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称外国观众更希望看到中国电影里的时代感

2012年01月11日 18:5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电影是文化输出的“排头兵”

  作者:张成

  导演让·雷诺阿说,如果我们设想一个法国农民和一个中国农民碰在一起,他们一定会有很多话相互诉说。无疑,电影是一门不分中外、鸿儒白丁而世界通约的艺术,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因电影而对话、融合。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电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文化振兴、文化输出的排头兵。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主办的“电影文化论坛·2011——文化建设与中国电影的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电影文化的镜像功能、文化输出现状和农村电影文化等话题进行讨论。

  电影文化是一面镜子

  近年来,随着银幕总数的增长和影院覆盖率的大大提高,电影文化逐渐走下“神坛”,与老百姓的互动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通俗文化。《电影艺术》主编吴冠平说,“电影文化的当代性的基点就是电影观看的日常性,对于电影来说,电影内容是否跟社会生活形成互动和交流,这是体现电影日常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我们不应该用道德优越感去评判那些与当代生活形成良好互动,却在艺术上和叙事上仍需完善的电影。也许这些电影在今后的互动中,在电影品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和传统。”看电影的日常化、常态化势必推动电影文化的普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说,“美国硅谷有大量的印度工程师,因此,硅谷有专门放印度电影的电影院。一个印度工程师说过,在印度,看电影是一种生活习惯。”

  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只看票房是不够的,更要看其社会影响力、价值公信力、文化承载力和情感普适力。恰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所说,“如果仅仅把电影当做一个经济产业的话,那么电影还不如春节短信所创造的价值。但是为什么人们要花这么大的精力来关注它,就是因为它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更是文化价值。”因此,电影不仅是折射当前文化现象的镜像,更是事关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号召广大学者从电影历史入手,为当前电影文化的形成和走向勾勒清晰的宏图,进一步推动国产电影的发展。

  电影文化输出现状

  中国电影作为文化输出平台应该输出什么内容?国外观众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就此专门针对外国人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外国观众最偏爱的类型还是动作片,最感兴趣的文化符号是停留在文化表层的功夫、自然景观和中国建筑,最青睐的中国电影元素是故事和文化,最希望了解的是中国文化史和哲学。大多数外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发挥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他们更希望看到中国电影里的时代感和都市文化。”

  目前,大部分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文化的认知和接受还停留在文化符号奇观层面,但显然中国哲学和文化内涵是有足够的潜力去吸引外国观众的。客观说来,目前的国产片类型和叙事还不足以完全承载文化内涵,而且中国演员的国际认可度很低。更为关键的是,“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电影文化在国内传播也是不均衡的。因此,如今发展中国电影的核心问题是打造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一个中国现代文化体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喜清如是说。

  农村电影文化构成复杂

  中国的电影文化与发达国家的电影文化的不同之一在于,农村电影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影文化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以农民、农民工为表现对象的影片,也有“泛农村文化”的《人在囧途》这样的进入院线的影片,还有深受农民观众喜爱的香港动作片和无厘头喜剧。近年来,农村电影已逐渐摆脱主题先行,开始深入到农村的情感体验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高小健举例,“比如反映‘空巢’的影片,通过一个空巢家庭小女孩捡垃圾攒钱找妈妈的情节切入,就比较感人。再如支教题材的,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无奈之下支教的角度切入,最后认同支教而爱上这份工作,得到精神上的收获。这都是农村电影文化可喜的变化。”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呼吁,相关研究机构应该加大对农村电影文化的研究,相关创作者应多寻找农村的文化热点,“台湾的长途汽车上播放的都是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这部电影在台湾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而这部影片却是一位香港导演实际体验内地春运生活后拍的。他有效地发现了生活的热点并提炼了出来。”

  此外,农村观众既可以欣赏《举起手来》这样的通俗影片,又能欣赏所谓的“闷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卫防说,“农村观众喜欢看剧情,喜欢看热闹的片子,但这绝对不代表他们的欣赏品位低。实际上他们的欣赏品位和诉求是很高的。像《暖春》这种完全依靠画面撑起情感的影片反而深受农民观众喜欢。这也是农村电影文化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