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漫谈民国《小说世界》:“鸳鸯蝴蝶派”也有识见

2012年01月13日 16:5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王小宁

  这本出版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小说世界》杂志为八开本,48页,是早些时候看过的,因为喜爱一直留在手边。杂志立体竖排,封面远景是淡绿的丛山,山间旭日勃发;近景为墨绿色森林湖泊以及湖面上的一只白天鹅。杂志封底已佚,封面底端一行英文“TheStory Worl d”,显示出版单位为上海小说世界社,当然还有中文字样。这一期是总第十四卷,第一期,第一八二号,为特刊。

  上世纪初西风东渐,先进的知识人意识到文艺,特别是通俗文艺(例如白话小说、曲艺)之于国人教育及启蒙的重要性,在介绍西方文学的同时,也着力发掘本土通俗文学的资源。《小说世界》就是在这样一股“通俗”势头下创办的杂志。宗旨正如它所宣示的那样:一,用浅近有兴趣的文字,发挥较深的理论。一方面供人欣赏,一方面指导社会,补助通俗教育;二,对于中国文学,一方面发挥他的好处。一方面割除他的坏处。

  《小说世界》杂志,是上海“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一个“阵地”。鲁迅对它不怎么看好,曾经指出:“但小说却也写在纸上,有目共睹的,所以《小说世界》是怎样的东西,委实已由他自身来证明,连我们再去批评他们的必要也没有了。”

  到了1926年,我手中这本杂志出版的时候,《小说世界》的编辑从初创时的叶劲风变为胡寄尘。胡寄尘,南社诗人,辛亥革命中曾与柳亚子合办《警报》。或许是编辑更换了的缘故,总之,从这本杂志,我还看不出“鸳鸯蝴蝶派”阵地所应有的莺莺燕燕的样子。

  杂志很薄,主要文章共九篇(补白除外),除一篇叫做《第一吻》的小说或沾点无聊情调之外,其他如《头奖》、《再到南京》、《劳苦世界》(连载)等,说真的,内容都是底层社会底层人物的遭际与命运,充满批判讽刺色彩——可见民初文人,即使在“鸳鸯蝴蝶派”,也还是蛮有社会责任感的。

  这本小书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不仅在于它社会性的一面,而是,其文章多出自文人学者之手,富有时代文化气息。例如有个“文坛密录(一)”的栏目,所辑“秘闻”均是当时文坛热点,其中傅芸子撰写的“十刹海为大观园说辨误”一则,极具参考价值:

  都门十刹海,世传为《红楼梦》之大观园故址。《燕市贞明录》亦称之。予久居京城,闲尝考之。此说亦不为无据,特系附会之词耳。盖此说实源于下列二书所云而起。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云,先师徐柳泉先生云,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又,俞曲园《小浮梅闲话》云,《红楼梦》一书,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按,十刹海北岸,成亲王邸(今作醇王府),旧为大学士明珠之第。《红楼梦》为其家事,十刹海又密迩其第,谓为大观园,其说亦极近理。然主张《红楼梦》为明珠家事之说,胡适之已为文证其非是。然则十刹海为大观园之说,亦不攻自破矣。

  杂志上还有一篇何海鸣的《韩小窗之鼓词》,文辞优美富有学术价值,我认为从民族曲艺发展史的角度,无论如何要记上他一笔:

  京宅院落恒宽敞,夏夜广置藤椅其间。与家人坐卧。乘凉闲话,亦人生之一乐事。忽闻小巷中三弦声至幽细。审为卖歌者所奏。呼僮唤之人,乃一瞽者。自称冯姓,问何所能,云善歌子弟书……

  是夜所歌《露泪缘》十三段,即《红楼梦》说部中宝玉与黛玉一段情史。分十三次歌毕。歌时用鼓,用三弦琴,用铁板……

  子弟书,是清季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多以传统小说戏曲故事入书,与今天的大鼓等曲艺有重要传承关系。它成熟于乾隆年间,盛行于道咸时期,是满汉文化充分融合的一种艺术。清朝末年,子弟书渐趋衰落,直到表演形式完全消亡。子弟书消亡于何时?学界一般认为,就在清末民初,但一直未见直接证据。启功先生生前回忆,他小时候听过瞽者到家中演唱子弟书。按启功先生出生于1912年,他听子弟书的时间,应不晚于1922年。但这只是一个推测。何海鸣的这段文字,如诗如画,闲闲之中透露出子弟书发展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直到1926年,即民国十五年,子弟书在北京民间仍偶有传唱,但当时人已极其生疏了。

  一种表演艺术的衰落,连带着的是与该艺术相关产业的整体衰落:

  当即细询瞽者脚本之出处,欲得其脚本一观。瞽者不能书,又矜奇不肯多语人。唯言隆福寺百本张售书处有钞本出售而已。予后逢夏历每月九十等日,赴东北城隆福寺庙会及隆福寺街各书肆访问数次,均不能得。亦不见有百本张书肆之名……

  “百本张”,清代中至末年专门钞写发售民间曲词、唱本的著名书铺。当子弟书盛极的时候,这家书铺在京城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物极必反,一代有一代的艺术,民国刚过了十五年,前朝老店就已被时代遗忘得干干净净了。那么依何海鸣的记录,我想把子弟书消亡的时间放在1926年以后,是合适的。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韩小窗之鼓词》该文的作者何海鸣了。我读何海鸣文字,感叹其文采斐然。这位晚清时代的民主革命党人,曾参加过武昌起义和二次革命,还代黄兴出任过讨袁总司令。后来他弃武从文,一心为报刊做撰述,竟成了所谓“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这本来还好,遗憾的是,他晚年居然投靠日寇,成为附逆文人,直接导致了可悲下场。陈寅恪先生读《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时,因为书好而惋惜黄秋岳。古往今来,才子文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历代不乏前鉴。然而其人废,其言不可废。捧读民国十五年的这本《小说世界》,也就可以理解一点陈先生当时的心情了。

  ▲出版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小说世界》杂志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