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火星梦幻者

2012年08月20日 18:12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2003年8月27日,火星“大冲”——外行星与地球和太阳“三点一线”被称为“冲日”,如果它与地球靠得很近则被称为“大冲”。按照天文学家的说法,“这一天火星将比过去6万年都要靠近地球”。而在此之前5天,全世界热情的火星迷们还有另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把生日祝福塞满一位科幻作家的电子邮箱,以表达他们的敬仰之情。2003年8月22日,是这位作家的83岁寿辰。

  遗憾的是,2012年6月5日,在眼看就要迎来92岁生日之际,这位作家却离开了我们。

  他,就是著名的美国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

  图书馆走出的作家

  雷·布拉德伯里1920年8月22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城市沃基根。布拉德伯里是家中第三个儿子,父亲是电话接线员,母亲是瑞典移民。1934年布拉德伯里举家迁往洛杉矶市。布拉德伯里自幼酷爱科幻小说,并喜欢读诗和写诗。他曾说,通过少年时代的漫画和科幻杂志,使他看到了想象中的未来世界。

  布拉德伯里自11岁起就开始业余创作,第一次写作用的居然是一卷肉铺用来包猪肉的纸——他拉开其中一头开始写作,并把写完后的部分再卷起来,整个故事用完了一卷纸!12岁生日那天,布拉德伯里得到一件礼物——一架玩具打字机,后来布拉德伯里用它写出了得以发表的作品。

  1938年布拉德伯里从洛杉矶高中毕业,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深造,自1938年至1942年一直在街头卖报。与此同时,布拉德伯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图书馆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28岁时毕业于图书馆。布拉德伯里对图书馆的迷恋程度表现在他的一句名言中:“假如你不去图书馆,上学也没什么必要。”据说他的科幻名篇《华氏451》,就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地下室里用付费打字机完成的。

  1943年,布拉德伯里确信自己可以全职写作并以此为生,正式开始了他的职业创作生涯。1947年,布拉德伯里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黑暗狂欢节》。自此之后,作家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火星编年史》《华氏451》等精彩作品。布拉德伯里一生发表了近600篇短篇科幻小说,出版30多本科幻作品,同时还创作有大量的诗歌、散文以及电影和电视剧本。布拉德伯里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文字,行销上千万册。

  由于布拉德伯里在文学上的成就,他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诸如欧·亨利纪念奖、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等等。布拉德伯里还获得过电视界的艾美奖,并被提名电影奥斯卡奖。2000年11月,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授予布拉德伯里“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对美国文学所作出的贡献。

  当然,布拉德伯里所获得的最高奖赏还是无数读者的支持与热爱。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时,一座火山口被命名为“蒲公英”,以此向布拉德伯里的科幻小说《蒲公英酒》致敬。在众多的小行星中,有一颗被命名为“布拉德伯里星”,它就是9766号小行星。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地面上的一颗“星”:2002年4月1日,布拉德伯里被授予了好莱坞“星光大道”的第2193颗星徽——在大师谢世之后,这颗星前摆满了祭奠与怀念的鲜花。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布拉德伯里的作品却从未获得过科幻界最权威的两个奖——“雨果奖”和“星云奖”。于是,为了表彰布拉德伯里对科幻文学的巨大贡献,“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于1988年授予布拉德伯里“星云大师奖”;并自1992年起开始颁发一项“布拉德伯里奖”,以奖励优秀科幻编剧。

  1947年,布拉德伯里与玛格丽特·麦克卢尔结婚。两人婚后生有4个女儿,目前共有8个孙辈。

  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短篇

  布拉德伯里曾宣称,他所有的创作都来源于童年记忆。他在80岁生日那天说:“我现在的感觉与12岁时并无不同。”

  有这样一幕场景: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次狂欢中,一名马戏团演员突然将手中的“光剑”指向12岁的布拉德伯里,同时喊道:“永生不死!”布拉德伯里顿时一惊,旋即决定成为作家,以实现“永生不死”这一追求。

  布拉德伯里以擅写短篇科幻著称,语言精致,饱含诗意。布拉德伯里常在诗歌中寻找灵感,认为“诗是生命的中心”。美国堪萨斯大学科幻小说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之路》主编詹姆斯·岗恩也指出:“布拉德伯里从来就是一个醉心于语言的作家。”

