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希克捐赠藏品带来毁誉参半 价值13亿港元受质疑

2012年07月24日 14:25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将自己收藏的大部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品捐赠给了香港M+视觉博物馆。(资料图片)

  ▲乌利·希克捐赠作品。 (资料图片)

  乌利·希克采用“半卖半赠”的形式将藏品捐赠给M+,图为乌利·希克收藏的岳敏君作品。 (资料图片)

  “尤伦斯的甩卖和希克的捐赠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只是它们凑巧发生在12个月之内”,如果硬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只能说明,不同收藏家对待自己藏品的态度。”香港M+视觉博物馆行政总监李立伟在面对外界种种质疑时,面带不悦地这样说。

  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将其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中的1463件作品,捐给了尚在筹备中的香港M+视觉博物馆,据说这批藏品的市场价值约为13亿港元。谁也没想到,这一慷慨的捐赠行为收获的不仅仅是赞誉,也有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质疑。

  有人对13亿港元的估值表示怀疑,有人甚至说“希克的藏品有些是垃圾”,更有人联想到2011年来自法国的中国当代艺术大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一次卖出自己的1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藏品,认为“西方收藏家正在‘清仓’中国当代艺术”。这些批评和质疑之声不仅出现在各大媒体上,甚至在美术界内部引起一场规模不小的微博骂战,身为资深策展人的皮力和中国美院在读博士闻松就此事各执己见,微博互骂,更引来大批粉丝围观。

  说到底,西方收藏家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中国当代艺术的神经。更暴露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脆弱。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尤伦斯夫妇所拥有的近2000件中国文物艺术品中,将近80%属于当代艺术范畴,而希克单是最近一次向香港M+博物馆捐赠的1463件中国现当代艺术藏品,就占他藏品数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称他们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收藏家”是实至名归的。而此次捐赠不仅引发了相关专业人士对私人藏家手中所藏中国当代艺术品走向的关注,也使坊间流传着许多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品发展趋势的联想与猜测。

  第三方估值13亿港元

  2009年,希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婉转表示了自己对待藏品的态度:“如果藏家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再卖出去,这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如果藏家购买艺术品是要展示一段历史,是一定要捐赠给艺术机构的。”

  现在,希克似乎是在实践自己的诺言,不过乌利·希克的此次捐赠是以“半卖半赠”进行的,除了价值13亿港元的捐赠部分之外,M+还将向希克购买他的47件藏品,价格约为1.77亿港元。此事引起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赞其一方称,希克的行动体现了对艺术的崇高尊重。而另一方的评述则颇为犀利,称其为“半卖半送”式的打包倾销行为。批评家江因风在《希克的捐赠式倾销幕后》博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希克此次捐赠的作品,大部分是没有多少市场价值的。”尽管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还处于一个市场热潮,过去20年价格也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但其市场价值仍处于一个待验证的阶段。“13亿港元”可以说是此次捐赠最受质疑的一个数字,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到的呢?

  M+行政总监李立伟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做出回应,声明这个13亿的估值不是M+定的,而是通过第三方估值来确定的。“第一步是请国内外几家著名的拍卖公司都报出他们的估价,提出方案,以及他们估价的依据。M+对比过各公司的资质之后,才挑选了苏富比。他们派一个‘专家四人组’去瑞士一件件地看作品,对每一件作品进行估价,然后再就每一个作品的估价报给我们。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M+是没有参与估值过程的。”除了以上,对整个估值过程完整细致的阐述之外,李立伟于此同时也进一步说明,此次M+为购买希克藏品支付了1.77亿港元,而实际上,他们对这批作品所付的钱,是低于藏品实际价值的。

  国际上常见“半卖半赠”

  而对于市场上“半卖半送”这种捐赠方式的质疑,李立伟也主动提出解释。他说:“这种模式在国际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而且正渐趋流行,特别是针对藏品量非常大的藏家。”他还特别耐心地介绍讲解了这种模式的由来及其使用的广泛性。

