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过雪山草地》感人至深 别开生面

2012年11月02日 17:17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感人至深 别开生面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战争历史上的奇迹,多年来一直被国内外作家艺术家所关注。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曾经吸引多位剧作家,写出全景式的长征,早期如陈其通的《万水千山》,近期如王朝柱的《长征》,在讲述高层决策和领袖人物塑造上,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至于用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讲述传奇的长征壮举,有《长征组歌》《艰苦岁月》(雕塑)等大批优秀作品。每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的理解,讲述他们心目中的长征故事。

  可能是由于这一历史题材比较严肃,写过长征的作家敢于在这一题材上再试一把的人却并不是很多,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突破别人不易,突破自己更难,只好遗憾地把宝贵素材珍藏。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名声崛起,并在这个领域卓尔不群的王朝柱,很有点“艺高人胆大”的气魄,竟然在电视剧《长征》获得好评之后,今年又创作出电影《走过雪山草地》。他的这部长征题材电影的创作方法,不仅突破了此类影视作品的模式,而且跟他过去的作品也完全不同。可以说是王朝柱的另一副笔墨,从中不难窥见王朝柱内心对于长征的诗意欣赏和文学解读。

  王朝柱擅长写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深得广泛好评的电视剧《辛亥革命》;创作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也游刃有余,如连连获奖的《解放》;对于其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他也有多部力作奉献于世,如《第一大总统》《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等。这些作品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因此,在得知王朝柱要写电影《走过雪山草地》时,许多王朝柱的朋友都为他捏把汗,不知这部同样写长征题材的作品,会是旧的同一个还是新的另一个。看过电影之后朋友们放心了,为王朝柱又一次成功而高兴。如果说,王朝柱笔下的电视剧《长征》是一部雄浑壮丽的交响乐,他新创作的电影《走过雪山草地》,则是交响乐中抒情的可独立的乐章。两者都是影视艺术佳作。

  《走过雪山草地》是一部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革命精神的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该片以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为背景,以爬雪山、过草地这两个特定的艰险环境为载体,刻画了一支红军剧团克服困难长征的动人故事。剧中主人公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希望,坚定信念、团结一心,以大无畏的革命情怀翻越皑皑雪山、走过茫茫草地,彰显了红军战士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几个简单人物故事,几个高潮叠起剧情,生动地表现出红军战士勇敢互爱的品德,以及为理想、信仰、信念奋斗的崇高形象。剧情如此简单,人物如此之少,却表现出重大历史的主题思想,丝毫没有单薄轻巧之感,这在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中实属难得。

  《走过雪山草地》较之王朝柱以往相同题材的作品,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有着天壤之别,观后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噢,原来重大题材还能这样写。”而且写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赋予人们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一种新的讲述方式和新的意象,足见创作者勇于突破的进取精神,以及娴熟的驾驭影视形式的能力。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王朝柱的影视创作正在朝着多元方向渐进。

  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我这代人看过的不算少,如前苏联写卫国战争的影片,如英美写世界大战的影片,场面之宏大,气势之雄浑,今天想起来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感觉。但是比这更令我感动的影片,是那些着重写普通人性灵之美的作品,如前苏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第四十一个》等,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西线无战事》等,如我国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柳堡的故事》等,这些影片观后之所以让人心旌摇荡,我以为主要是写了普通人的善良本性,即使是在战争的艰苦环境中,只要这种人性之美和理想、信仰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克服艰难险阻的力量。这种感受并非从作者直接表述中得来,而是观看感动之后从思考中悟得。由此可见,含蓄的影视作品远比直白表述主题更令人信服。

  撇开故事内容,单从创作来说,《走过雪山草地》绝不逊色以上优秀影片。这是一部内容感人至深、形式另辟蹊径的好电影,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开拓了新的创作思路。我觉得起码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

  题材上,大中取小:尽管以一斑窥全豹是常用的创作方法,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写像长征这样重大题材上,敢于从全局中撷取一个非主力部队,而且又不失长征大的历史背景,并非每位作家都有如此的谋略和智慧。正是因为写了长征中的普通人,明确地讲述了人的长征,不似过去的长征中的人,才使得《走过雪山草地》更为感动观众。这是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写历史和现实中的人,写人的命运和情感,写人的复杂本性,永远是作家笔下的着力点。电影《走过雪山草地》做到了,所以成功了。

