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徐志摩之孙赴济访祖父遇难地 遗憾不会说中文

2012年06月05日 14:39 来源:济南时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钱欢青

  1931年11月19日,诗人徐志摩因乘坐的飞机在济南长清开山坠落而遇难。2012年6月3日,徐志摩的孙子徐善曾从遥远的美国来到济南,首次探访祖父遇难地。6月4日,由“以教育促使世 界 更 美 好 协 会 ”(PMME)、中国诗歌学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济南徐志摩研讨会在舜耕山庄举行,众多专家、学者畅谈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在研讨会间隙,记者对徐善曾进行了采访。

  探访徐志摩遇难地,心情复杂

  6月3日中午,徐善曾偕妻子、女儿来到济南,午饭之后就赶往长清,在祖父遇难处敬献花篮。徐善曾说,自己从未见过祖父,这是第一次到济南来寻访祖父的遇难处,心情十分复杂,“这是我第一次来济南,感谢济南当地的政府部门和我的友人安排这次行程,让我能有机会亲自到祖父遭遇飞机失事的地方实现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5岁就到美国生活,是物理学博士

  徐志摩和原配夫人张幼仪生有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在三岁时夭折,大儿子徐积锴早年就到美国。

  张幼仪本人也曾在美国生活多年。徐善曾有三个姐妹,他们各自的孩子如今也都已经成年。

  徐善曾告诉记者,自己1946年出生在上海,幼年时由祖母张幼仪抚养,1949年初跟随祖母到香港,5岁时到美国和父亲团聚,“到美国之后,我们生活在贫民区,家境并不是很好,小时候每次看到家里挂的祖父像,就会觉得祖父穿的马褂和美国的T恤、牛仔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到美国后,家里经常教育我们要有独立性,要摆脱生活的困境。”

  徐善曾说,自己和父亲都没继续祖父的文学创作之路,父亲是工程师,自己早年读电气工程,后来又在耶鲁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任职高科技行业,后来又从事创业投资方面的工作。而且由于很小就到美国,基本不会说中文,这也是他内心的一个很大遗憾。

  到世界各地追寻祖父足迹

  对于有徐志摩这样一位名人祖父,徐善曾说,他和三个姐妹以前都不太在意这回事,但多年来总是会听到有关祖父的故事,“我十几岁的时候意识到祖父是个著名的诗人,但没想到祖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有这么大。上大学的时候,听一位同学聊诗歌,他说到两个诗人让他很仰慕,其中一个就是徐志摩。后来我看到一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看到祖父的名字,就意识到继承祖父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十多年前,徐善曾开始用心研究祖父的生平,寻找祖父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迹,“祖父徐志摩和祖母张幼仪离婚后,祖母其实一直非常敬重祖父,这和很多人的说法不一样。我童年的时候见不到祖父的身影,所以就很想去世界各地寻访他留下的足迹。剑桥大学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当我来到前桥,走过康河,在校园里触摸着石碑,触摸着刻在上面的每个字,祖父的形象仿佛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些年来,我还到过海宁、上海、北京、南京,追寻祖父的足迹。去年,我参加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为祖父去世80周年举行的纪念活动,我发现参加活动的不仅有文学界的人,还有金融界、商界等各界人士,我越来越感觉到祖父的影响有多大。”

  徐善曾告诉记者,6月4日济南的研讨会结束后,他们一行将前往北京拜访梁思成夫人林洙。6月5日,他们还将到中国现代文学馆与现代文学研究者进行交流。

  【相关链接】

  徐志摩乘坐“济南号”在长清坠机遇难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徐志摩坠机遇难。

  徐志摩乘坐的邮政班机叫“济南号”。这是一架司汀逊式6座单叶9汽缸飞机,1929年由宁沪航空公司管理处从美国购入。飞机驾驶员王贯一、副驾驶员梁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生。飞机上除运载了40余磅邮件外,乘客仅徐志摩一人。

  飞机起飞的时候,万里晴空。不料飞机在济南党家庄一带忽遇漫天大雾,梁壁堂为寻觅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幸撞到长清的开山山顶,飞机坠落于山脚起火。飞机失事时,正被一个路警看到,等他跑到出事地点,飞机还在燃烧。后来,当地村民陆续赶来营救,两位机师皆已烧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后,仅衣服着火,皮肤有一些伤,但额头被撞开的大洞成为致死创伤。

  2006年,中国《诗刊》杂志社和济南长清区政府在徐志摩遇难处竖立一块刻有“徐志摩纪念公园”的石碑。2007年,浙江省海宁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和海宁市徐志摩研究会又在此立了一块刻有“志摩,家乡人民怀念你”的石碑。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