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军钢盔看似威风烦恼多:里衬太薄成催命利器

2012年08月15日 08:4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军钢盔看似威风烦恼多:里衬太薄成催命利器
这顶日军90式钢盔,曾被农民改作粪瓢使用。 记者傅克强 摄
许一兵收藏的二战时期军用钢盔中,不少是日军和德军战时所用。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方盛)“鬼子投降了!钢盔也被做粪瓢了!这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者莫大的讽刺。”今日是抗战胜利67周年纪念日,民间抗战文物收藏家许一兵先生昨日特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批日军钢盔藏品,这些战后曾被中国百姓用作他途的特殊“战利品”,见证了侵略者必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以收藏军刀闻名、在收藏界有“刀郞”之誉的许一兵,不仅收藏了为数不少的“二战”时期军刀、军服、军靴、军旗、军事地图等军事装备藏品,仅不同军队使用过的钢盔实物就近百件,其中有一批当年日军使用过的钢盔尤引人关注。

  据他介绍,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为该国的军队设计制造了军用头盔,分为两种型号:樱花盔和90盔。“樱花盔”因为盔顶有一个樱花状的透气孔而得名,这种盔日军使用较少,而“90盔”则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普遍装备,一直使用到日军投降为止。所以,在许先生收藏的鬼子钢盔中,以“90盔”居多。

  在这些钢盔中,最有趣的是他从云南腾冲收购来的一顶钢盔。许一兵称,作为滇西战场的军事要地,腾冲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城镇。战后这里遗弃了不少日军钢盔,当地百姓将这些“战利品”用作他途,有的村民索性在钢盔装上一根木柄,把它当作粪瓢。这顶旧钢盔就是村民使用的钢盔粪瓢。许一兵感慨:“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钢盔成了粪瓢,这是对侵略者莫大的讽刺,我觉得很具有纪念意义,就买了它。”

  相对日军的“90盔”,中国军队使用的钢盔比较多样。许先生还向记者一一展示了他收藏的国民党抗战部队使用过的英式马克钢盔、德式M35钢盔,以及广西抗战部队使用的法式阿德里安盔。其中有一顶国民党湖北抗日军队使用的柳条“钢盔”。据悉,这是“柳条盔”首次以实物现身。此前,人们仅在历史照片中得见其身影。

  在许先生看来,这些钢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中日军队的装备差异,说明再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最终逃不过失败的下场。耐人寻味的是,在许先生藏品中,我们还发现,1978年自卫反击战时,我军使用的一顶钢盔居然是用日军“90钢盔”改制的。许先生介绍,反击战爆发之初,我军没有钢盔,专门从库存中启封当年缴获的日本钢盔,配发给部分突击部队和炮兵部队使用。

  【藏家揭秘】

  鬼子弄巧成拙 钢盔“麻烦”多多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黄涵哲

  “一战”后,日军对各国生产的各型头盔进行了测试,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自行制造钢盔。然而,看似威风的日军钢盔,也给侵略者带了不止一次的烦恼。许一兵先生的日本钢盔藏品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里衬太薄成催命利器

  日军的90钢盔采用钼钢制造,盔口圆形,整体与钟型很相似。“九一八”事变时,因为国民党东北军不抵抗,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派上什么用场,真正用上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将军所部的作战。但是日军很快就发现,该制式的钢盔存在相当大的缺陷——钢盔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日兵出汗以后如果不及时处理,脑袋很快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既好笑更危险。

  面对这种情况,日军最初并不会处理,采用暖水浇钢盔进行救护,结果造成被冻结的头皮直接剥离。日兵形容宿营时,经常听到头和钢盔被冻在一起的新兵摘钢盔时发出的阵阵哀号。

  据统计,攻战齐齐哈尔日军阵亡300余人,而因为冻伤减员却几乎达到2000人,其中不少就是这种“钢盔头”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士兵自发想办法,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棉布,才缓解这种状况。

  “红太阳”成瞄准靶心

  钢盔带给日军的麻烦还不止这些。作家萨苏曾在《国破山河在》一书中描述:1939年的诺门坎之战,日军又发现大量日本兵尽管戴着钢盔,依然在作战中头部中弹而死,反而是不戴钢盔的士兵没有如此高的阵亡比例。日军研究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日军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小红太阳,那是日军的标志,因为小红太阳正好在头盔正中,容易成为瞄准目标而遭一枪命中。此役之后,吃了大亏的日兵被迫取下钢盔前面的小红太阳标志。

  许一兵先生风趣地说,日军钢盔前面正中一般有黄色五角星标识,虽然他目前尚未收藏过正中为小红太阳标识的日军钢盔,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日军有时也“很笨”。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