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田惠明:从“中新风格”到“中新风骨”

2012年09月06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田惠明:从“中新风格”到“中新风骨”
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田惠明在研讨会上作重点发言。

  (今年适逢中国新闻社成立60周年,由中国新闻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举办“新闻文风改革及‘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8月31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以下是与会者的发言。)

  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 田惠明

  中新社60年不是花甲老人,因为文革中并入新华社13年,60减去13是47岁,正当年。

  “中新风格”的形成是几代中新社人努力的结果,“中新风格”的形成是博采众长——在座的和不在座的这些新闻单位,包括新闻院校给我们输送了人才,是博采众长的成果。

  “中新风格”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我们遵循了三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思想再解放一点,有这三点我们就往前闯。

  中新社60年我赶上了后30年,悟出来 “中新风格”就三个字——“短、快、活”,现在“中新风格”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你说它短,短不过微博100多字;你说它快,快不过网络,现在重大事情的发生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网上,不是主流媒体,不是官媒,是网媒;你说它活,大家说这个体那个体的,它活得过这些体吗?所以它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二个挑战我认为更为严峻。为什么要“走转改”?说明文风有问题了,假话、大话、空话、官话、套话、废话,还有狠话、硬话。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坚持,还要讲白话,还要讲真话,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希望大家70年的时候再来聚会。再谈“中新风格”,我建议改一个字,“中新风骨”。

【编辑:庄百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