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心理咨询师写长篇小说:现代人远离生活的本真

2012年11月01日 14:12 来源:鲁北晚报 参与互动(0)

    贾海泉:心理小说探索者

    近日,滨州优抚医院职工、知名心理咨询师贾海泉创作的长篇心理小说《心理诊所的私密档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根据作者的心理咨询临床经验创作完成的一部集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综合类文学作品。该作品开创了“以小说形式陈述咨询案例,以咨询案例形成小说故事”的小说创作先河,更是滨州文学和心理学历史上第一部由出版社买断版权出版的长篇心理题材小说,本书的出版对推动滨州文化和心理学事业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和有益的作用。本期“滨州原创力”栏目特推出贾海泉先生的访谈,以飨读者。

  记者:作为心理咨询师,为何想到创作这样一部小说?心理小说如何兼顾心理专业与小说这二者关系?

  贾海泉:在执业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来访者,表面看上去问题似乎很严重,他们体会到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苦,有的甚至总想一死了之,可是在我这个心理师看来,问题并没有或是根本没有必要有这样的体会,关键是来访者看问题的角度出现了问题,只要你引领他稍微转换一下视角,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正所谓“一个角度一个世界”,角度变了,价值观就变了,相应的情绪也就好转了,问题是公众并不都具备这样的悟性,相反,钻牛角尖的倒是大有人在,我这个做心理师的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救赎芸芸众生,于是写一部心理学普及性读物的想法油然而生,我要写一部大家都能读得懂的书,无论你是心理师还是普通读者,你一定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急需的答案。

  当然,在着笔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部书的读者群,不能写的太专业了,因为多数人不是心理学专家,很多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读起来会很费劲,那就游离了创作初衷;但是也不能写成单纯的情感或悬疑小说,那样更起不到警示大众的作用,于是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即:在陈述故事中阐明心理学道理,在案例中呈现扣人心弦的故事,让爱好心理咨询的读者在欣赏一个个精彩故事的同时,学到些实实在在的实战技术,而让普通读者了解些心理学常识,也对照自己的思维行为,找到认识上的不足,防患于未然。

  记者:《心理诊所的私密档案》的主人公骆成在滨河市开了一家私人心理诊所,诊所里接待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患者,一系列离奇有趣的故事在此发生,骆成是否是您个人的投影?这些故事是否都是来自滨州的生活原型?

  贾海泉:小说的创作必须尊重生活,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当然艺术的创作既要来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主人公骆成的形象当然有我的影子,但是我更愿意把他当成一个智慧的化身,一个集中了所有心理咨询工作者勤劳智慧的化身。小说中的故事当然也都有蓝本,这是在一百多例咨询个案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当然也揉进了很多创作元素,但总的来说还是尊重事实的。

  记者:书中有要跳楼的失恋青年、嫁不出去的美艳剩女,被迫受贿的公务员、彻夜不归的网瘾少年、双双出轨的小夫妻……反映出种种社会问题,对现代都市人的心理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贾海泉:这可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吧,若从一个心理师角度观察,我以为现代人正在渐渐远离了生活的本真与实质,大众沉溺在集体营造的浮躁中随波逐流,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欲望在商品经济的挑逗下越发高涨,追逐名利成了生活主旋律,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思考,那么生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又能有多少人主动思考人生呢?如果物质生活的改善要以丧失善良、道德、公序为代价,那么就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我对学生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轻装上阵,快乐人生”,没有欲望不行,但是一定要会算账,要计算一下追求欲望的投入产出比例,如果你牺牲了健康和快乐,纵使得到的再多,还有意义吗?比方说孩子们,如果你单纯的强调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感受,让一个本应活泼快乐的童年变得死气沉沉、如临园囿,这样做值吗?把欲望看得淡一些,毕竟生活是需要阳光和笑声的,健康快乐才是人生的主题,切不要等到老得走不动了再想去享受快乐,那就晚了。

  记者:您预想中的本书的读者可分为哪几种?该书对不同作者是否会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需求?

  贾海泉:第一个读者群应该是心理咨询师这个群体,现在很多人都慢慢喜欢上了心理学,也有很多人正在考咨询证,但一个较残酷的现实是,很多执业者想帮助别人但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总想学几个咨询技巧,但是切记一点,心理师最好最管用的武器是你的爱心,也就是你的助人情结,多数来访者都是缺失了爱,只要你给他补上了,伤口自然会愈合,当然这也需要技巧,希望这个群体的读者能在书中学到这些技巧;再就是文学爱好者群体,一个普通读者当然希望读到跌宕起伏的悬疑故事,这十八个咨询个案个个都是悬念叠生扣人心弦的。我倒希望读者们多读几遍再发言,因为里面蕴含着很多玄机,相信读者会像寻宝一样,一步步找到打开心门的钥匙。

  记者:近年来非文学专业的写作者异军突起,他们的写作与实践丝毫不逊色于文学专业出身的人,您对此怎么看?

  贾海泉: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这是文学生存的根基,无论你是专业或非专业的作者,我想生活才是素材的来源地,闭门造车不行。很多非专业的作者虽然在写作理论上缺少系统性,但是他们有生活,在自己的领域里有发言权,这样扎根于“泥土”的文字才有市场,才能打动人心,这次莫言获得诺奖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评委对原生态的东西感兴趣,可能有很多解读,但我以为,所谓的原生态是距离人性本质最近的东西,看惯了花里胡哨,当然希望贴近人性的沉淀。拿我自己来讲,我并非文学专业出身,但是我有大把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从方方面面诠释着周围这个活生生的世界,只要稍微用心提炼,就是一桌好菜。

  记者:在繁忙的咨询、培训及授课等忙碌工作之余,您的写作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贾海泉:只要挤一挤,时间总会有的,现在每周我要讲四个晚上的心理学课程,剩余的时间基本上都交给了来访者。一个案例需要耗费很多精力,每次晤谈结束,咨客走了,但是我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回忆和记录咨询过程,还要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每个咨客的情况都不一样,这里面不能有半点偷懒的想法,但庆幸的是,小说的内容与案例有关联,可以说是咨客们一步步启发着我写完了这部小说,从时间上看矛盾,但实质上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写完咨询记录,会趁着热乎劲立刻开始创作,倒是没感觉出有多累,我的写作得益于我的职业。

  记者:听说贾老师正在创作第二部有关心理学的作品,能否提前给读者透漏点这方面的消息。

  贾海泉:是的,第二部有关心理学的作品基本成型了,名字叫《大催眠之三十六计》,大催眠概念在国内是我首先提出的,大众对催眠这个心理咨询概念有一定的误解,我想有必要澄清一下。在这部书里,我收集了三十六个兵战、商战、心理咨询案例来解释大催眠概念,读者可在每一个不同性质的故事中,了解大催眠倒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是一种屡试不爽的交际技巧,谜底将会在书中一一解开。也希望贵报及媒体朋友们多多关注该书的动向,我也希望尽快让它和读者见面。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