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评论家称中国网络文学2011年跌入低谷没有亮点

2012年01月12日 19: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参与互动(0)

  寡头生产、精英控制和去草根化:中国网络文学跌入低谷

  在网络文学发展十年之后,网络评论家开始逐渐介入到网络文学和网络现象的评价,庄庸即其中之一。他认为,网络文学在2011年已跌入低谷,没有亮点的作品和作家。当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吹起了一个绚烂无比的大泡泡,出现网络文学“全媒体”的泡沫化大繁荣时,我们却看到原创的生命力已濒临冰点。

  弱肉强食,草根无望

  2011年网络文学所遭遇的最核心危机是去草根性。“草根网络文学的草根已经不再草根。”他说,这对网络文学的原创力,以及网络传播的公信力和严肃性有非常强大的破坏和杀伤力。

  网络文学自诞生起,草根性就是它最有生命气息的原创力量:从前的文学青年梦想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从普通文学青年到名作家,油墨的香气就是追求的终结。而互联网时代,宅男可以摇身一变成作家,草根文字还可以变成影像,可以搬上电视荧屏,甚至搬上电影银幕。

  目前,《鬼吹灯2》和《斗破苍穹》已经创下了电影改编权交易的纪录,网络小说的影视版权交易,已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精明的片商从来不会做亏本买卖,不断飙升的草根小说影视版权费用,是大量的植入广告和电视插播广告商预付的。广告商的目标是海量的粉丝群——他们潜在的客户群:草根中的草根。

  然而,这并非是草根的奇迹。庄庸指出,潜规则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原创文学网站:草根们越来越难以冒头,“大神”们越来越垄断化经营——那些所谓的大神们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许多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写作团队,甚至是一个公关公司。

  不仅如此,“大神与大神之间还有联盟。在强强联手之下,要捧红一本书或者踩死一本书,可以说轻而易举。”庄庸说,这并非骇人听闻。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利益链条,整个产业链都被资本玩家、商业推手以及各种隐性利益集团所把持。各种资本的进场,幕后推手的逐鹿,使利益链主导了产业链,各种互联网隐性利益集团的形成,将互联网变成了交易市场。网络文学就是这个市场中最大、最核心的版权黄金交易市场。

  比如,在各自幕后资本的推动之下,起点、天涯和豆瓣这三个本来最具草根性的网络文学作品阵地,已经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交易网和权益输送机制。据庄庸分析,盛大把九成以上的原创文学网站收购囊中,并以“反盗版”的名义,造就事实上的商业寡头垄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上游作者和下游出版商造成的影响将深刻而致命。因为对于全民自由写作的互联网精神,最大的力量便在于开放;另一重要的网络写作平台天涯社区正是基于这种开放性的平台架构,才会造成网络写作2003-2007年草根说史、古典、文化的繁荣。但是,现在天涯社区有走向小众精英控制之嫌。号称全国最大的文艺青年集散地豆瓣,当时仿佛一夜春风,瞬间崛起,其根源就在于那草根群体无数犀利泼辣的吐槽。当它成功引入红杉资本之后,立即就开始了去草根性:将“我说”改成了“豆瓣说”,马上一夜秋雨,倏尔萧条。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全媒体”出版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利益分配链:随着新媒体化的发展,潜规则现在直接和手机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挂起钩来。你无法想像这个利益链条有多结实和复杂。互联网已不再是草根崛起的地方。它自身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弱肉强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丛林社会。

  2011:很“反动”的一年

  这种演变逻辑与整个互联网精神背道而驰。豆瓣有“去草根性”之实,天涯社区有走向“小众精英控制”之嫌,而盛大文学又有“寡头生产”之危,网络文学解放生产力最重要的草根性全民自由写作机制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它会直接影响网络文学自身升级换代的变革与转型,一如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方面: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网络文学正在“媚俗”(迎合大众审美趣味和社会思想潮流)而还未到“自媚”(介入现实、时代和生活并对社会进展进行思想、精神和价值意义的干预),而这正是网络文学蜕变、蝶变和改变最重要的瓶颈。同样道理,网络文学在引发群体性的共鸣方面,比纯文学做得好,却并未达到传统经典抵达人类普通、普遍和集体情感的深度和力度,换言之,在个人经历的表达中展现隶属于人类广阔生活的视野和经验,并创作出真正时代性的史诗巨著,是网络文学可企图却是现阶段仍需努力进化的阶段和目标。

