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沙晚报:增加盗版判刑是为了文人不再穷酸

2012年11月14日 10:2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著作权法》正在修改中,其中一个重点是:对盗版的处理判刑可能要再增加,罚款判刑门槛将降低,过去销售600张盗版光盘才判刑,以后销售一张两张就会判刑。(11月13日《山西晚报》)

  曾听到文艺界不少人士感叹,现在是一个消费“文化快餐”的时代。一方面,文化产品数量多,精品少,整体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十几年来,稿费标准不断走低,“短平快”产品盛行。

  有人说,“文化快餐”是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之后的无奈选择,人们没有时间对文化精品细嚼慢咽;有人说,“文化快餐”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必然结果,人们有了更多获取资讯的渠道,自然不再倚重文化精品。这些,不能不说没有一点道理。但笔者认为,多年来肆意泛滥的盗版,是躲在市场阴影下扼杀文化精品的罪魁祸首。这是很多人至今未能充分认识的。

  有人抱怨说,现在的正版书籍和正版光碟,价格都高得吓人。正版电影碟一张要几十元,游戏碟更是动辄上百甚至上千元,而买盗版碟只要几元,多则十几元,这中间的巨大差价,让经济并不宽裕、高喊“压力山大”的年轻人释放了消费激情,因此盗版碟客观上还“繁荣”了文化市场。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很有市场,就如孔乙己“窃书不算偷”的观念一样,凸显了国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极度淡薄。试想,任由粗制滥造的廉价盗版产品上市倾销,那正版谁去制作?正版商家没销量没利润,又如何付给作者更高的稿酬?作家写篇稿子不如卖双鞋子,又如何有积极性去创造文化精品?于是,为与盗版赛跑,只有大量的“短平快”文化产品充斥市场。

  业内人士称,在欧美国家,一本畅销书卖到一两百万册是常事,而在中国,往往发行到十几万册时,盗版书就铺天盖地了。并不是中国的畅销书卖不到一两百万册,而是销售额大头没能进入出版社和作家的口袋,都被盗版商赚走了。

  一个只有廉价的“文化快餐”而缺乏文化精品的社会,必然苍白、浮躁、失去灵魂。正在修改的《著作权法》对盗版降低罚款判刑的门槛,实质是将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到新的高度,有利于改善“文化快餐”。或许有人认为,“卖一张两张盗版碟就判刑”太严苛,可是,不如此就无法彻底遏制盗版的终端市场交易。如果此举能刹住盗版碟的销售,自然就没了前面环节的批发、运输,进而没了生产,不失为釜底抽薪的好招数。当然,笔者更希望,对盗版的严惩重罚,能呼唤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提高原创者的报酬。什么时候我们身边的文人不再穷酸,文化事业就可能真正走向了繁荣。

  本报评论员 袁云才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