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12岁刘氏家庙深藏闹市 曾做过小学校舍和仓库

2012年10月24日 16:3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硬山顶、博古脊、琉璃瓦、青砖墙……位于广州大道北大洲地2号的刘氏家庙,深处闹市主干道边,院内却青草依依,相当幽静,在周围林立的高楼之下显得与众不同。

  这座有着112年历史的家庙建筑,曾作为越南维新会的会址开展革命活动,并经历过抗日战争侵袭惨遭毁坏,但其主体结构和主要建材幸未被摧毁。和平年代,刘氏家庙还用作中小学校舍,甚至改作五金交电公司仓库。1992年,该建筑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回,2004年移交给天河区政府使用和管理,2007年开始对外开放。

  其人其事

  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古森垌小峰乡(今属广西防城)人,名建业,又名义,字渊亭。1857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1883—1884年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援助越南,屡败法国侵略军,越南王授刘永福为三宣提督。1884年8月26日,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命黑旗军先期进兵收复越南北部,同日封刘永福为记名提督。1886年4月,清政府授刘永福闽越南澳镇总兵一职。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刘永福奉命带兵赴台救急,终因敌众我寡,孤军无援而告失败。1895年,他坚拒投降,乘夜化装坐英轮退回大陆。两年后调任广州镇抚,带四营人。1898年夏,刘永福择地白云山南麓沙河西岸兴建刘氏家庙、忠义祠,至1900年落成。自此至1912年初,均在家庙内居住。

  刘永福经常为乡民主持公道,排解纠纷,缉拿盗匪,深受乡民的爱戴和敬重。随着清末黑旗军被遣散,戎马一生的刘永福每天在广州的家庙拜祭祖宗及读书,又在家庙与越南盟友商议抗法事宜,曾经帮助越南革命者建立越南维新会(后称光复会),并以刘氏家庙为会址,进行反抗法国侵略者的斗争。74岁的刘永福还到过香港,据说在香港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中华民国一成立,应胡汉民之邀当上广东省民团总长。直至1917年1月病逝,享年80岁。

  深藏闹市鲜为人知

  从广州大道一直往北来到沙河地区,沿途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留意很难发现刘氏家庙的小铁门。日前,记者来到这座深藏在闹市之中的家庙建筑,寻找记名提督刘永福当年在广州的足迹。

  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大道北大洲地2号,坐北朝南,从广州大道右转进入刘氏家庙大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家庙的主体建筑,而是一片并不宽敞的门前空地,四周生长着一些野草,令人不由产生一种回到乡下的感觉。

  刘氏家庙建成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三路、深两进,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平方米。虽然距今已有112年的历史,但这座家庙并不像许多历史建筑那样破损不堪。人字形封火山墙,蓝色琉璃瓦当,如意形滴水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山墙墀头有砖雕,精致美观,封檐板上的雕花也繁复精美。不过,纪念馆负责人江铁军告诉记者,这座家庙在1996年至2004年间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维修,许多木制的零部件都已经换过,不过主体结构和建材特别是包台、石狮、石柱、地面石板等都还是100多年前的。

  从正门进入,檐廊前有三级台阶,象眼上有浮雕花纹,前端还有一只小石狮。檐廊两边各有一花岗石包台,上面各有两根四方石檐柱,柱头上雕有人物柱衬。大门两边各有一石门墩,正面雕花草,侧面雕动物,与一般的家庙建筑有所不同,但即便是一直在那里的管理者也说不清这是什么用意。“大概是祈求平安幸福之类吧!”工作人员这样说。

  进入家庙内部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大厅有花岗石檐柱、金柱各两条,东、西次间各面宽两间,内有木柱。大厅设有中门,6扇开,上半部分是雕花通窗,后面接一轩廊。天井旁有两廊,分别由卷棚顶和硬山顶组成,两者之间有花罩相隔。廊两端有镬耳形封火山墙。第二进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次间各面宽二间。大厅前有一轩廊,梁架上有精致雕花。据历史资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前,正厅供奉神位,现已不复存在。

  据江铁军介绍,家庙右边原附建一间忠义祠,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奉祀黑旗军在越南抗法战斗中阵亡将士灵位。上世纪30年代,该祠被侵华日军所毁,目前仅存石柱础两个。

  刘永福亲撰楹联尽述忠孝之志

  记者采访中发现,刘氏家庙深处闹市鲜为人知,不少都市白领都不知道身边有这样一座纪念馆。即便是在广州市三维地图上,刘氏家庙所在地也是一片空地。而家庙本身也没有过多的宣传活动。记者咨询工作人员才得知,目前关于刘氏家庙的开发并不完善,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难以开展。

