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昏君奸相博士共制大观圣作碑 堪称“三绝碑”

2012年09月10日 15:02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朱金中 文图

  未能近距离一睹大观圣作碑的面目,颇为遗憾,红旗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新乡市博物馆珍藏有大观圣作碑的拓片,可以细细品味大观圣作碑的书法绝妙。

  当天下午,细雨飘洒,我赶往新乡市博物馆。

  新乡市博物馆的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馆,所藏文物颇为丰富。其所拓制大观圣作碑拓片陈列于馆内大厅,整个拓片有近5米长,以玻璃框笼之,下用展柜支撑。在展厅内,如此庞大的拓片陈列格外醒目。

  据新乡市博物馆信息中心姚香勤主任介绍,博物馆所陈列的这张拓片是几十年前组织精心拓的,字迹清晰,线条流畅,可谓拓片中的精品。1973年,大观圣作碑的拓片曾到日本展出,受到日本书法界的青睐。

  大观圣作碑不仅历史价值颇高,书法价值也非比寻常。我在新乡听到这么一个小故事,说是1938年日军入侵新乡,进入文庙后烧杀抢掠,当他们准备破坏文庙所藏石碑后,一日本军官看到上面的文字,大为惊讶,当得知是宋徽宗的“瘦金体”笔迹后,赞叹不已,禁止部队进行破坏石碑的行为。对于此种掌故,我一般都认为可信度值得怀疑,当年日军在中国掠夺文物,镇江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残碑险些被日军掠走就是明证。

  其实,大观圣作碑的书法价值根本不需借用“敌人的赞美”,其蕴含的艺术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赞扬某些石碑,常冠以“三绝碑”的说法。所谓三绝,大多数是碑文、书法、刻工均精妙绝伦,又能汇于一碑者;或者为文章、书法及文章所述之人的德政功绩杰出者又能汇于一体的;又或者为文章、书法及镌刻之石奇特。但不管哪种情况,都离不开其中最为基础的一点,那就是书法的精绝。

  大观圣作碑的碑额撰写者为当时的奸相蔡京,碑文为著名的昏庸皇帝宋徽宗赵佶亲撰并书,而摹写上石的是书学博士李时雍。这三个人,都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三位绝顶高手共同完成的这通大观圣作碑,倒也可以称之为书法界的“三绝碑”。

  碑文堪称“瘦金体”中楷之首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但这位“小资皇帝”能书善画,艺术造诣相当高,其独步书法界的“瘦金体”堪称绝世精品。而大观圣作碑洋洋一千余字,正是宋徽宗瘦金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后人研究学习瘦金书的典型范本。

  “瘦金体”指的是宋徽宗的书法特点,因其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而得名。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这位皇帝大人尊崇的说法。

  “瘦金体”结体瘦长,运笔挺拔,横竖撇捺与众不同,晚清学者叶昌炽在《语石》中说:“直如矢,劲如铁,望之如枯藤冒树……亦如游丝袅空,烟蕴直上。”这就是对“瘦金体”瘦硬劲挺特点的生动描述。

  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瘦金体”既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别人易于仿造的。后代习其书者甚多,但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体”,但笔势纤弱,形质俱差。可以说,赵佶的“瘦金体”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代学者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在研究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融会贯通,首创而成,在宋代的书法流派中,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赵孟頫读《宋徽宗画明皇训子图卷》题跋后曾云:“后跋亦出手书,所谓瘦金体,逸趣蕴然,细玩之,信不在李重光之下,诚足珍矣。”明代学者丰坊所作《书诀》中称:“江南后主李煜书师薜稷,得柳诚悬拔镫法。”而《书史会要》中也说:“徽宗行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薜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这就是说宋徽宗与李煜都师承薜稷,形成了相同的笔法。其实赵佶并不单学薜稷,他早期学黄庭坚,而后学薜稷、薜曜,吸取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宋徽宗的书法,多为行书或草书,“瘦金体”并不多见,一般分为中楷和小楷,大观圣作碑文则列为中楷之首。

