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追溯央视"幸福调查"源头:向纪录片传统致敬

2012年10月10日 14:1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乐梦融)扛着摄影机上街,随机采访路人,追问幸福不幸福,并非央视编导的首创,而来自电影纪录片的传统。昨天,本报登刊《随机采访 尽显“原生态” 追问不舍 得到“神回复”》后,有学者从纪录电影历史的角度,为此次央视略有争议的采访找到了学术源头。

  半个世纪来,中外多位导演屡次重复实验,以原生态的回答和路人的各种反应,探索了纪录电影的真实性。拍摄于1960年的法国电影《夏日纪事》首创了这种真实电影的先锋拍摄模式(导演让·鲁什)。在这部纪录电影中,主演马赛林·罗丽丹·伊文思(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的太太)举着话筒走上法国街头,突击采访路人,所问的问题正是:“你幸福吗?”路人中,有的回答“不知道”、有的回答“等我下班再说”,有的回答“我很忙”、也有的惊慌着躲避摄影机……这些鲜活的本能反应,是旨在制造幻觉的虚构电影在摄影棚中难以捕捉的。

  拍摄于1999年的中国纪录片《北京的风很大》(导演:雎安奇),复制了这样的采访模式,在街头随机“突袭”受访者,问他们“北京的风大不大?”受访者的反应和回答也五花八门。在影片后半程,采访者也问了路人:“你幸福吗?”“你快乐吗”等问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吕新雨认为,央视《新闻联播》的“你幸福吗”新闻调查,既真实收录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受访者的心声,也是在向纪录片传统致敬,在报道模式上有所突破。但是,“仅仅是在街头采访,这种采访模式本身不是决定影片好坏的价值标准,而是要观察整部影片的结构和追求——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解读。”

  在吕教授看来,《夏日纪事》有社会学和影视人类学意义的体现,也有对纪录片真实性本身的追问,更是探讨了摄影机和真实本身的关系——由此创立了纪录电影理论中“真实电影”的浪潮。《北京的风很大》用一道似乎虚无的提问,来消解采访的意义,导演的追求是相反的,是解构性的。“此次央视对《夏日纪事》的挪用,接近原生态的播出,打破传统采访和报道模式的刻板和僵硬,让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在镜头前得以呈现,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但是该调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有较强的目的预设,无法对摄影机与真实问题进行反思性处理和追问,这样一种纪录精神并没有被重视和贯穿。”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