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炜称茅奖对作家是小事:中国应有更多文学奖

2012年04月20日 13:28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作家张炜

  本报记者范宁

  在华中科大住着的两周多时间,张炜很忙。

  讲座、研讨、沙龙、交流……从3月底到4月中旬,这位山东省作协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成了一位忙碌、充实的“驻校作家”。

  日前,张炜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对当前大学在传统精神上的流失感到担忧,而对去年以“第一名”身份拿下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则显得淡定。

  关键词:驻校

  作家引来“怪鸟”都不怕

  对于武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驻校作家”仍算一个新鲜词。著名作家来到武汉高校,在校园里住上一段时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与学者、大学生交流。张炜,就是这首批“吃螃蟹者”之一。

  虽然活动密集,但张炜觉得十分充实。“一个好的驻校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大学里面不缺老师,所以你不是来教别人什么的。”张炜说,“驻校作家需要有好奇心、朴实,诚恳地与学校交流思想。”

  他认为,作家来到校园,其固有的个性和作风能影响周遭环境。而多元化的校园,就像一片生态环境优良的绿地,什么鸟都有,“引来怪鸟也不怕。”

  关键词:大学

  “崭新的大学”不可取

  作家走进精英聚集地,目光扫视之处,往往带来刺痛,让大学有所反思。这是张炜此行的意义。

  张炜到过许多大学,他发现一些学校,从学生到老师都很浮躁,“一些学生普遍地受到家庭、大学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盲从、不思考、赶时髦。许多年轻人失去了独立的见解和思考的时间,人云亦云,寻找热点,跟着热点跑,不以个人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

  他认为,大学应该是精神和文化的堡垒,是激发思想的地方,不应盲从于时尚和潮流,“但可悲的是,大学已经成为时尚潮流的唱和者、和声部。长此以往,大学生对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会相当的盲目。”

  面对越来越“崭新”的大学,张炜呼吁学校保持传统,“我倒希望看到一些‘保守的大学’,能守住传统。这种传统,恰恰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

  关键词:文学

得奖不是“硬指标”

  去年,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以得票数第一的佳绩,斩获茅盾文学奖。谈及此次获奖,张炜称“对作家来说是小事”。

  “文学奖就是一个人造的节令。”他说,得奖可以增加好作品受注意的机会。但如果评委看走眼怎么办?“所以文学奖不是作家的硬指标”,他认为,对于一个多年的写作者而言,你不能因为得了奖,就把得奖和文学的意义混淆。

  “国外也有许多文学奖,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让作家有时间有生活保障,可以安心写作。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奖项太少。应该有不同层次不同机构的文学奖。”张炜说,一个省里有10来个像样的文学奖不为多,全国达到四五百个奖,就会好一点,可以大大增加写作者得奖的机会,可以帮助和鼓励他们。

  关键词:生活

  爱网购但是不泡网

  结束这一段的行程后,张炜将到山东东部一个小村里,关上门,静静地看书写作,“一年有两个月奔波,十个月写作,比较适合我。”

  他说,作家的力量来自“闭关自守”。“现在传媒这么发达,作家要知道信息并不难,反而是闭关自守的能力,作家是最欠缺的。”他说,这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感。责任感强烈的人,自守的能力就要大。文艺方面尤其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他简单的封锁自己,而是工作需要。

  自守当然不同于与外界隔绝。张炜就很喜欢网购,主要是买书,但他不开博客也没有微博,“那些言论无法进入中国最高层次的思想文学艺术讨论,把自己边缘化了,时间也耗费了,就让别人热闹去吧。”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