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视节目“养眼”不如“养心”

2012年08月24日 14:01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电视节目“养眼”不如“养心”

  ——由“三农版”电视问政节目火爆说开

  近日,由湖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电台同步直播的“三农版”电视问政节目又一次成为媒体焦点,论者对其褒贬不一,各持己见。节目开播不久,一些人就对其冠以“面子工程”和“官员作秀”的头衔,但对其盛赞不绝者亦不在少数。窃以为,该节目虽存在程式化的窠臼,但其媒体功能和社会意义不能小觑。

  早在2009年佛山三水就已首次进行了“电视问政”节目的尝试,随后洛阳再次掀起问政节目新风潮,而湖北电视问政则将这一新型节目推上了媒体浪尖,成为众多媒体乃至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该节目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轰动的社会效应,主要由于它是电视媒体践行社会职责、履行舆论监督、服务民生百姓的一次历史性尝试和真实的行动印证。节目中,主持人就事关百姓民生的问题,以犀利直白的语言与执政官员进行现场对证,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一场别开生面的官民“面对面”交流会。同时,节目还采用网络、微博、电话互动的形式,结合新旧媒体各自的传播优势,突破书信、电话、广播等旧有问政节目单一性和非现场感的弱点,成为了电视节目队伍中一支迅猛发展的生力军。

  如今,五花八门、形式各异的电视节目铺天盖地。然而在过去一段时期里,不少节目都是奔着商业利益和收视率而去。电视媒体被“类型化”和“娱乐化”的快餐式消费牵着鼻子走,很难在媒体责任方面发挥应有的效力。特别是大批量地引进国外热播节目版权,成为一些媒体笼络观众的捷径,这种变味的“拿来主义”造成了我国电视播出平台的恶性竞争以及电视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了我国大大小小有近千家电视台,有众多的播出平台和节目种类,却不能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电视资源的重复现象严重,节目的“走秀”和“形式”味太浓,电视媒体没能够真正担当起“化大众”的艺术使命,而是始终逗留在“大众化”的圈子里“娱民”,不愿去花心思创新和自制。有关管理部门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也收到了效果,催生了一批新节目,也壮大了类似湖北电视问政这样的优秀节目。其实,我们的电视荧屏就应多一些像“电视问政”一样“办实事、讲真言、为民服务”的节目,少一点模式化和娱乐化的快餐内容,因为只有能够服务大众和引领大众,让民众切身受益的节目才是真正“养心”的节目,而那些“养眼”的节目虽然能带来短暂的视觉快感,却不能长留于世、长存于心。

  电视问政节目已成为一股新的媒体力量在酝酿蓄积,在不远的将来这股力量就可能要掀起一次“媒体服务”的热浪。真心期待,我们的电视媒体能够少拿娱乐的幌子取悦于民,多用媒体的平台造福民众,少一些功利性的追求,多一些社会责任担当,这样的媒体才更有底气直面观众!

  作者:王晓娟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