  在《冰霜与火焰》中,布拉德伯里描述了一个与自然环境殊死抗争的生存故事。作品的背景是一个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星球,仿佛“冰霜与火焰”般的严寒和酷暑使得上面的人们不得不蜷缩在岩洞里避难,每天只有清晨和黄昏的两个小时能在洞外活动。但最为残酷的事实是:在这里新陈代谢速度极快,人类只能存活8天——所有的人都迅速成长,然后迅速走向衰老和死亡。主人公西穆从前人的传说中了解到,他们本是地球人,在一万天之前飞船不慎坠落在这个星球上,而他已经是第5000代了;同时他又得知,在不远的悬崖处有一艘宇宙飞船,是离开这里的惟一出路。于是,西穆的心中产生了希望,誓与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以改变冷酷的命运。最后,西穆带领族人利用短短的8天,完成了一生的奋斗。

  在《狐狸与森林》中,一对为逃避未来战争而远遁到现代社会的夫妇,却如“狐狸”一样被跨时空“森林”的“猎人”追捕。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墨西哥乡村小镇的异国情调,通篇文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便这对夫妇没被抓获,他们也无法享受和平,因为他们所逃到的1938年正值“二战”前夕。

  在《一声霹雳》中,有人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在恐龙时代不慎踩死一只蝴蝶,竟然导致当代社会的总统落选。这里,“蝴蝶”让人联想到“蝴蝶效应”——因微小变故而引起巨大变化。作品在2005年被拍成电影,但影片却未能传达出原作意境。

  在《细雨即将来临》中,地球遭受灾变,人类已趋灭亡,但电脑的声音仍旧回响在空荡的房间里,继续依照固有程序按部就班地为早已不存在的主人提供服务。

  在非科幻小说领域,布拉德伯里也有着极深的造诣,这里仅举一例:布拉德伯里曾创作过一篇短篇小说《碗底的果子》,它可说是犯罪小说,也可说是惊悚小说,但我更愿意将其定位为心理小说。作品描述了一名失手杀人者为消除犯罪痕迹,在心理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系列怪异行为,读罢让人感慨颇深。

  未来的焚书噩梦

  在2012年暑假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公布了一份列有88部作品的“塑造美国的图书”书目名录,两部科幻小说位列其中:一部是曾成为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人手一册的“圣经”、美国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还有一部就是布拉德伯里的《华氏451》。

  《华氏451》写的是未来社会,可在那里却发生了似乎只有蛮荒时代才会发生的事情——焚烧书籍。这部“反乌托邦”的科幻作品描述了一个视拥有书籍为非法行为的社会,消防队员的任务不再是灭火,而变成了纵火焚书。此书是一位专司焚书的“消防队员”心路历程的记录,讲述了他如何由以焚书为乐最终变成一位爱书人的故事。这部作品本是一个短篇,后经几次改写,分别题为《烈火!烈火!》《烈火,烈火,焚书!》和《焚烧炉与火蛇》,最终才定名如此——“451华氏度”相当于“233摄氏度”,这一温度正是纸张的燃点。

  有关这部作品的意义,布拉德伯里曾回忆说,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代,许多书被列为禁书,不准图书馆出借,这是促使他创作《华氏451》的最初动因。《华氏451》是一部极具社会批判性的小说,过去评论界一直认定这部作品是对出版审查制度的控诉,但对此布拉德伯里却不认可。2007年布拉德伯里在接受采访时称,公众误读了此书。他坦言,自己的本意在于警告大家,电视等大众传媒正严重威胁着文学阅读;他的讽刺对象不是政府,恰恰是公众自身!正是我们自己,做了当代的“焚书消防员”。

  环顾四周,在一个充分娱乐化的大众传媒时代,作家半个世纪前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仔细检阅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会发现他对“火”的意象情有独钟,单是题目中使用了“火”的小说就不胜枚举:《冰霜与烈火》《火柱》《大火》《火气球》《与火接触》等等。

  《华氏451》曾在1966年被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拍成电影。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一度也打算重拍此片。2004年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拍摄了一部有关“9·11”恐怖袭击的纪录片,未经允许便借用了《华氏451》的题目,命名为《华氏911》。这让布拉德伯里颇为不满,因为对方事先连个招呼都没打。

  火红色的行星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选读》中收录有小库特·冯尼格等美国当代作家的10篇短篇小说。最前面的两篇是布拉德伯里的科幻小说《2002年8月:邂逅》和《空闲的日子》,而《2002年8月:邂逅》则成为《火星编年史》的一部分。

  《火星编年史》是布拉德伯里最著名的科幻作品之一。该书出版于1950年,是由13个短篇科幻所组成的系列作品集。每一个故事结构完整,独立成篇,但都发生在火星这个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下,构成一部独特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就形式而言,也可以把它视为一部作品集;但这种编年体式的写法,让读者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世界展示给我们的不同侧面。

  在这些小说中,作者以一种美丽而伤感的语调描述了火星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发生的故事:在地球人登上火星之后,“火星人”开始走向灭绝之路,但是由他们所建造起来的文明却还在延续,废墟上残缺的美景给前来探险和定居的地球人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梦一般的谜团……

