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画虎村"700人能执笔画虎 年销售额逾6000万

2012年05月27日 15: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在豫东民权县,有一个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村庄王公庄,全村1300人有700人能执笔画虎,所绘工笔虎画笔法独特、形态逼真,年销售3万余幅,销售额逾6000万元。这些“荷锄弄丹青”的农民艺术家,实现了一个村庄的产业嬗变。

  王公庄画虎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以务农为主业的村子里零星有人掂画笔,画出来形态自然,乡土气息浓郁,一幅虎画能卖10元钱,销路很好。渐渐地,村人画虎的势头被带动起来,周边村镇也有不少农民慕名前来学习。

  如今,王公庄不仅画虎队伍蓬勃壮大,画虎技艺也日益精湛,虎画身价从原来的10元钱,一路涨到几千甚至上万元,市场也从本地拓展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日本、韩国、德国等国际市场。“现在王公庄出名了,订单多、销售渠道也多,当年我卖画要挨家挨户敲人家的门。”村里的“四大虎王”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肖彦卿作为最早一批入行的人,见证了王公庄画虎产业的兴盛之路。

  走在王公庄的街道,两旁画廊林立,墨香四溢,家家大门敞开,露出画纸上或长啸山林、或恬然休憩的老虎。王公庄所在的北关镇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安德生告诉记者,这些集绘画、销售、展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画廊,已迎来几十名农民画家和123名外地画家入驻。

  据了解,为了让村民更好地享受文化产业带来的发展成果,扩大虎文化产业规模,王公庄规划了近40亩土地进行虎文化社区建设。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60多座农民特色画院并投入使用,成为王公庄画虎产业的展示平台和交流窗口。

  “硬件完善了,最核心的画艺不能丢,这是王公庄画虎产业发展的资本。”北关镇党委书记朱德强介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练内功”的方法,确保农民画家的艺术功底和传承创新。组织村里画家去“牡丹画第一村”——洛阳平乐等地交流绘画技巧;定期请名家入村进行专题培训,2011年受训农民画家达700人次;大、小“虎王”采取以师带徒、以画带教的方式,对新入学的青年农民和前来求学的外地学员言传身教;同时发挥村农民画家协会和王公庄书画院的作用,加强农民画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组织青年农民画家互相观摩作品,在研讨中精进画艺,还有多位青年画师自费到高等艺术院校进修。

  目前,“民权虎”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但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仍是王公庄绘画产业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通过注册“民权虎”“中原虎”“华夏虎”等商标,凸显出王公庄画虎产业的独特性,还成立了民权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经纪人协会,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设直销处,经纪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以及韩国、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通过“中国画虎第一村”网站建立网上销售渠道,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画作通过网络销往海内外,初步形成了自销、网售、店卖、经纪人销售、入村求购五位一体的销售体系。

  “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王公庄的农民们,用荷锄下地的手绘出了老虎大产业,他们的智慧仍然在延续。王公庄作品正由单一的工笔画向油画、烙画、麦草画、团扇、册页拓展;对绘画作品进行精加工,如精裱、精包装、制作浓缩式的旅游绘画作品;涉虎相关产品也在开发中,如布老虎、虎头靴、虎头枕、画框、字画装裱等。这座总人口1300余人的村庄,现有虎头帽、虎头枕作坊8家,字画装裱店6家。

  据介绍,王公庄制订出最新发展规划,准备用3年时间形成2000—3000人的稳定绘画主力军,年创作作品20多万张,年收入突破1亿元。逐步实现王公庄由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向全国著名的工笔画创作、销售集散地和文化旅游景区的转变,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书画产销基地、绘画人才培训基地和画家创作基地。(记者双瑞)

【编辑:罗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