  姚香勤说,从大观圣作碑的碑文来看,其上文字较之宋徽宗的“瘦金体”其他文字,更瘦直、挺拔,横划收笔带钩,竖下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个别连笔则如游丝飞空。和宋徽宗的其他手迹对比来看,其他手迹略微丰腴,而大观圣作碑碑文更为瘦细、劲挺,整个碑文从头到尾不论结构、字体都十分协调统一。大观圣作碑碑文字体正是体现了“瘦金体”挺拔、细瘦、硬直、劲朗,同时又不失飘逸的特点,横、竖、撇、捺都显示着该书体独特的气质。

  “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大观圣作碑上宋徽宗的字体能如此传神,刻此碑的石工功不可没。从刀锋上看,石碑上刻技非常精湛,完全将‘瘦金体’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惜碑文上没有留下这位石工的姓名,实在是一件憾事。”姚香勤说。

  奸相蔡京题写碑额

  “大观圣作之碑”六字出自蔡京的笔下,这一点,碑文已经说明:“太师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臣蔡京奉旨题额”。

  说起蔡京,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三个字:大奸臣。蔡京确实是个大奸臣,为宋代“六贼”之首,祸国殃民、把持朝政等恶行妇孺皆知,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蔡京的官品或人品,而是他的书法成就。

  蔡京的书法初学蔡襄,后师承徐季海、沈传师等人,“迨绍圣间,天下号能书者,无出鲁公(指的就是蔡京)之右者。其后又弃率更,乃深法二王”(《铁围山丛谈》)。因厌恶蔡京的为人,后世将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蔡”视为蔡襄,其实这种说法有点不符事实。

  蔡京的书法在当时被人称为“冠绝一时”,以至于连狂傲如米芾者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铁围山丛谈》记载,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正因为蔡京的书法成就很高,他的顶头上司——宋徽宗也是位书画高手,所以蔡京的仕途才异常光明,这多少得益于两位君臣艺术家的“惺惺相惜”。既是君臣,又同是艺术家,宋徽宗的很多画作,如《雪江归棹图》、《文会图》、《御鹰图》等都让蔡京题字,而得以展现宋徽宗“瘦金体”的大观圣作碑由这位书法宰相来题额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大观圣作之碑”六个字,充分体现了蔡京笔法的特点:笔力雄健,气势不同凡响,但豪健之中带有些许姿媚。正如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的那样:“(蔡)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

  大观圣作碑的碑额六字,能清楚地看出蔡京书法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用笔挥洒自然,字字笔画轻重天然,起笔落笔呼应,做到左顾右盼、上下起落之中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客观地说,蔡京题写的碑额是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的。

  宋徽宗、蔡京,名声虽然不好,但名气还是很响亮的——昏君奸臣,他们的书法造诣是无法否定的,相比较而言,大观圣作碑的摹写者李时雍则鲜为人知。

  李时雍,字致尧,成都人。据《宣和画谱卷》记载,李时雍的父亲“李显夫为朝奉大夫,有书名,真行草俱工,苏轼尝以之为师”。

  据史料记载,李时雍做过的最大的官不过是承议郎和殿中丞,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御前供奉,但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便。李时雍深谙赵佶笔墨的源流之法,据说能襟袖濡墨走笔大字,其摹写的“瘦金体”惟妙惟肖,入情入理。

  宋徽宗亲自撰写了大观圣作碑,但全国铺天盖地要立很多石碑,总不能让皇帝大人吗事不干,天天把这碑文摹写几百、几千份吧?于是摹写大观圣作碑的重任就落在了李时雍身上。根据碑文记载,李时雍“奉诏摹写”——是宋徽宗点了名的,可见李时雍对于“瘦金体”的“山寨”水平。

  即便在数十年后,逃到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在《翰墨志》中,仍念念不忘李时雍的“瘦金体”,并将其书法与蔡襄相提并论:“体制方入格律,欲度骅骝,终以骎骎不为绝赏。”

  李时雍所摹写的大观圣作碑,可谓深得“瘦金体”的神韵:“直如矢,劲如铁,望之如枯藤冒树……亦如游丝袅空,烟蕴直上。”如今,后人能从大观圣作碑中一睹“瘦金体”独特迥异的书法特色,李时雍功不可没。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