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自由撰稿人不靠稿酬生存 写作尊严不可忽视

2011年12月16日 08:4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一位知名作家在某省作协会议上感慨:“物价不断增长而稿酬标准已多年未变,作家依靠创作纯文学谋生日益艰难,这些因素加剧了文学生态的恶化。”相信这也是许多文字工作者的共同心声。一方面,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迫切性日益凸显,一方面,以文为生却成为一件艰难的事。这一矛盾,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稿酬标准缘何成了“被春天遗忘的角落”?不完全和虚假的信息遮蔽了整个行业的真实现状。有些作家很富,有些写手很穷。前段时间出炉的“2011年中国作家财富排行榜”,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年收入超过2400万元的某作家似乎在告诉社会,写作是一件相当体面的事,“穷酸”再也不是文人的特点了。但是,作为码字群体中的一员,笔者确实能感觉到以文为生在这个时代的卑微。而那些单纯以文为生的职业撰稿人,则可能更加举步维艰,甚至穷困潦倒。

  据一项统计,到2011年,中国靠稿酬生存的自由撰稿人已不足千人。具体数字也许不大准确,但它起码揭示了一个真相:相对于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没有任何其他职业附依的自由撰稿人,为数实在太少。记得在今年春天“作家声讨百度”事件之中,许多知名作家都对当前作家的生存现状大倒苦水,“住不起星级酒店”、“为了少花钱宁愿早退房”等现象经常发生。知名作家如此,那些不知名的作家、自由撰稿人就更加苦闷了,恐怕连基本生存也成问题。

  稿酬虽然是“经济制度”的产物,但就写作而言,稿酬是文字工作持续持久存在的一种支撑。上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稿酬制度。回看现代文化史,许多日后声名显赫的大作家走出家庭,走进社会,拿到的第一份薪水就是报纸杂志给付的稿酬;许多新女性像娜拉一样出走后,赖稿酬为生,才有了生活和人格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作家虽然都挂靠工作单位上,拿固定工资,但是稿酬依然是激励他们踊跃写作、培养作家队伍的一个合理制度。时至今日,写作一方面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表达,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依然保持偏低的稿酬,显然会使很多写作失去养家糊口的功用,这是我国从事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写作人群越来越小,文字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写作的专业化水准必然越来越低。

  为什么当代众多大作家都出在欧美?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但有一个原因不应被忽视:写作的尊严和独立。如果一个月写一篇文章足以谋生,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去把这篇文章写好呢?高稿酬,不一定直接造就精品,但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撰稿人,让大家更加积极地发挥创造力,让那些纯粹以写作为生的人过上独立、体面的写作生活。当写作成为这个社会有尊严的职业时,文人就有了底气,文化的尊严也才顺理成章。

  上海作协的几家报刊去年开始大幅提高稿酬,吸引了一些好作品,也让板结的稿酬标准有了些微松动。据悉,稿酬标准修订已经提上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议程,这是一件关乎文化繁荣的好事。

  王传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