  情节上,取舍得当:文学创作离不开生动的故事情节,如何写故事直接影响人物塑造,写得繁简适度并非那么容易。一部作品中好的故事情节,应该是既讲得明白又给人想象空间,方能充分表现出文学的美感。电影《走过雪山草地》中,如川剧名伶十岁红探路遭遇雪崩牺牲那场戏,并未描述雪崩的过程,只是在十岁红眼中有个雪山的影像,而后就是风雪肆虐红军帽在空中飘落。再如张副参谋长将自己的战马杀死后,全剧戛然而止的结尾非常干脆利落,以马肉充饥等情节并未直接表现,过程都留给观众以自己的想象去完成。既表现出作者对观众的信任,又保持了影片画面背景的美感。

  人物上,塑造本性:影片在蕴涵革命理想、信仰的同时,在挖掘人性之美方面非常突出。比如畏惧艰难的欧阳琼开小差,误伤苦妹子后逃跑,被苦妹子举枪打死,苦妹子忍痛涉水,察看和爱抚欧阳琼,这场戏非常真实感人。如果按过去的写法,为了表现苦妹子革命的坚定性,苦妹子很可能不去看欧阳琼,这就忽略了苦妹子和欧阳琼的夫妻情,塑造出的人物显然就不会很完美,甚至于让观众觉得不是很尽人情。再比如为救助掉落口粮的孩子彤儿,警卫员老马悄悄把自己的炒面换给她,忍受着龙海认为他私藏口粮的误解。当龙海看到老马干粮袋里装的是干草,嘴里含着尚未吞咽下去的青草,甘愿饿死在茫茫草地上的情景,龙海为自己对老马的误解而懊悔痛哭。观众看到这里也撕心裂肺地难过。

  格调上,诗情画意:过去写长征题材的作品,多是疲惫的战士穿着破衣烂衫,拄着木棍走在荒山野岭败草中,过于强调长征途中的艰难。尽管这是基本历史事实,应该充分地予以表现,但是忽略了艺术的美感。《走过雪山草地》的画面非常美,雪山洁净,草地碧绿,湖水澄清,天空高远,这种如诗似画的景物,配上荡气回肠的音乐旋律,烘托出人物内心志向的崇高,真正达到了天人融合的境界。

  语言上,形象突出:电影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它的语言其实就是人物行为,如何用行为表现人物内心,以行为代替更多言说,这对于电影创作是个很高要求。可喜的是,《走过雪山草地》在电影语言表达上很到位,比如苦妹子怀孕难产不想拖累队伍,悄悄走向草甸子被战友发现劝说,眼看着年轻生命一点点沉没,苦妹子内心的痛苦与留恋不必表白,从她的肢体行为就可分明判断。

  用人上,大胆求新:《走过雪山草地》导演王才涛和主要演员,都是银幕上生面孔的年轻人,由于该剧电影脚本写得好,给演员提供了扎实的创作基础,我们并不觉得因面孔陌生而显稚嫩。比如在过雪山草地实景拍摄中,在没膝的积雪中跋涉,在无底的沼泽中挣扎,由于他们不畏艰难的真实表演,使得这部电影更具青春气息。在观众记忆中留下的,是剧中人物的形象,忘却的是演员名字。这也是《走过雪山草地》的成功之处。

  总之,《走过雪山草地》是一部诗意而含蓄的作品,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艺术电影,是一首长征的优美动听的颂歌。它表现的革命者的理想和信仰,深藏在作品的故事中,让观众理解后自己去认知,而不是赤裸裸地喊口号贴标签。它是重大历史题材影视的突破之作,可以说是长征影视作品的“青春版”。它给年轻一代理解长征找到一个新的易见视角。这是编剧王朝柱和主创人员对重大历史题材电影的一次新的艺术探索和重要贡献。

  (柳  萌)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