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共党史"第一谎言"破灭 王明中毒事件子虚乌有

2012年03月27日 14:0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凌河

  被称为党史“第一谎言”的所谓“王明中毒事件”,近日终于得到澄清——党史研究者历时数年,以曾流落失散的确凿历史档案为依据,抢救性地遍访众多一息尚存的亲历者当事人,以严谨公道的态度,还原70年前这一事件的真相——“王明中毒事件”子虚乌有。

  所谓“王明中毒事件”,曾被称为“第一谎言”,是因为长期以来,境外某些人借它反复歪曲丑化中共党史,也是因为近年以来,我们也有些“热心者”对它笃信无疑甚至乐此不疲。其实所谓“中毒事件”,只是王明一人的 “一家之言”——1943年整风时期,王明把这起十分简单的医疗事件硬夸大成“政治谋害”,致使一批人蒙冤不白,正是他的第三次左倾路线受到批评,王明离开中央高层领导岗位之时;而1975年,王明在他的《中共五十年》中又将此事上升为“毛泽东指使”,就更是中苏两党关系恶化,王明寄人篱下之时。这种毫无旁证的“一家之言”,这种当事人在特定境遇下的说辞,真假本来是不难辨别判断的,但为什么居然成了一些人的“笃信”呢?

  这是因为近年以来,党史、现代史、革命史上一些争议人物甚至是反派人物的“一家之言”,忽然成了十分抢手的“第一手史料”。本来兼听则明,正反两方面的话都要听,所以争议人物、反派人物也可以讲话,他们的“一家之言”也可以听一下,方有助于历史研究的“比较、交换、反复”。问题在于我们不能从不让他们讲话,走到他们的话“句句是真相”的另一个极端。王明的《中共五十年》可以读,但要读得懂这位离国出走的政治人物的心态;《张国焘回忆录》也可以读,但要看得穿这位叛逃人士的自述,究竟有几分真实性。可惜的不在于外边有些人对于这种“一家之言”的高捧和利用,倒在于我们一些热心人的“深信无疑”,竟然以为只有王明、张国焘们才是“真实”。

  对于那种“一家之言”甚至“第一谎言”的轻信,其实还不完全在于历史研究的方法有问题,还在于我们一些人对于历史是非的 “兴趣”倾向——历史的是非是复杂的,我们过去,确有过某些对争议人物“一言以蔽之”,甚至对反派人物“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的片面性。现在思想解放了,方法更对头了,知道对他们也要“一分为二”,也要“分析好”。比如王明,“人很聪明,对革命也作出过贡献”,我们不要全面抹煞;即便是张国焘这个叛徒,也曾有过建立川陕根据地的功劳,“五四”游行的队伍前列,还有过他激昂的身影呢!但是“两点论”同时也是“重点论”,王明也好,张国焘也好,总的来说,大节是不好的,总体不足为训,盖棺可以论定,一个出去后反共反华几十年,一个当了共产党的叛徒、国民党的特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曾有过“一概否定”,现在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似乎对反派人物特别钟情,似乎又把他们捧到天上,连张国焘的借祭黄陵只身叛逃都变了“情有可原”,更连他们的谎言和哀鸣都当成了历史的“第一真相”。

  此次还原“王明中毒事件”的党史研究者,最近指出:在当今的现代史研究中,研究反面人物的比研究正面人物的吃香。这种倾向是否存在、是否突出,人们可以“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似乎对“政治厚黑学”、“权力斗争”特别感兴趣,上述研究者认为,这是“把历史庸俗化”。其实从道德上丑化一个政党及其领导人,岂但是一点“庸俗化”而已——所谓“王明中毒事件”之成为“第一谎言”,实质上不就是要把一部党史,歪曲成龌龊的“内斗”史,进而从根本上动摇一个执政党的道德形象和它的公信力么?可惜我们不少人看不懂这里头的“醉翁之意”以及项剑所指,以至于对王明的“一家之言”笃信不疑,又将“第一谎言”当作了“真相”来“揭秘”。这种十分令人遗憾的事,当然不仅仅止于一个“王明中毒事件”的真伪。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