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七夕不该是中国情人节:是全家团聚的节日

2012年08月21日 09:5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姜小玲

  83岁的乌丙安,一袭玄色短衫。此次上海之行,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大系》总主编来参加“大系”的第一次编纂工作会。

  这位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大学教授,是“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一年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奔波各地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但他还是不遗余力地接下了“总主编”重任:“工作有这么多重点、难点、亮点、焦点、特点,我的内心甚至都会觉得:舍我其谁!”

  “文化要传承,更要传播。”一件事让乌丙安一直耿耿于怀:世人皆知灰姑娘,比如以灰姑娘为主题标志的东京迪斯尼乐园,世界各地的游客到那都会买一只水晶鞋带回去。少有人知的是,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其实发生在中国。1984年,乌丙安写了一篇文章在全世界27种语言的国家发表,题目就是 《灰姑娘故事在中国》:欧洲的灰姑娘11世纪才开始出现,而在9世纪唐代巴蜀一带的土家族中就流传着一个灰姑娘的故事。遗憾的是,从盛唐到今天,我们的灰姑娘一直锁在故纸堆中,而欧洲的灰姑娘已经走遍世界。“如果我们的灰姑娘能够传到今天,大概当今世界文明中,就会有一个在土家族吊脚楼旁跳舞的灰姑娘形象。这也告诉我们传播与传承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规律,谁离开了这个规律,谁就在文化上越来越滞后!”说到这儿,老人情不自禁站了起来。

  蒙古族的乌丙安,对周遭的人和事从不掩饰好恶。对当下一些文化生态保护区所谓 “打造”、“营造”的说法,他毫不留情地抨击道,所谓“营造”、“打造”简直就是折腾,劳命伤财,没经过科学研究和调查,对文化生态来说反而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民俗文化,是民众自己在发展,任何专家、任何官员无权设计。最好的保护方法,是把各种文化还给民间,还给老百姓,让民间去丰富去发展。”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是乌丙安一直说的一句话。不反对年轻人过情人节,但却竭力反对把“七夕”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和织女怎么是情人呢?他们与罗密欧和朱丽叶完全是两回事。七夕这天,应该是牛郎织女和儿女见面,是全家团聚的节日。现在,我们没有挖掘出自己传统节日的魅力,难怪年轻人都去过洋节日了。”

  这位毕生守护民族和民俗文化的长者,其实并不缺乏既“酷”又“潮”的一面。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用电脑,“现在我还能用电脑自己制作动画呢”,话语中不乏几分得意。“现代文明缺了传统的精华要素,是没有根基的现代化。没有根基的文化还能发展吗?同样,抱残守缺、固守根基的文化还能发展吗?这两方面是一样的。”老人的脑袋里时不时会蹦出些有趣的“点子”。比如,他提议下一次开主编会时,56个民族的主编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言毕哈哈大笑。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