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实体书店凋落引关注 复兴需天时、地利、人和

2012年08月24日 15:04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陶短房

  从北京的第三极到广州的学而优,再到三联书店的接连清盘,和上海季风书园接连关闭三家门店,实体书店的凋零,已成为全国性问题,这和不久前刚火爆落幕的上海书展之热闹,恰形成鲜明反差。

  在一片“救救实体书店”的呼声中,上海市部分人大代表提出“规划上予以兼顾,经营上予以支持”等扶持实体书店的建议,日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也答复称,将采取定向拨款、规划倾斜和提倡多元化经营等方式,引导、推进上海市实体书店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曾几何时,书店经营的多元化被视作文化产业的巨大进步,如今却沦落到重新期待政府“引导”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更难堪的是,即便有了这样的“引导”,实体书店能否起死回生,也仍然是个疑问。即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所提及的“引导扶持措施”看,就未必都能对症下药。

  最有“营养”的一条,莫过于专项资金扶持。偌大上海市,用于定向支持各类实体书店的资金不过500万元,且限定扶持范围为“中小微、专精特等各类实体书店,尤其是形成专业定位和品牌影响的民营实体书店”,很显然,这样的扶持覆盖面和力度都有限,对于大多数实体书店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在整个实体书店业“残骸一片”的大背景下,靠“人造小气候”硬保住几家重点户,这样的结果,对实体书店业整体而言依旧是黯淡的,即便幸存下来的重点户,也只能成为一个不计成本、只撑脸面的“文化经典”和“金字招牌”,而失却其“文化企业”的本来属性。

  第二条措施,是和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联手确保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落地,其目的,应是实现实体书店的合理分布。然则大多数被迫关门的实体书店,其分布并非不合理,选址也并非不精心,而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只管“合理落地”,不问是否能“合理赚钱”,显然也未必能救得了实体书店。

  至于提倡多元化经营,更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经营多元化可能增加利润,另一方面,这样做也势必丧失书店原有的特色,且谁能保证“多元化”就一定是增加盈利?

  实体书店的衰落原因很多,包括网络和电子阅读的冲击、网络书店的价格优势,以及实体书店经营成本的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不仅中国有,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存在,可以说,实体书店的艰难处境,如今已是世界性难题。要在艰难中求生存,“向政府讨饭”是无济于事的,实体书店的复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所谓天时,是指文化产业的一系列规范、配套措施。市场的无序,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对恶性竞争打击、处罚的不力等,都令本已负荷沉重、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难以支持。政府该做的,不应是给个别实体书店有选择、有限地输血,而应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给实体书店业一片“健康的天空”。

  所谓地利,是指通过税收、租金等方面的倾斜、照顾,降低实体书店、尤其黄金地段实体书店的成本负担,使之能够在最适宜其生存、发展的“宝地”站住脚、待下去。

  所谓人和,则是通过提倡读书文化,改善文化环境,和提高书籍品质及“可收藏性”,让购买、阅读实体书成为普遍和重要的文化习惯,让实体书店成为最适宜的实体书购买渠道。同时,通过实体书店和网络销售的结合,变“冤家”为“一体”。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