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宇航局公布火星表面高清图:巨大陨坑清晰可见

2012年07月10日 09:0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这是美国宇航局7月8日公布的火星表面高清全景图。 新华社/法新

  在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中接受检测的“好奇”号。

  “好奇”号火星车将由“空中吊车”缓缓送至火星表面。

  美国宇航局(NASA)日前公布了一幅“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拍的高清广角图片。这张由817张照片组合而成的全景图,让读者身临其境,犹如坐在“机遇号”的顶部,放眼可以眺望火星表面的火红土壤和高低起伏的地貌,低头则可以打量“机遇号”如外星飞行物的太阳能板和复杂构造,极为壮观。

  英国《每日邮报》7月7日报道称,虽然人类目前仍无法抵达火星,但NASA说,那是人类接下来要干的“最棒的事”。在刚刚公布的全景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机遇号”在火星表面松散的土壤上四处闲逛,留下一大片蜿蜒的“脚印”,还能看到亿万年前的撞击在火星上形成的巨大陨坑及土壤等极清晰的细节。此外,“机遇号”的头部和巨大太阳能电板阵都十分清晰。

  这张全景图由“机遇”号桅杆上的全景相机用了4个月时间拍摄的817张照片拼接而成。这些照片是“机遇号”2011年12月21日到2012年5月8日在火星上执行最新任务时拍摄的,当时,它正经历火星上的冬天。在照片公布的同时,“机遇号”也于7月2日度过了它在火星上的第3000天。

  新进展

  “好奇”号下月着陆火星

  美国宇航局2011年11月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经过约5.6亿英里(约9亿公里)的长途跋涉,预计于今年8月6日在火星着陆。

  “好奇”号的研制始于2004年,共耗资25亿美元,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它重达900多公斤,有6个轮子支撑,整体大小和一辆轿车相近,是“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的5倍多,长度约为它们的2倍。

  “天空起重机”助着陆

  NASA2006年即着手挑选“好奇”号的着陆点,最初候选点有30多个,2008年压缩至4个,最终选择了盖尔陨坑。盖尔陨坑位于火星赤道以南,得名于澳大利亚已故天文学家沃尔特·盖尔,形成于大约3.5亿至3.8亿年前,直径约为154公里,面积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和罗得岛州之和。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层状物含黏土和硫酸,着陆点周围存在沉积物形成的冲积扇,这些物质和地貌的形成都与水有关。

  在降落火星表面时,“好奇”号将采用全新的“天空起重机”着陆技术。在其进入火星大气过程中,着陆器的重心会发生改变以获得升力,随后展开降落伞;进入大气后,着陆器将由火箭提供动力在空中盘旋,并借助尼龙绳索将“好奇”号降至火星表面。

  或尝试攀登火星山

  “好奇”号以核燃料钚提供动力,并携带了更多、更先进的探测设备,在数量上相当于之前火星探测器的十倍,如全景摄像机、机械臂末端透镜成像仪、降落阶段照相机、火星样品分析装置、化学与矿物学分析仪、化学和成像设备、α粒子—X射线光谱仪、中子反照率测量仪、辐射强度评估装置、周边环境监测台、火星科学实验室等。

  “好奇”号在火星表面的连续行驶能力很强,它每天可在火星上跋涉约200米。此外,盖尔陨坑附近有一个高度达5000米的火星山,NASA称,如果条件允许,“好奇”号还将尝试攀登这座山。“好奇”号此行的任务是,了解火星环境演化史,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细菌、微生物等生命存活的环境以及收集土石中可能存在的火星上曾有生命的线索。生命存在有三个要素:水、能源和碳,美国此前的探测任务已确定火星上存在水和能源,但还不能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碳。

  寻找曾有生命的线索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6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善于钻探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挖掘数英寸或许能够发现复杂的有机分子。复杂的有机分子能够更有力地证明火星上曾有过生命,这些分子通常由10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堪比构建生命的原材料。

  相比之前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火星车虽然没有铁铲,但具备钻探技术,能够采集火星地表3英寸(约7.62厘米)以下的土石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处理、分类,分别送至内含分析仪器的车载试验箱中。过去的火星车只能对地表的松散土壤进行采集,由于这些土壤直接暴露于宇宙辐射之下,所以很难在这种地表样本中检测到有机分子。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火星生命探测项目的负责人亚历山大·巴甫洛夫表示,研究表明,火星上理应存在有机分子,NASA凭借此次“好奇”号火星车的勘察将比以往更有可能有所发现。巴甫洛夫称,关于到底在火星地表以下多深的位置才有可能存在有机分子这一问题,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计算最大深度,所得结果大致是1.5米。这个深度可以帮助可能存在的有机分子免于宇宙射线的破坏,保存数十亿年。为了能在“好奇”号的钻探深度范围以内有所发现,科学家们所设定的最佳挖掘地点便是“新近形成的”环形山,形成时间不超过1千万年。(本报综合报道)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