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浙江文化30年发展缩影:从小学徒到非遗传承人

2012年01月20日 1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1月20日电题:浙江文化30年大发展缩影 从小学徒到昆曲国家非遗传承人 

  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徐乐静 

  “有泪珠千点沾君袖也。”霍小玉幽幽地念一句,向着李生颦眉含泪,屈膝、仰身、抬头……从《紫钗记•折柳》霍小玉挥泪送佂夫、《牡丹亭•惊梦》丽娘春园梦柳生,再到《南柯梦•瑶台》淳于棼大战四太子、《邯郸记》卢生生死富贵黄粱梦醒,回想起这出《临川梦影》,昆曲国家级非遗传人林为林至今还是百感交集。 

  林为林是昆曲界“秀”字辈演员,从艺30多年,从年少时的怀才不遇再到如今改革创新昆曲,导演《临川梦影》,他的艺术人生,也是改革开放后,昆曲从沉寂到复兴再到创新发展的缩影。 

  林为林14岁进入浙江昆剧团,那是1978年9月20日。经历过文革,文化艺术百废待兴。在昆曲界,老一代艺术家满怀希望,期盼昆曲艺术能够传承后世。 

  从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这段岁月里,包括林为林在内的一大批昆曲学员像海绵般吸取知识。 

  “没有门户之见。”林为林说,当时“传”字辈的老师都还健在,我们一方面请进来,向他们学习,另一方面又走出去到各地去学。“那个年代,是生活贫困,思想丰富。” 

  就这样,岁月交替,寒来暑往,也不知练了几个年头,拜访了多少名师,18岁的林为林拿出了他的第一个代表作《界牌关》。更多的荣誉纷沓而来,21岁的林为林获得了戏曲界最高奖——“梅花奖”。 这时,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六小龄童也通过演电视剧《西游记》名满天下。对他们来说,前途显得一片光明。 

  好景不长。汹涌的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外来文化也开始登陆中国市场。传统文化被边缘化。 

  “戏曲没有观众。大家听港台流行歌曲,去唱卡拉ok。”回想起这段时光,林为林皱皱眉头,显得很难受。“一年只接20多场戏,全是外事接待的。”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林为林的同班好友不得不自谋出路:下海经商,拍影视,远嫁海外,在歌厅唱歌…… 

  “想放弃,舍不得;不放弃,又看不到未来,这是那个时代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情绪。”林为林说。 

  有一天,照例又到练功的时间了,林为林戴上头盔,穿上大靠,锵锵有力跑了四十多分钟,手中两个大锤舞得呼呼生风却充满怒气。终于,沙石飞扬,林为林突然大喊一声,把大锤狠狠地砸向地面:“不练了,没人看,当不得饭吃”。可是,即便这样,第二天,他还是按时出现在练功场上,把锤子给补好,继续练。 

  不过,当时的中国并不是没有文化的绿洲。 

  随着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加,昆剧团成员到海外演出的机会渐渐增多。从1989年开始,昆曲团陆续到香港、台湾、日本、泰国等地演出。受到热情备至的推崇,走到哪里就能掀起一阵昆剧热。 

  “台湾媒体说我是昆曲界的刘德华,在台湾各学校演出时,有学生举着牌子,对我高声喊:‘林为林,我爱你’。”在一场场演出,观众的一次次呼唤中,林为林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来自民间的传统昆曲,它的民间根脉是那样的深广,昆曲的生命力将绵泽悠长。“我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就是保住传统文化之根,让它在将来适当的时候再现辉煌。” 

  在国家的推动下,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让林为林觉得“再现辉煌”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我发了三张调查表,问老前辈手头上还有什么戏,问老师愿意教哪个学生,问学生愿意跟着哪位老师。”最后,林为林捋情了剧团的家底,摸排出50出大戏,200多个折子戏。 

  2002年,林为林制定了3年计划开拓市场。在2003年,浙江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这让浙江昆剧团的对外拓展之路更加如鱼得水。 

  国际化、都市化、校园化和旅游化。这是浙江昆剧团的发展方向。 

  不过 ,林为林依旧在思索,这一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剧目如何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结合。 

  《临川梦影》一剧,他做了尝试。汤显祖的传世巨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被浓缩成仅两个小时的“四梦”缩影,一晚便能看尽。 

  “我选取了‘四梦’的精华部分。比如第一梦《紫钗记》,展现的就是其中‘折柳阳关’一折的‘梦影’;第二梦《牡丹亭》中,选取的是常演不衰的‘惊梦’、‘寻梦’。至于‘四梦’的串联,我特别增加了汤显祖本人作为核心人物来联接。”林为林说。 

  这出戏不变的是曲目,是词、舞、手法等元素,变得是结构和创意。 

  “我们这一代,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将老一辈的传统精华传承下去,又要有所创新,将昆剧变成雅俗共享的艺术。”林为林说。 

  目前,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已步入提速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舞台剧,如昆剧《公孙子都》、新编越剧《梁祝》、民俗风情歌舞《十里红妆》、交响乐《中国大运河》等,这些还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点剧目。 

  中共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是让艺术家们满是憧憬,他们期待着:传统戏曲历久弥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