  据了解,这种模式是由意大利的一位收藏家Givseppe Panza(于2000年已去世),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他的藏品多而广,从晚期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开始,同时也有早期波普艺术的藏品。在20世纪80年代,他把这些藏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捐赠给了位于洛杉矶的MoCA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当代艺术博物馆)。当时他开出的条件是,MoCA要支付大概藏品总价值20%到25%的钱。在90年代,他把自己的第二部分藏品——极少主义的作品捐给了古根汉姆博物馆,同样,博物馆也是支付了20%到25%的钱,然后他就“半卖半赠”了全部的藏品。同样使用这种模式的案例,大概发生在4年前。一位伦敦的艺术品交易者把他的藏品捐给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苏格兰的国家博物馆,每间博物馆各支付了大概22%。除此之外,在柏林也有类似的案例。

  由此不难看出,“半卖半赠”的模式的确是许多藏家与艺术机构之间经常使用的方式,那么,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模式呢?李立伟也深入解析了其中原因。

  众所周知,大师级收藏家的藏品数量巨大,价值惊人,而大收藏家通常也经济实力雄厚,博物馆所拥有的收藏经费在一件件珍贵高价的藏品面前,通常显得非常渺小。博物馆、美术馆希望收藏家的藏品能够在自己的馆内展出,就要向他们展现自己的诚意。“美术馆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我们希望得到更多藏品,就要争取与收藏家建立关系,比如通过请收藏家吃饭、邀他们成为我们的委员会成员等社交方式,来获得能够得到收藏品的机会。”美术馆与收藏家之间的相处,就好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让收藏家感受到了美术馆的诚意,那么才有合作的可能。至于博物馆支付给收藏家的藏品价值的20%,看起来的确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数目,但博物馆从收藏家那里所得到的东西的价值,通常是这个数目的5到6倍价值的艺术品。“那么对于M+来说,我们拿到的藏品是高于支付价格十倍价值的艺术品。我们现在购藏的经费也只是我们接受捐赠金额的12%。所以支付现金购买更多的是向收藏家表明一个心理上的忠诚度,或者说是坚定程度。”李立伟如是说。

  为什么选择香港?

  对于希克捐赠一举,佳士得高级副总裁、中国执行董事蔡金青在微博中评论:“这是艺术收藏家的梦想:让艺术作品呈现完整的故事,一个亲历中国当代艺术成长的故事。希克选择香港,是因为其自由氛围能提供给藏品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而批评家江因风在另一篇博文《艺术海盗希克的落幕赌注》中则表示:“希克与香港M+博物馆的交易,是希克落幕而孤注一掷的大赌注。而政府大力度打击国内国际艺术资本和规范艺术品市场的有效应对措施对希克是巨大的冲击,从操控艺术品价格和政治等综合因素考虑,退守香港是希克被逼而无奈的选择。”

  为什么是香港,而不是其他地方?据了解,此前内地其他美术馆也曾与希克联系,希望能够系统地收藏或是展示这批藏品,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对于这一点,希克本人在今年6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之所以选择将如此珍贵的藏品交给2017年方落成的香港M+博物馆,除了完成自己想让藏品留在中国、让藏品获得自由生存空间的心愿之外,也是在对展览场地布局、藏品未来发展的综合考虑下,所做出的决定,而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草率决定,寻找合适的捐赠机构也曾花费了几年时间。

  今年被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委任为M+高级策展人、同时也是希克好友的皮力博士,在采访中赞许道:“希克的藏品系统而完整,终于成系列地、完整地留在了中国。这也是之前与希克多次讨论中,希克所希望看到的结果。香港宽松的氛围让艺术从业者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下,建立一个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台。” 皮力还分析指出:“希克最终选择香港,除了内地场馆没有准备好,关税也是重要原因。根据《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内地省级以上的国有美术馆在接受海外艺术品捐赠时,可对进口藏品实行免税,但民营美术馆暂不享受此待遇。这意味着民营美术馆在接受海外藏品捐赠时,需缴纳进口关税(今年暂行6%)。乌利捐赠的藏品估价人民币超过10亿元,如果接受捐赠,民营美术馆将缴纳大约6000万元的关税,而在香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