  在家庙的正厅里,记者看到两幅长楹联,可算得上是展品中最有看点之处。一幅是在正厅靠天井处的花岗岩石柱上,内容为:尚书恩泽学士词章奕世犹留佳话在,星岫云横沙河水绕此间宜有夏声来。落款为:苏若瑚。苏若瑚(1849—1917),字器甫、号简园,广东顺德人,清光绪年间举人,书法家、学者。据记载,苏若瑚是清末探花李文田的同乡,李文田曾为刘永福操持军需,深得赞赏。李文田请苏若瑚为刘氏家庙题联。现广州陈家祠正门“陈氏书院”亦为其所书。

  在这幅对面的后方,正厅坤甸金柱上还篆刻有刘永福撰写的楹联: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遍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落款为:庚子孟秋,永福谨志。也就是刘永福于1900年撰写的,叙述其从越南抗法回来后,建庙奉祀黑旗军阵亡将士,使其英雄业绩留在广州,同时表达捍卫京城,将忠孝赠予刘氏家族,继续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的志向。据考证,刘永福于1900年奉旨准备进京抵抗八国联军。因此,进京勤王是忠,兴建家庙是孝。

  江铁军还告诉记者,清律中有规定,官至正一品才有资格建家庙,而刘永福为官最高至总兵,属于正二品、从一品,但由于武官并无正一品,因此大清王朝也批准了他兴建家庙。此外,家庙与祠堂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最明显的是祠堂可以建到三进,但家庙有明确要求规模不能超过某个标准。“广东省现存的家庙并不多,因此很多人误以为家庙就是祠堂。”江铁军说。

  曾做过小学校舍后又改作仓库

  在刘氏家庙刚进大门的位置,记者看到了一面巨大的屏门,虽然乍一看比较古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现代风格的痕迹。江铁军告诉记者,这几扇屏门是后来修建的,这不得不追溯一段漫长而又坎坷的历史。

  1905年8月,刘永福在家庙会见了当时越南民主革命先行者潘佩珠,二人畅谈抗法事宜,当时刘永福便将这座暂时闲置的空宅提供给越南民主革命组织维新会开展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刘氏家庙曾遭到过毁坏,但骇于江湖上刘永福“黑虎将军”的威名,日军并未对家庙进行过毁灭性的摧残,而只是将其作为后方指挥部和后勤中心使用。当时家庙的很大部分被改作马厩,为了让马匹顺利进出,日军将门厅口的屏门拆除了。

  刘氏家庙被大规模使用是1948年之后。当年,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校址搬迁,暂时借该家庙作为办学点。1950年,沙河地区学校扩充,将刘氏家庙改作沙河小学及附设幼儿园和初中班。最高峰期,1000多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内部容纳了100多名学生读书和日常活动。

  刘氏家庙作为各类学堂十多年后,1963年又被改作市五金交电公司的仓库使用,里面堆满杂物,屋顶和四周的墙壁越来越残破,家庙匾额上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1989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交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2004年,重修后的刘氏家庙补充了失去的屏门,并正式移交给天河区政府。2008年11月,刘氏家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故居是城市品位体现”

  “珍视文物,就是珍视历史;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民族血脉。”江铁军认为,名人故居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城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宝贝才有了吸引力,有了城市的品位。加强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对于保护城市个性特色、推动人文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由于酸雨腐蚀、白蚁蛀蚀和大气污染影响比较严重,以及环境潮湿所致,刘氏家庙木梁结构也呈现屋脊灰塑残旧、部分地面阶砖破烂、木柱梁架油漆剥落等情况。

  江铁军表示,对刘氏家庙的保护不仅仅是简单地保护一幢建筑,而是要保护这桩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她说,沙河一带至今还有以刘永福命名的“永福路”、“永福村”。此外,刘永福还在广州留下了不少有意义的遗迹,如白云山能仁寺前的山石上还有他率部上山时写下的造型奇特的“虎”字石刻;华南理工大学西北角耸立的刘义亭也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建。

  因此,江铁军近年来一直呼吁以“刘永福”为主线,建立主题纪念馆或者博物馆,充分挖掘相关文物资源的内涵,开发文物陈列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休闲相融合的保护、教育、旅游项目。

  策划统筹:李贺 谭亦芳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刘静

  通讯员 田禾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丁玎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