的文字为自由文体

2011年12月02日 15:3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的话

  著名砚台收藏家火来胜先生从本期开始,在品藏版开办“我说铭文砚”栏目,主要涉及“何为铭文砚”、“铭文砚的价值”、“铭文砚赏析”、“铭文砚的识伪和鉴别”等方面的内容。火来胜先生研究砚文化二十余年,收藏古今名砚上千方。他的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铭文砚的产生、历史以及识伪方法。

  从古至今,究竟产生多少砚台,无从查考。在琳琅满目的历代名砚中,最光彩夺目的一枝奇葩是铭文砚。古语云,砚贵有铭。

  何为铭文砚。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铭文。铭文是刻写在金石等物上的文辞,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概括起来讲:铭文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铭文刻在青铜器上,叫铭鼎,刻在石碑上叫碑铭,刻在墓石上叫墓志铭,刻在砚台上叫砚铭。后来,文人学士便把砚台上刻有砚铭的砚称作铭文砚。从历史上的砚铭来看,砚铭是一种刻在砚台上的文字及图案,属于一种自由文体,长短各异,诗文皆可,其书体不拘一格,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又富于抒发情志的文体。

  砚铭始于秦汉,精于唐宋,盛于明清。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砚谱》载:“昔皇帝得一王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从这则记载推论,即黄帝时代就有砚铭。目前从实物能看到的比较早的砚铭,是1978年在河南省南乐县宋耿洛村东汉墓出土的一方石砚,此砚龙纽三足,雕刻精巧,砚面周边刻有隶书砚铭,曰:“延喜三年七月壬辰朔七日丁君高迁刺史,三公九卿两千石,君寿如金石,寿考为期,永典启之,研直三千。”到了唐代,精美的砚铭开始出现,据《西清砚谱》记载,唐高宗李世民赏给大臣褚遂良一方端溪石渠砚。褚遂良在砚背铭曰:“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黄。永年宝之斯为良。”此铭有比有兴,句式整齐押韵,开始用诗的语言写砚铭,此砚铭开了文人撰写高质量砚铭的先河。

  到了宋代,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黄庭坚、陆游、米芾、王羲之、岳飞、文天祥等文才武将们承汉唐之风,在与砚台朝夕相伴的日月里,撰写了一些既富有哲理、文采,又富有启迪和激励意义的砚铭,读之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至此,文人士大夫争相撰写砚铭,铭文砚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穿行于文人士大夫之间,成了文人学士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尔后,凡拥有一方佳砚的文人大都仿而效之,砚铭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这期间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砚铭。北宋名臣韩琦在一铜雀瓦砚上铭曰:“邺城宫殿已荒凉,依旧山河半夕阳。故瓦凿成今日砚,待教世人写兴亡”。

  陆游在素心砚上铭曰:“端溪之穴,毓此美质。既坚而贞,亦润而泽。涩不拒笔,滑而留墨。稀世之珍那可得?故人赠我情何极!素心交,视此石,子孙保之永无失”。

  历史上的铭文砚的砚铭,内容宽泛,格式多样。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题名铭,二是记事铭,三是言志铭,四是祝寿、贺喜铭,五是颂砚铭。另外,因砚铭没有固定的文体和篇幅限制,所以极易文人即时即兴抒发心中的感触,因此砚铭多系脍炙人口、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耐人寻味,极富有生命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