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战国晚期三孔布:铸量极少,流通区域狭窄(图)

2012年01月29日 13:39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战国晚期三孔布(反面)

战国晚期三孔布(正面)

  □文/图 张彦彦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枚珍贵的战国晚期的三孔布,长7.4厘米,宽3.5厘米,这种布币铸量极少,流通区域狭窄,故很难发现,极为珍罕。

  三孔布是战国晚期流通于赵国及原中山国地区的货币(即今河北省及周边部分地区,邯郸为赵国都城)。该币形制特别,为圆首、圆肩、圆裆、圆足,并有明显外廓,首部及两足皆有一圆形有廓穿孔,故名三孔布,是我国最早的带有纪重或纪值铭文(铢或两)的钱币,对后世影响很大。该币按背文分大小二等,形制和纹饰相同,均为正面模铸地名,背面腹部模铸纪重和纪值文字,大者背文“两”,小者背文“十二朱”。朱者,铢也。《孙子算经》载:“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二朱既为半两。面文有二十余种,经考证多为赵国地名。

  由于三孔布出土极少和史载阀略的限制,前人对三孔布的研究考证一直未获大的进展、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三孔布的零星出土和发现,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对三孔布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但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逐渐形成三家之说、即三孔布秦国说、赵国说和中山国说。根据对三孔布面文的考证,笔者更倾向于赵国说,但孰是孰非,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研究。

  三孔布在二百多年前已得到泉家的重视,在嘉庆年间金石名家初尚令著的《吉金所见录》中已有刊载,但一直以来实物却发现不多,昔日泉家得三孔布者如获至宝,极为珍视,大多秘而不宣,同时三孔布以“铢两”纪重纪值,开秦汉及其以后“铢两”币之先河,所以为历代泉家所推崇,名列古泉五十名珍。 (作者系大唐西市博物馆馆员)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