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徐邦达101岁辞世 文博界“五老”时代宣告终结

2012年02月27日 11:12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2月23日上午8时38分,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于北京辞世,享年101岁。徐邦达生前曾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西泠印社顾问,曾与启功、刘九庵、谢稚柳、杨仁恺并称中国书画鉴定界“五老”。

  1911年,徐邦达生于上海一书画收藏之家,幼年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并习书作画,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数十年来,几乎所有中国境内的珍贵古代书画,均经徐老过目,对于考订、断代有争议的部分,均提出过重要的参考意见,成为名副其实的“业内标准”。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上世纪30年代,故宫重要文物南迁而暂时停放在上海,其中就有由元代书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珍贵画作《富春山居图》两幅。其中一幅被乾隆皇帝判为“真迹”,另一幅则为赝品。徐邦达经过仔细考证,发现有乾隆御笔题词的“真迹”上的题款不合元代的规范,实为后人的仿作,而被乾隆判为赝品的《富春山居图》才是真迹。这一翻案震动了书画界,被打入冷宫的“伪作”也得到了“平反”。

  刘光启忆徐邦达的天津缘

  “从我十几岁在北京琉璃厂当学徒时,徐老就经常来逛,有好的作品他就买下收藏,从那时候就算是认识了徐老,后来又都在文博系统工作,他又是我们的老前辈,可谓与徐老交往了一辈子,也从徐老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今年80高龄的津门书画鉴定大家刘光启谈到刘老,颇为动情。“其实,徐老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书画家和词人,只不过,他在书画鉴定方面的名气太大,以至于许多人都不了解他这两方面的才华。他对于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珍品的梳理,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散落在民间的书画珍品的抢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错鉴的作品,徐老进行的纠正,更是可以载入史册。”

  据刘光启介绍,现在天津博物馆馆藏的古代书画珍品,徐老也都不止一次地过目过,包括王羲之《干呕帖》临本、《葛洪徙居图》等等在内的许多珍品,都给过重要的考订与断代结论。“那时候徐老一来天津,就住在睦南道上的政府招待所里,离我们大理道的文物处也不远,我就经常去看他,每次都聊好长时间。老先生不但学问好,为人也很是谦虚友善。上世纪80年代,我经常陪着老先生去各个城市给文化单位讲课做培训,老先生讲课时,指名要我帮他做板书,因为我们在一起时,他经常给我讲一些书画作品里会涉及的古体字与异体字,所以他讲到哪里,我就能在黑板上写到哪里,也算是一种默契吧。”

  与徐老交往的那些日子,刘老坦言收获颇多,“除了一些学识上的东西,徐老给我最大的教益就是要不断地积累知识,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来判定一件文物,而不是通过一两个细节就盲目下结论。二三十年前,徐老在家里给大家鉴定东西时,只要碰到天津去的朋友,鉴定完后总会告诉人家,以后这种情况大老远的就别跑了,找你们天津的刘光启就行。这都是后来别人告诉我的。”刘老很是怀念那些年和徐老在一起的日子,“最后一次见他也是在十几年以前了,他后来身体状况也不是特别好,也就不忍心再去打扰他了。”刘老说,虽然徐老过百而终,也算没什么遗憾,不过,这几天心里还是很不舒服,毕竟一辈子的交情啊。

  徐邦达轶事

  曾为故宫收购大量珍品

  几十年里,徐先生为国家鉴定、收购的传世名迹数不胜数。1950年,徐邦达被调到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任文物处业务秘书。这个时期,经徐邦达等专家鉴定留下来的数千件古书画作品,后来均拨交给了故宫博物院,成为该院古书画收藏中的基本藏品。

  因为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仅是昔日紫禁城藏品的十分之一,为使故宫博物院绘画馆藏品尽快丰富起来,徐邦达与同事们足迹踏遍全国各个角落,遍访民间珍品,短短数年间就发掘和抢救了3700件古代书画。

  对“徐半尺” 称号不感冒

  徐先生有个著名的称号叫“徐半尺”,据徐先生的学生、著名鉴定家王连起讲,这个名号是在1991年传出来的,那年徐邦达先生到台湾为博物馆做书画鉴定,因徐先生独具慧眼的鉴定功力,被台湾书画界人士冠以“徐半尺”的雅号,意思是说他鉴定书画时,常在画轴展开半尺之际,就已辨出真伪。但是徐先生对这个名号却并不感冒,甚至还有些反感,因为这个说法只能算是个江湖名号,并不客观。

  曾拒绝为汪精卫画画

  徐先生早年间在上海曾随名家吴湖帆习画,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面貌,也有人开始求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汪精卫要做寿,点名要吴湖帆和他的学生们合画一本册页,别人都画了,只有徐先生坚定拒绝。因为他从心里接受不了给汉奸画画。据说为此还影响到了他和吴湖帆的师生感情。可见,在大家眼中从来都是慈眉善目的徐先生,年轻时也是很有些脾气的。文/马驰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