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英拍卖行说明出处疑为借机炒作圆明园文物

2012年11月06日 14:39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专家:英拍卖行说明出处疑为借机炒作圆明园文物
罗伯森当年写给母亲的字条
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
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

  11月3日,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发表声明称,为避免激化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持有者决定收回藏品,不参与拍卖。按原计划,邦瀚斯拍卖行将于11月8日拍卖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这是2010年圆明园在罹难150周年之际向全球发出抵制圆明园流失文物拍卖的倡议书以来,圆明园流失文物首次在海外拍卖前被撤拍。

  事实上,自倡议书发出两年来,国内外拍卖行成功拍卖圆明园文物已有20多件,“这些文物隐藏了来自圆明园的信息,但依旧能拍出高价。”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无奈地说。

  肆无忌惮的拍卖让倡议书几乎成了一纸空文,在圆明园专家看来,在当前形势下,圆明园流失文物追回仍是一个难题,因为任何拍卖品只要贴上圆明园的标签,都能拍出一个高价,这一现状恐怕很难改变。

  今年10月下旬,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在其网站上宣布,将于11月8日举行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其中的拍品包括两件圆明园文物,分别是“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同时,网站还标明这两件文物的“出身证明”,明确记载是由英军第六十七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于1860年“从中国夏宫(圆明园)带出”。

  “10月,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在国内预展时,我亲手摸过这两件文物,可以确定属于圆明园文物。”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说,这种拍卖在国外很流行,早已司空见惯。

  让刘阳没有想到的是,他在10月24日写下的一篇博客竟引起这么大关注,“如果不是我的博文,估计很少有人这么早注意到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也正是因为这篇博文引起的关注,英国邦瀚斯拍卖行最终发表了撤拍声明。

  英国邦瀚斯拍卖行亚洲艺术品部主管科林·希夫发表声明称,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已被持有者收回,不会参与邦瀚斯将于11月8日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科林·希夫表示,邦瀚斯从未想过要冒犯中国人民,并对此事在中国引起的负面影响表示遗憾。目前,这两件文物已经归还到所有者手中。科林·希夫称,邦瀚斯已经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媒体向中国民众澄清此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发表倡议书以来,国外拍卖行首次撤拍圆明园流失文物。”刘阳说。

  特意说明出处 疑为借机炒作

  “这次拍卖行特意标出两件文物出自圆明园,很有可能是在故意炒作。”作为专门研究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学者,刘阳对拍卖行的这种做法十分不屑,“这些都是做给外行人看的,在内行人眼中,圆明园文物不用标注,看一眼就知道。”

  这两件文物“出身证明”里提到的英国军官罗伯森于1854年10月20日加入英军第六十七兵团。1858年9月21日,第六十七兵团的34名军官、805名士兵从香港出发,并于10月23日抵达广州。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参与了攻占北京的所有战役,其中包括新河战役、占领塘沽、占领大沽口炮台等重要战役。这个兵团后来驻守上海,1863年,罗伯森因为霍乱病死在上海的驻地孔子军营。两件文物后来一直为他的家庭收藏。

  罗伯森写给他母亲的纸条上写着:“这块玉和其他东西都是1860年10月从中国夏宫带出来的。”“夏宫”,是当时西方国家对圆明园的称呼。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这座艺术宝库被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流失海外。

  在刘阳的考证里,这两件文物确为属于圆明园流失文物无疑,“子孙牌估价6万—10万英镑;提梁卣估价为4万—8万英镑。如果不撤拍的话,经过这么一炒,这两件文物成交价绝对高出估价数倍。”

  “一件文物一旦被证明出自圆明园,往往会被拍卖者抬高价格,成交价也水涨船高。”刘阳说,尤其是国外的一些拍卖行利用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往往会特意标注出这些文物出自圆明园,“很多中国人都是冲着这一点去的,多花钱也无所谓,往往就是冲着这个身份证明去的。”

