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嘉庆年间“诚信碑”现身 公告乡亲守法经营

2012年09月04日 09:21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在南阳镇出土的清代“诚信碑”。

广西新闻网记者 雷小琴 通讯员 邓委 文/图

  核心提示

  9月3日上午,在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街上,一辆辆运稻谷的车排着队等候过磅。从2003年至今,南阳镇成了远近闻名的稻谷收购集市。地少人多的南阳镇商贸业红火,得益于南阳人经商讲诚信。

  8月28日上午10时许,家住南阳镇南阳市场附近的居民何汉林在拆除自家老宅时,在一面墙上发现一块清朝嘉庆十年的石碑,应该是当时官府要求商贩诚信经营而刻的“诚信碑”。

  一块石碑为何立在街市?200多年前立石碑又有何用意呢?而诚信经营的传统习惯又给南阳人带来什么?

  “诚信碑”公告乡亲守法经营

  “慢点!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别碰着。”何汉林嘱咐工人们说。8月28日上午10时许,何汉林让工人拆除自家老宅时,看到一面墙上露出一块石碑,他立即要求工人将石碑扛到工地外的街道旁存放。

  看见石碑上写着“清朝嘉庆十年”“不得短斤少两”“不得高抬市价”等字样,何汉林便想这石碑是一块有故事的古碑,立即打电话向南阳镇镇政府报告。随后,政府派人来将石碑运到南阳镇派出所存放。

  9月3日,记者见到了该石碑,高约1米,宽约60厘米,厚约8厘米。石碑上的字迹较为清晰,基本可以辨认。南阳镇党委书记覃兴辉告诉记者,碑文的大致意思是要求商贩在做生意时不能短斤少两,不能恶性竞争,也不能给官员特殊待遇。据介绍,该石碑需要4个成年男子才能扛起来。

  早在200多年前,何汉林的祖先就在南阳街上做买卖了,传到何汉林这里,已是第七代。“都说靠山吃山,我们靠着街市,当然有做生意的传统。我记得爷爷那辈在街上卖芝麻饼、花生油,爷爷做生意,讲究足斤足两,货真价实,所以生意特别好。”何汉林说。

  何汉林十七八岁开始在街上开理发店,后来开镜画店,如今女儿接过他的日杂店生意。“我第一次见到这块石碑,以前也没听爷爷他们说起。石碑告诉我们,做生意就像做人一样,凭良心做事。”何汉林说,他过去做镜画生意时,来自农村的买主没带够钱,他也让对方先把镜画拿走,但赊账的人很快就会把钱送来。

  诚信带来了真金白银

  “这是你的1万元稻谷款,拿好了!”9月3日上午11时,在南阳镇一家稻谷收购店里,店员将1万元现金交给卖粮的农民老李,老李数了一遍就放心地装到袋子里。“我把稻谷运来南阳镇卖,秤头够、没假钱。”老李乐呵呵地说。

  眼前正是晚稻收割时节,不仅南阳本地的农民运粮到南阳镇来卖,青秀区伶俐、长塘、刘圩和邕宁县中和乡,甚至横县峦城的农民也喜欢将稻谷运到南阳镇来卖。

  稻谷收购店的老板黄汉勤说,南阳镇有6个稻谷收购点,高峰期6个点一天一共能收购1000吨稻谷。“农民心里有杆秤。我们南阳人收购稻谷最老实,随行就市,质优给高价,而且从不克扣。另外,南阳的交通便利,所以农民都喜欢把粮食拿到这里卖。”黄汉勤说。

  作为南阳镇的一名农村妇女,黄汉勤很朴实。从上世纪90年代起,她将收购来的大米批发给南宁淡村市场的米行,从不将次米掺入好米中。2003年起,国家允许个人收购公粮时,黄汉勤踏入稻谷收购这一行,一干就是9年。“我的祖先是做小本生意的,但我们南阳经商的传统就是讲诚信。我从来不打白条,每次都是现场支付,最多的一天要花50万元的购粮款。”黄汉勤说,购粮商们用诚信铸就了好口碑。

  据了解,南阳镇人从古至今奉行诚信经商的理念,这有效推动了南阳镇镇域商贸的繁荣,该镇2011年招商引资达8000万元,个体工商户达152家。其中,发展粮食收购个体户13家,粮食深加工企业1家,花生油作坊5家,生产的南阳香米更是供不应求。

  诚信永远是金字招牌

  在清代,集市交易一般是由买卖双方自由议价成交,也有代客买卖的经纪商,但无专人管理。屠户菜贩卖肉卖菜时,秤头给得足不足,卖的是不是好货,全凭自己的良心。“诚信碑”重见天日,说明南阳人自古就重视诚信经营。

  “诚信碑”有些类似“禁约碑”,告诉乡亲们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在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曾有类似“禁约”的石碑出现,但“诚信碑”较为少见,这说明当时南阳镇的商贸发展较为快速。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黄桂秋说。

  如今,我们都在提倡诚信经营、诚信社会,“诚信碑”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傅慧明认为,“诚信碑”其实就是金字招牌,在2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尚且会提醒商户不得短斤少两,我们生活在今天更应遵循诚信经营的理念。如今,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诚信已不仅仅停留在足秤等方面,还涉及到食品、药品生产厂商、销售商如何用良心来经营的问题。要知道,无论在哪个年代,诚信都是金字招牌,因为消费者心中有杆秤。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