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宗教场所上市步伐被叫停 少林寺等上市无望

2012年10月24日 16:29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宗教场所上市被叫停

  少林寺上市无望,一些地方损失大

  寺庙上市的步伐,终于被叫停。

  10月2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证监会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坚决制止乱建寺观和各种借教敛财行为。寺观应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管理下,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指导、监督下,由佛、道教界按民主管理的原则负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插手其内部宗教事务。严禁党政部门参与或纵容、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或承包经营寺观,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寺观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不得将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上市,对参与、支持此类活动的党政干部要按党纪政纪严肃处理。

  少林寺等上市无门

  近年来,寺庙上市是相当火热的话题。不少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以“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演变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其中包括,一些依法登记的寺庙道观尤其是地处风景名胜区的宗教活动场所,或被投资经营,或被作为企业资产上市等,这类宗教活动场所“股份化”、“被上市”现象饱受争议,引发社会各方强烈关注。

  2009年至今,寺庙道观陆陆续续传出上市消息的不止一家,河南少林寺、陕西法门寺、西安财神庙以及普陀山等。在众人眼中清静养心的地方,到商人的眼里却成了上市集资、生财的利器。

  “我认为证监会等10部门出台这个文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做法,寺庙道观就不应当上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寺庙道观是净化人心灵的地方,搞得太过商业化,这与寺观本身的宗旨也是相背离的。

  对此,知名评论员叶檀表示,“在中国,跑马圈地、资产上市套现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叶檀认为,如果任由此风蔓延,从经济到文化将不可收拾,中国将会丧失灵魂。

  一些地方损失巨大

  事实上,即使国家允许寺庙上市,但对绝大多数寺庙来说,也难以跨过上市的门槛。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其中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5.6万处,占总数逾四成;伊斯兰教清真寺约3.5万处,佛教寺院约3.3万处,道教宫观约9000处,天主教教堂、会所约6000处。

  这些众多的寺庙资源,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如果把这些寺庙推向资本市场,将带来深远意义:借助资本力量,做强做大寺庙旅游资源,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打造出名利双收的政绩工程。

  “此前一直有传言称,少林寺、法门寺、普陀山等在谋划上市,应该是无风不起浪,此次国家叫停寺庙上市,上述地方的前期准备都打了水漂,那些谋划寺庙上市的个人和机构,也将损失惨重。”从事证券业务的周先生表示,谋划上市是个系统工程,花时较长,投入不菲。

  “据我所知,寺庙道观收入一般仅靠地方政府扶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赠,但扶持和捐赠加起来的业绩,能达到作为公司上市的最低标准吗?显然这很困难。”李义平认为,寺庙上市最多靠包装,虽然他们会有一些收入,但总体而言很少,如果上市,很可能会出现对其价值的高估。

  “太猴急了,为了弄钱不择手段。”李义平表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名片、地方经济发展,不择手段,见缝插针,蓄意将寺庙道观这些寄托心灵的净地商业化。他指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上市,商业化须有一个界限,把一切东西都商业化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真谛。”

  本报记者 傅光云 实习生 郁萍 金彦淇 发自上海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