  最为典型的是圆明园兽首的拍卖。1987年,台湾收藏经纪机构寒舍集团的负责人蔡辰洋通过电话,在国际拍卖会上以13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猴首。2000年,台湾收藏家委托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将猴、牛、虎三个兽首在香港进行拍卖。此事在香港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群众游行并冲进拍卖场,最终保利集团出面以高出估价十几倍的价格收购。

  然而随着爱国情绪高涨,圆明园文物的拍卖越发激烈,价格也是水涨船高,2009年,英国佳士得举办的“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中,两件圆明园铜兽首鼠首和兔首总估价竟高达2亿元,主办方的高调宣传也令这两件艺术品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呼吁抵制这样的拍卖,直到这次才起到一点效果。”刘阳不无遗憾地说。

  拍卖从未停止 倡议恐成空文

  2010年10月18日,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主题晚会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举行。圆明园管理处向全球发出倡议书,呼吁持有圆明园文物的个人或机构返还所持文物,抵制拍卖、交易圆明园文物。

  当天,新西兰一个家族在活动现场向中方捐赠了一对流散海外的小瓷瓶。这也是英法联军后裔首次向中国捐赠文物。但是,“倡议书发布两年来,除了活动上的一次捐赠,圆明园几乎没有再收到过任何捐赠。”让刘阳感到最遗憾的是,虽然倡议书的发布很高调,可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不久前,刘阳曾与圆明园文物回归形象代言人成龙有过一次交谈。成龙说,倡议书发出后,拍卖行很少再拍圆明园文物,觉得倡议书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刘阳给他做了一个统计,两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行共拍了20多件圆明园的文物,“有时候拍卖行并不标明这些文物的来源,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圆明园的文物。”

  “去年5月,一块来自圆明园的怀表亮相拍卖行,表壳上有侵略者刻的纪念文字,表明此怀表来自圆明园,表壳的英文用了‘掠夺’这个词;同月,英国佳士得拍卖了一方来自圆明园绮春园敷春堂的玉玺;6月,勤政亲贤的‘富春楼’印章在法国第三大拍卖行‘皮艾萨’拍卖;11月,白玉御制文慎德堂宝交龙钮宝玺在国内保利拍卖行拍卖……”刘阳说,这些还只是去年他关注过的一些拍卖,在他看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拍卖一直是国内外拍卖行的宠儿,“这两年只要出现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总能找到一两件从圆明园流失的文物。”

  “要不是英国邦瀚斯拍卖行的撤拍,恐怕很难有人想起圆明园的抵制倡议书。”刘阳觉得,如果不长期关注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拍卖活动,这份抵制倡议书恐怕要成一纸空文了。

  追回流失文物 仍然遥遥无期

  “如何追回流失文物,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无解难题,虽说有国际公约,有倡议书,可事实上,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拍卖行并不买账。”刘阳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失文物回归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商业途径,另一种是通过法律途径。“很显然,我们不可能通过商业途径来买回这些文物。”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曾经表示,国家文物局对拍卖圆明园文物的行为持一贯态度,“我们是反对拍卖的。不承认对被劫掠文物的非法占有,并将继续依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追索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圆明园所有流失文物理应归还中国,但由于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不适用于公约生效前被盗或者非法出境的文物。在1995年出台的《关于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规定文物追索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自被盗时起50年以内提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文物从被盗时起,所有国政府50年之内不提出追索,那么,50年之外的文物追索就不受公约保护了。另外,条约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而收藏流失文物的一些主要国家包括法国等国家都拒绝加入。

  “不管怎么样,拍卖行都能绕过这些公约进行文物拍卖,几乎不可能靠国际公约讨回流失文物。”刘阳说,他研究圆明园流失文物多年,每次看到拍卖行上出现圆明园文物都很心痛,却又感到无能为力,“这个月底,国内一家较为有名的拍卖行的拍卖会上还有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要拍卖,谁能管得了呢?”

  (刘超群)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