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作家面对批评为何情绪激烈?人生往往一帆风顺

2012年01月31日 16:5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陈歆耕

  不久前,有位著名作家因为一篇批评他的文章而引发激烈的情绪反弹。北方一位同样也很著名的资深评论家在电话中跟我说了一句:“中国作家的心理都很脆弱!” 

  这句话口头说说可以,但落到纸面变成文字,却大可商榷。因为这是一个全称判断,说所有中国作家心理都很脆弱,显然与实际不符。说有些作家心理脆弱,更精准些。《文学报·新批评》创刊半年,以“好话全不讲”的锐利批评风格为文坛所普遍关注。它指名道姓批评过的作家作品可以列出一长串。以我的直接观察,有些作家即使心里不快,但起码在面子上仍能坦然面对。有的作家甚至对批评他的文章表示欢迎和称道呢!比如甘肃小说家雪漠,《新批评》发过李建军批评他长篇小说《西夏咒》的文章,新近又发过批评他一篇短篇小说的文章。近日,笔者去京参加“甘肃小说八骏”研讨会,雪漠也是“八骏”之一。“狭路相逢”,我原以为雪漠会做出类似“反唇相讥”“冷脸相对”甚至更激烈的情绪反应,没料到他却笑呵呵地主动跟我提起最近批评他的那篇文章,连说“写得好,写得好!”接着又说:“这是有效传播。批评是现代传播学中有效手段之一。因为现在说好话的文章没人看,批评更能吸引读者眼球,扩大作品影响。”雪漠能如此大度地允许别人对自己创作说三道四,难能可贵。 

  那么哪类作家心理最脆弱?其脆弱的根源又在何处?有什么有效方式变“脆弱”为“坚韧、坚强”呢? 

  我非心理学专家,分析未必切中肯綮。幸好多年前曾经采访过一位心理学研究专家,并写过一篇有关她的心理研究文章,从她那里学到一点心理学知识。最近为完成一部探索小偷犯罪心理的报告文学,又涉猎了一些有关犯罪心理的研究专著。有了这些积累,笔者斗胆尝试作一点分析:心理最脆弱的人,往往是人生旅途中最一帆风顺的人,因此稍经风浪,就容易产生心理恐惧。一位作家如果从他发表第一部作品开始,持续多年听到的都是一片叫好之声,长期以来他已经完全习惯了被表扬。尽管有些“表扬”是吹鼓手赠予的“皇帝的新衣”,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一旦有不识时务者,戳破那“新衣”,他就会产生心理难以承受的大厦将倾的崩溃感,作出常人以理解的丧失理智的心理反弹,也就不足为怪了。改变这样一种脆弱的心理状态的有效办法就是“挫折训练”。虽然几乎无人愿意经受人生挫折,但“挫折”确实会使人变得坚强。 

  对从未受过批评的作家,对一有批评就作出非正常反弹的作家,使其适应、理智对待批评的最佳途径是继续批评,而不是像哄小孩似的,跺几下地板,让他获得一种虚幻的心理满足。否则,其心理还将继续“脆弱”下去。一些名作家,起初看到李建军的批评文章时,都曾作出过激烈的情绪反应,后来再看到批评文章时,心态就平和多了。 

  心理脆弱的另一原因是有的作家缺乏足够的艺术自信,他们需要营造一种虚幻的“自尊”来维系那根虚弱的自信之索。如何使他们的艺术自信充盈起来,还是请心理学家支招吧!我的这点心理学知识皮毛,已经不够用了。 

  当然有一种恐惧批评的原因,或许跟心理是否脆弱毫无关系,只跟利益有关。批评影响到他的文坛“江湖”地位,影响到他在梁山泊坐第几把交椅,这问题如何解决,大概心理学家也无可奈何。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