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私藏"黎族文化古物的老人:这要毁了 我心就没了

2012年09月06日 16: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私藏”黎族文化古物的老人:这要毁了我心就没了
    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有一家名叫“白沙河谷”的私人博物馆,馆内收藏着3000余件老物件,从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到近代海南黎族生产生活用具,特别是黎锦龙被、鹿皮画、青铜蛙锣、男根、黄花梨、鹿皮鼓等海南黎族文化的标志物让人目不暇接。博物馆的馆长是退休邮电职工63岁的袁金华。图为老袁在自己的博物馆中欣赏着自己的藏品。中新社发 骆云飞 摄
图为铁皮屋顶的“文化藏馆”。中新社发 骆云飞 摄

  中新社海南乐东9月6日电 题:“私藏”黎族文化古物的老人:“这些东西要是毁了,我这颗心就没了!”

  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我的一颗心都被这些东西拉动了,要是保护不好,今后毁掉了,我这颗心也就等于没有了!”对中新社记者说这话时,暴雨敲打着袁金华私人博物馆的铁皮屋顶。

  今年63岁的袁金华是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退休邮电职工,38年来倾其所有收藏海南汉、黎族文化古物件,在乐东县尖峰镇内白沙河畔建立“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园内“文化藏馆”中藏有老袁走遍海南岛收藏的3800余件古物件。

  走进这个红砖墙体、铁皮屋顶的“文化藏馆”,只见120多平方米内,从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到近代海南黎族生产生活用具,特别是黎锦龙被、鹿皮画、青铜蛙锣、男根、黄花梨、鹿皮鼓等海南黎族文化的标志物让人目不暇接。不过,这些珍贵的藏品是被密密麻麻地置于简易的木架上,只做了简单分类。

  “我家先人从广东南海迁来海南岛时,遗失了一个祖传宣德炉,父亲嘱咐我们几兄弟一定想法寻找。”袁金华说自己最初的收藏源于家族的动力。从1974年开始寻宝收藏,到1990年他发现黎族文化古物件独具魅力。“黎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服饰是黎族文化里记忆传承的载体,我就从黎族服饰开始收起。”他对黎族文化的追寻,因为收藏一发不可收拾。

  “你瞧,这鹿皮画上有牛、羊、鹿、虾、螃蟹、贝壳……栩栩如生,画法与新石器时期的岩画类似。”老袁最得意的藏品是一幅鹿皮画。“那是1997年的大年除夕,得知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有户人家有黎族古代的鹿皮画,我立刻借车与朋友直奔白沙。车刚进山区不久抛锚了,两人推车4小时到白沙县城修理,等赶到村里已是夜里12点。最终费尽口舌,花‘大价钱’收得这鹿皮画,返回家中已是初一上午。”

  “讲文化容易,做文化难!这个难不是一般人能想象,所经受得起的!”袁金华感叹说,“从好奇、爱好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上升到责任。” 他焦心的是,目前“白沙河谷”负债维持,连制作简单的物件标签都难。

  “10年前,就有大企业与我商谈合作,我婉拒了。”袁金华说,“我觉得只有政府才能让这些藏品最好地发挥社会公益效应。”

  袁金华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出绿色崛起,要靠文化来支撑。他的故事经报道后引起海南官方的重视,海南省文物专家已帮忙鉴定和整理古物件,乐东县资助在馆内安装了监控设备,并计划在“白沙河谷”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愈是本土的愈是人类的。”文化藏馆内挂着一幅对联,这应该是袁金华的精神支柱吧。(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