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图书论斤卖”背后:低劣化同质化误区要回避

2012年02月03日 09:1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报昨日A5版刊发了一则“图书论斤卖”的图片新闻,“少儿类15元/斤”的醒目标牌在读者中引发热议。什么时候,书变得如此廉价,像白菜、猪肉一样可以论斤卖了?15元/斤的背后,和当前少儿读物中饱受争议的同质化、粗劣化等倾向有无联系?数字化浪潮中,少儿读物又将何去何从?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论斤卖、N元起,这书本就不值钱

  南京夫子庙,瞻园路往东走到底,一眼就看到了“出版社库存图书交流会”的露天大棚。4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外面贴满了“图书论斤卖,每斤11元起”等广告,角落里的音响不停地嚷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图书大优惠……”进去一瞧,少儿类图书几乎铺满了中间一张大台子。这里和一般书店最大的不同是多了几台电子秤。读者选好书后上秤一称,价格就出来了。营业员许师傅告诉记者,“每斤最便宜的11元,最贵的18元。”刚说着,就有人拿了3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来结账,一称只要56元,而这3本书的标价则要156.8元。“便宜吧!我们一本书就赚几毛钱,薄利多销,图个人气。”面对记者是否会有盗版书的疑问,许师傅大手一摆,“不可能啦,我们在这里摆摊是文化局批准的,他们每天还要来查两次。”另一位营业员潘师傅对记者说,“我们大年初一就在这里摆摊了,从早上8点开到晚上9点,平均每天能卖掉1000多斤书。”除了临时摆摊,他们还在南京开了两三家“论斤卖”的书店,已经好几年了。

  记者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几年前媒体就有过类似事例的报道。当时,还一度引发过“文化贬值、知识贱卖”的争论,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论斤卖”的书多以大部头、厚装帧、高定价居多,有不少还是七拼八凑的“百科书”,质量低劣。记者在店里转的时候也发现,像“哈利波特”那样的书确实不多,大部分是一些标着成长必读的所谓“儿童读物经典宝库”,都是硬壳包装,近百元定价,不少小朋友翻翻就放下了。记者从省新闻出版局了解到,现在的少儿图书实在是太多了,全国有500多家出版单位参与少儿出版,年出版少儿图书4万多种。其中的质量却是参差不齐,如果不是畅销书或常销书,一般的书在库里摆上个四五年,就不值钱了,与其拿去卖废纸,还不如像这样“论斤卖”。

  低劣化、同质化,这些误区要回避

  这两年,少儿图书市场一片大好。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书店图书零售市场年度同比增长5.95%,而少儿图书的增幅则达11.6%,是增速最快的板块。但在市场繁荣的背后,少儿类图书仍有不少隐忧。

  资深出版人、译林出版社首任社长李景端昨天对记者说,“同质化”是当前少儿图书市场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幼稚呆板的形象设计、缺乏创意的包装,无法吸引小朋友的目光。“新书多、新作少”的现状也让人头疼。有数据显示,这两年年度少儿畅销书前100名中,6成以上都是上市时间在3年以上的作品。

  由于现在少儿图书市场太火,大量出版社仅仅出于逐利的目的就投身其中,无心原创,什么火就跟风出什么,产生了大量粗制滥造、生拼硬凑的图书。昨天在购书现场,记者采访了几对正在选书的“亲子组合”。初一的吴迪和五年级的石鹏宇都喜欢看天文、科普类图书,但总会买到一些“雷同版”。他们的父母对记者抱怨,“现在有的书没新意不说,有的甚至是我们小时候看的故事,换个了封面,把老虎换成狮子,就成了新故事。还有的书则是板着脸从头到尾说大道理,我们看着都烦,更别说孩子了。”

  “少儿图书,还是要把游戏性、互动性、公益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不能太功利。”接力出版社社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白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建议说,儿童读物首先要贴近儿童心理,不能总是从成人角度去思考。比如最近广受欢迎的《植物大战僵尸》和《赛尔号》,利用孩子最熟悉的形象来说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王如旸在南外仙林校区上5年级,她父亲在和记者交流时说,市场需求,恰恰是社会心态的投射。看看现在整天忙着上奥数、奥语的孩子、抱着职场成功秘籍专研的父母,也不难理解这个功利作祟的图书市场了。

  数字化、全媒体,这些潮流要跟上

  此前,《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热播曾引发热议。一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为何到了21世纪数字化的今天,依然能风靡全球?在白冰看来,这既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更证明了其天生的“电子化天赋”。他说,“‘爱丽丝’这个内容,适合通过多种载体,以多种呈现方式进行表达,这就是它具备多媒体潜质的表现。”

  数据显示,在我国超过5亿的网民中,19岁以下的超过3成。数字时代成长的儿童,与新媒体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也习惯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获取信息。今天,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打开IPAD,各种“能听会说”的儿童读物俯首皆是。和传统读物相比,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数字化浪潮中,少儿图书要积极应对、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借助数字平台凸显自身优势。”江苏少儿文学出版社编辑郁敬湘对记者说,“这就对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在创作时,必须要考虑这个故事是否具备多媒体开发的潜质。”但她同时强调,数字化冲击的并不是阅读,而只是阅读的形式。经典的文学形象、充满审美含量的语言艺术,仍将是支撑儿童文化作品的重要环节。

  去年,浙江少儿社和盛大文学合作,推出了全媒体小说“查理九世”系列。此后,电影同名小说《魁拔》又通过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和盛大文学同步首发。尽管略显稚嫩,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原创力度不足,是制约我国少儿图书数字化进程的重要瓶颈”,白冰对记者说,“现在国内少儿图书就是缺原创,新人新作还不多。未来要进一步借助网络力量,重视新作家的发掘,多出原创精品。即使到了数字时代,‘内容为王’也不会过时。书不在多而在精。真正优秀的原创图书,借助数字化工具,可以轻松实现立体开发,实现全媒体供给。而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再怎么‘打扮’也不会有人看的。”

  本报记者 董 晨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