  布拉德伯里笔下的火星显然是不真实的,但它依旧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布拉德伯里在这些类似于寓言的故事当中,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比现实更加美丽的梦想。布拉德伯里以他诗人般热情细腻的笔触,渲染出一幅消逝的火星文明背景。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在作家描述火星的年代里,人们早就清楚地认识到那里只是一方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即便如此,那些优美的画面仍旧从作家的脑海中奔腾不息地流出:那是一个发展到极致因而已然落败的文明,它与人类失之交臂,只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也许作家正是用这种方式,揭示出了人类或者说是他自己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

  日本科幻作家星新一回忆:20世纪50年代,他独卧病榻,十分沮丧,因为从父亲手中继承的公司刚倒闭;这时他读到了《火星编年史》,感动得热泪盈眶,自此走上科幻创作道路。

  布拉德伯里自己并不认为《火星编年史》是科幻小说,觉得它更像纯幻想小说。而按评论家的说法,布拉德伯里的科幻作品中科学成分很少,“即便是那些有科幻成分的小说,与其说是揭示了现实,倒不如说是揭示了布拉德伯里的内心世界”。事实上,除了宣泄一种情绪,《火星编年史》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2007年8月4日,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携带了一张名为《火星幻想》的数字光盘,其中收录了诸多有关火星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H.G。威尔斯、A.C。克拉克以及卡尔·萨根等人的作品,其中就有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编年史》。为了承受火星的高温与严寒,光盘由硅玻璃材料制成,可在火星上存留数个世纪。

  对于布拉德伯里来说,火红色的火星也许只是一个概念,一个以美丽而伤感的方式所叙述的概念。

  英雄迟暮与离去

  有时候作品的风格与作家的生活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有些人终将渐渐老去,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永远引领潮流——布拉德伯里也不例外。 在一些新科技面前,布拉德伯里徘徊不前,并多次发表一些离奇的言论。

  布拉德伯里的思想经常在太空中漫步,但他本人却不学开车,不乘飞机(这点与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很像)。布拉德伯里撰写电视剧本,却始终排斥电视节目,认为它对人类有害无益。布拉德伯里尤其不能接受电脑和网络——他始终坚持使用打字机创作,因为“电脑过于安静”;他顽强地抵抗数字阅读,认为电子书“闻起来如同燃油”;他坚信比尔·盖茨正在用他的“视窗”系统欺骗人民;让他最不理解的是网络——当他听说网络可以让所有人相互联络时,深感奇怪:有谁需要与所有的人保持联系?

  而对于那些新出现的科幻作品,布拉德伯里的评论则更为直接——“现在的科幻作家就是一群傻瓜,‘赛伯朋克’就是垃圾——根本没法看。”“赛伯朋克”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科幻流派,以描述电脑网络空间为主。布拉德伯里不喜欢电脑和网络,自然不喜欢有关它们的科幻小说。

  1999年,布拉德伯里罹患中风,身陷轮椅。2003年11月24日,与布拉德伯里相伴57年的玛格丽特撒手人寰——他们一起走过了一生的岁月。在布拉德伯里生命的最后时日,他每天都会坚持写作——无论长篇还是短篇,无论剧本还是诗歌。

  2012年6月5日晚,患病多年的布拉德伯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平静地离开,享年91岁。此时距他的92岁生日,不过一个半月。

  无数的人都对布拉德伯里心怀敬意。英国作家金斯莱·艾米斯曾赞誉布拉德伯里是最有才华的科幻作家,而美国文艺评论家伊哈布·哈桑则称赞他的创作极富诗意。在得知他去世之后,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说:“我科幻生涯中的绝大多数灵感都来源于他。”作家斯蒂芬·金则告诉《好莱坞报道》:“我今天听到的声音,是一位巨人的脚步渐行渐远时所发出的雷鸣轰响。”科幻作家尼尔·盖曼则在博客上写道:“布拉德伯里温和,儒雅,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激情。一旦我们的世界失去他,顿显黯然失色。”

  2004年布拉德伯里荣获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后,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及夫人站在布拉德伯里的轮椅背后与之合影留念。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布拉德伯里去世次日盛赞这位大师,认为“他的叙事才华重塑了我们的文化,拓展了我们的世界”,并且他的影响将鼓舞未来几代人。

  雷·布拉德伯里的作品行文优美,仿佛一篇篇散文诗篇。他善于用韵律和谐、优美抒情的怀旧伤感文笔写出多愁善感的作品,被誉为“科幻诗人”。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在科幻界,而且在文学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受到广大读者的钟爱。毋庸置疑,雷·布拉德伯里是一位科幻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但愿雷·布拉德伯里能在一个火红色的天国里继续阅读和吟唱。(星河)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