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春节拜年短信内容千篇一律 不改名字“又爱又恨”

2012年01月29日 17:34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春节拜年短信内容千篇一律不改名字“又爱又恨”

  1月24日,“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我的手机就没停过,居然收到了几百条拜年短信,真让人又爱又恨。”在浙江杭州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张先生诉苦说,本想春节睡个好觉,热情洋溢的春节祝福却让手机成了几分钟响一次的闹钟。

  在春节互致问候是中国人历来传统。随着信息技术进步,短信拜年以其简单、便捷、富有个性逐渐取代了登门拜年、书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甚至成为部分人春节的首要“任务”。

  据统计,全国2011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量达300亿条,远远超过2010年的230亿条。而在2009年,春节期间的短信不过才180亿条。仅在2011年除夕当天,北京的手机用户就发送了近10亿条短信,人均发送46条。

  陪家人购置新装的绍兴市民钱渔清正趁着逛街空隙回复短信,在她看来,朋友之间要联络感情、同事之间要表示关心,谁的拜年短信都不能少。“本来想着发短信拜年能偷懒,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多重疲劳,转发疲劳、眼睛疲劳、审美疲劳。”钱渔清说。

  同时,内容雷同、屡屡转发复制的“撞衫”短信也让不少市民觉得拜年短信成为一种“骚扰”。有市民埋怨说:“很多拜年短信几乎千篇一律,甚至有人转发时连发送者的名字都不改。”

  社会学家杨建华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是在春节期间家长带领小辈出门拜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人与人之间任何的沟通形式都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短信祝福在失去新鲜感的同时,已经难以承载过多的感情含量了。见面道声“过年好”,仍然是最亲切的过年祝福。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