  按照草根全民自由写作的互联网精神,在开放性平台上,网络文学必然会进化到对时代风向的代言和干预,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探索和介入,并导致自身的作品分层:大部分仍然会是所谓的“小白文”(以降低阅读门槛,培育读者),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有潜质的作者和作品向更具文学含金量的金字塔尖进化。进化的终点并不一定是跟传统文学经典接轨,而是真正诞生下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而寡头生产、精英控制和去草根性,却可能阻断网络文学进化的自动进程。庄庸说,时下我们已经观察到这种去草根性的弊端。作品的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好看的作品越来越少;大神的作品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新人冒头的机会越来越少;类型化的商业作品越来越潮流,个人自由表达和探索的方式越来越稀小……于是,向传统出版输送的精品力作也渐渐干涩变窄。网络文学的问题,就成了传统文学的困境。

  表面的喧嚣

  表面看来,2011年网络文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继参评鲁迅文学奖之后,2011年有7部网络文学作品参加茅盾文学奖评选,虽然在评选中全部落马,毕竟已往前迈出标志性的一步;中国作家协会吸纳唐家三少、当年明月等网络作家为全委会委员,作协重点扶持项目中也包括了网络文学;鲁迅文学院举办了四期网络作家培训班,中国作协组织“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结对交友”活动,希望网络写手受到传统文学写作训练,能够逐渐走向成熟。

  种种迹象表明,不仅仅是主流文坛在向网络文学作家敞开了怀抱,评论界也以积极的姿态靠近网络文学:由广东省作协创办、杨克主编的《网络文学评论》创刊,网络文学研究院成立。北京大学副教授邵燕君“北大新世纪网络文学研讨课”开课,这位曾沉浸于传统文学研究的年轻学者表示,在对传统写作的失望之余,转身投向生气勃勃的网络,并在其中找到了文学的希望所在。

  所有这些,是以飞速发展并逐渐各霸一方的网络文学作品作为支撑的。2011年,网络文学越来越多地影响社会潮流并形成文化现象。《失恋33天》被改编成电影,《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不过十年时间,中国的文学网民人数达2.27亿,约占网民总人数的47%;以不同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万,注册网络写手200万人,通过网络写作(在线收费、下线出版和影视、游戏改编等)获得经济收入的人数已达10万人,职业或半职业写作人群超过3万人。在网络作家队伍中,男女作者比例基本持平,18—40岁的作者占75%,在读学生约占10%。

  作协收编,游戏商入场

  2011年的网络文学没有亮点。我们没有发现视点作品(《步步惊心》是2006年的,《失恋33天》也是2009年的),也没有发现能够折射甚至决定未来网络文学风格走向的类型和题材。

  不过,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专家、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马季看来,这一年虽然没有惊世骇俗的神作,缺少绝对热门的作品,但总体水平却较以往有所上升,在类型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创作由平缓向纵深发展。除了原创文学网站力推的人气作品外,门户网站新浪读书推出的官场小说《二号首长》(黄晓阳著)、都市小说《交易》(亦客著),搜狐原创推出的官场小说《权力 人大主任》(周碧华著)、谍战小说《暗斗:国共在大陆的最后搏杀》(英霆著),腾迅原创推出的言情小说《风临天下:王妃13岁》(一世风流著)等,也是值得关注的作品。

  原创文学网站上,我吃西红柿的《吞噬星空》自2010年7月21日正式上线后横扫各大网络阅读榜单。辰东的《遮天》引来了游戏商的投资。纯银耳坠的《哥几个,走着》、萧潜的《秒杀》、无罪的《通天之路》和流浪的蛤蟆的《焚天》等作品也表现不俗。

  在2011年较受关注的网络作家,包括当选第八届中国作协全委的当年明月和唐家三少、《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失恋33天》的鲍鲸鲸和《三体》的作者刘慈欣。马季分析,网络作家分布相当广泛,边远落后地区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但优秀网络作家仍集聚在北京、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海外留学生创作群体人数虽然不多,但整体作品质量明显处于领先位置,很多网络作家曾有国外留学经历。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70%以上的网络作家是理工科出身,而非传统的文科出身。业余作者从事的职业非常广泛,有公务员、教师、军人、工人和农民等。随着网络文学作品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以及用户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文学逐渐成为网民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介绍张悦然、霍艳、唐家三少等20多人进入中国作协和北京作协的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80后”与作协互相走近、交流和沟通,锐气新意的年轻人带来新鲜血液,文学的代际传承润物无声,事实上也是为今后的承担做准备。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这些年轻人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们展示了自己的见识,有引领风尚的朝气。”

  (本报记者 舒晋瑜)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