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话剧《活着》有望走向世界 余华:改编绝对自由

2012年06月05日 16: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作家余华、导演孟京辉、主演黄渤侃侃而谈

  本报记者 赵 忱

  《活着》,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

  外国人的赞美总是很夸张,对于真正好的东西,他们不吝赞美之词,常常给出所谓“最高级”,德国《柏林日报》关于中国作家余华小说《活着》的赞美是:“此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这足以说明《活着》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余华本人已经为小说《活着》写过很多自序,那是为不同语言的《活着》而作的自序,换句话说,《活着》总是被不停地以不同语言出版,当然,中文版的量最大,至于大到什么程度,余华自己已经说不清楚了。

  在麦田出版社新版《活着》的自序中,余华以这样的自然段作为结束:“我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有时候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态度;而我自己写下的作品,有时候也同样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活着》里的福贵就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我想,这是我20多年写作给予我的酬谢。”

  5月30日,在话剧《活着》于浙江杭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余华重复了这句话。《活着》很多年前被导演张艺谋看中,后来成为让张艺谋扬名世界的一部电影作品,虽然那部电影没有在国内公映,但是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看到了电影《活着》,并深深地被吸引。有人说,那是张艺谋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多年之后,差不多两年之前,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与余华在意大利共同的朋友家相聚,相谈甚欢,一开始,孟京辉想把《许三观卖血记》搬上舞台,但最后还是获准先搬《活着》。

  余华出生在浙江,虽然离家多年,但近年着力打造杭州文化品牌的杭州市委、市政府视余华为杭州的宝贝,孟京辉戏剧工作室也与杭州结下情分,在杭州挂了牌。如此一来,两位才子便有了坚强的后盾,得以在西子湖畔尽情舞蹈。

  《活着》,从国家大剧院出发,向世界挺进

  这是小说《活着》在其诞生20年之后首次被搬上话剧舞台。9月4日至9日,由孟京辉执导,中国知名实力派演员黄渤、袁泉领衔主演的话剧《活着》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面世,同时开启该剧全球巡演计划。5月30日,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亲临新闻发布会现场,宣布《活着》将成为2012年国话最值得期待的戏剧作品。

  为了将《活着》搬上舞台,孟京辉集结了优势兵力。该剧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张先联合台湾剧作家徐绿伦担任剧本改编,有“舞美造梦师”之称的张武担纲舞台美术设计,旨在实现文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打造全新的剧场文艺美学。

  为了将《活着》的精神力量演绎到极致,该剧选角历时半年之久。孟京辉认为,除了作为一名优秀演员的基本素质外,担纲此戏主要角色的演员特别要具备几个条件:对人物心理有敏锐的洞察力,对舞台力量有极强的把握力,对人性有诚恳的感受力,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力。最终选定黄渤、袁泉,就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

  近年来凭借在多部电影作品中的出色表现备受瞩目的黄渤,将在剧中扮演男主角福贵,虽然此前从未有过合作机会,但是孟京辉表示对黄渤的表演功夫“很有底”。黄渤以扮演小人物见长,他对角色的拿捏相当准确,其早年丰富的舞台经验及漂泊生涯的磨练,令黄渤成了福贵的不二人选。

  女主角锁定的是曾在《琥珀》中与孟京辉合作过且表现不俗的袁泉。袁泉天然地具有不可多得的文艺气质,善于处理角色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一向善以“温婉的力量”打动观众,无论是外形气质还是内在精神,都符合剧中角色的要求。

  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全球首演之后,《活着》将前往杭州、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台北等城市进行巡演,并有望受邀柏林、罗马、墨尔本、首尔、布达佩斯等国际艺术节。

  余华、孟京辉、黄渤,矮个子男人随意地“活着”

  在话剧《活着》上演之前,没有人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就连孟京辉都说:“距离演出还有3个月时间呢,我怎么知道它会是什么呢?”

  但是,在《活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来自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的记者对于孟京辉、余华、黄渤的样子与气质有了直观的了解,这样的了解让人愉快,记者于是相信:未知的话剧《活着》应该也会是令人愉快的。《活着》绝不会苦哈哈那么单一,《活着》有一种特别的乐趣。与此同时,对3个看上去都比较不高大的男人的观察,会得出耐人寻味的结论:浓缩的真就是精华。以下内容反映的就是他们的智慧。

  《活着》单行本面世后,年年再版。余华坦言:“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每年要印这么多本。20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本书之所以还那么畅销,也许是因为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大家还是觉得‘活着’很不容易。”

  当年看电影《活着》,余华的第一感觉是“怎么不像我的小说啊”。余华曾多次被作为电影《活着》的代表,到世界各国与观众见面,他说:“因为张艺谋太贵,他们请不起,只能请我这个便宜货。我在国外看了太多遍这个电影,看得我已经实在不想再看了!但这也让我萌生了另外一个想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谁对谁错,人们常因为对一个东西太熟悉而把陌生的定义为错的。所以孟京辉愿意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编,只有笨蛋才会忠实于原著。哪怕把《活着》改编成《许三观卖血记》,也没什么不可以!”全场大笑。

  余华补充说:“话剧《活着》若成功,请把掌声和赞扬都献给孟京辉以及黄渤、袁泉等主创,不要给我,因为这不是我的功劳。话剧剧本从筹备到现在我没有做过一点点贡献,以后也不会做;如若不成功,虽说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你们也骂他们,别骂我。”

  显然,小说《活着》成功之后,余华本人的“活着”越来越开阔。面对余华的洒脱,孟京辉起初显得有些腼腆。“在这部伟大的作品面前,我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但孟京辉怎么会无能为力呢?作为一个以先锋著称的导演,孟京辉最善于颠覆似地再现,他坚定地说:“我们会在舞台上把所有的想象力和能量集结在一起。”

  黄渤的笑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那天没有听到他尽兴的笑声,也许,《活着》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首次参演孟京辉话剧的黄渤表示,主演《活着》,有点儿诚惶诚恐,像半夜起来打开门,一脚迈下去,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余华与孟京辉像一个梦幻组合,我也有做梦一样的感觉。作品最终会排成什么样子,充满着不确定性,但对演员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

  余华、孟京辉、黄渤,3个不同行当的男人,共同地矮着,分别地潇洒着、智慧着,他们的谈吐与他们的人生状态,散发出某种迷人的光芒。记者请他们对眼前的“活着”的状态做个简要的描述,问他们是不是满意这个状态。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黄渤:目前“活着”的状态有点儿像个铁陀螺,感觉自己像拴在陀螺上的东西,绕着中间那根杆,一直在飞,但并没有飞得很高。

  余华:在这之前我没有认真想过“活着”这个问题,因为人的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想来,只要能睡个好觉,就觉得活得挺好。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不去想这个问题。

  孟京辉:人生少部分时候满意,大部分时候不满意,其实活着就是活着,年轻的时候既愤怒又狂想,如今则是狂想多于愤怒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