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亲历者口述参建人民大会堂:出动400余人采运木料

2012年11月15日 16:43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李能良/口述 邵维信 李建军/整理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电视新闻里有关人民大会堂的镜头多了起来。每当看到人民大会堂的镜头出现,我的心里就隐隐有一种激动的感觉。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亲身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开工建设的事情。一晃儿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80多岁高龄进入耄耋之年,老北大荒人当年为人民大会堂建设拼搏奋战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这段经历多年来一直是我这个老北大荒人的精神动力。

  1958年,刚诞生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在首都北京破土进行十大建筑工程,其中就包括建设一座人民大会堂,在这场大会战中,我作为北大荒人为之出了大力,流了大汗,和工友们一起为人民大会堂的建设采运了栋梁材。

  北大荒的1958年非比寻常,那时还刚刚处于开发建设阶段,人烟稀少,森林草场无边,严冬季节,天寒地冻,西北风卷着大烟炮时常袭来。冰天雪地,夜间最低气温能降到40C°以下,白天也有35C°以下,而且持续时间长。就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们八五二农场接受了为人民大会堂提供建筑木材的任务。

  在当时,我们农场共出动400多人,几个队配合作业,在八五四农场八分场东南方向迎春镇炮水营地带,清一色伐大松树。深山密林里,前边的人用“二人抬”,大锯把木材伐倒,修枝打杈,按要求截好“间子”后,我就开着拖拉机往山下空地路边倒木料,我开着拖拉机牵引着大爬犁,爬犁停稳后有人负责装、卸车。人手不够,我既当拖拉机驾驶员,还得当装卸工。那时北大荒的松树太大了,我们挑直的、粗的伐,最粗的大树直径达三米以上,要六个人圈成一圈才能搂起来,这样大的木头伐倒后,人少了抬不动,得三十个人十五副掐钩排成行,才能挂起这个庞然大物,在慢步移动装大爬犁时,抬木料领队的还要带头喊起抬脚移动号子,全员脚步一致齐心协力,一点儿一点儿地才能完成一段木材装爬犁。在那时哪有什么吊车、装载机呀,清一色用人工装卸,实

  在是太苦太累了,而且在抬大木头配合作业时,大家都得挺直腰板,抢前扛硬杠,如果有谁在私下偷懒耍滑打弯腰,立马会向一面子倾斜,轻者会造成几个人抬着硬杠打趔趄,重者会使一大面子的人顷刻倒下,出现伤亡事故。为此,抬木材领头的也叫抬杠的领队,挑人时总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生怕在关键时出岔子,尽管这样,由于木材太大了,抬杠的或因一时不慎一脚蹬空,或因脚底发滑,也因有时腰扭伤造成减员,而每当这个关键时刻,我这个当年的“车轴”汉子可算是派上了用场,今天替了这个明天又替了那个,有的抬硬杠的棒小伙子也因出力过大恳请我替上两杠,并许愿收工后给我买包好烟。

  在山上伐木虽然苦和累,但是也有许多好玩儿的场景,在连片的大松树丛中有的大松树胸径有洞,在洞里我就发现过冬眠的大黑熊。那时北大荒密林深处的大松树高得吓人,仰天望去看不见树梢,粗的上下“脖子腰”一般粗也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起来。大松树虽然不是原始森林树木,但是估计也有几百年以上的生长期。松树老了,有的就出了大洞,大洞有的离地面十几米高,也有二十多米高的,这正是黑熊冬眠藏身的好场所。在伐木当中,我时常看到“二人抬”大锯把大松树绕了一圈儿伐倒后,我趴在有松树洞的洞口往里看,清楚地看到洞里的黑熊均匀地喘着气,满不在乎还在熟睡的场面,真是开心极了。

  那时上山伐木为了抢工期,每天天不亮我就发动拖拉机进山运木料,晚上七八点钟才收工下班,中午在山上吃饭,在下班时拖拉机如果出了毛病我一修就是大半夜。住的条件更艰苦,那是用木头扣的人字形窝棚,棚内的木板炕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睡,没有条件洗衣服,更洗不了澡,天长日久衣服上生满了虱子,浑身发痒,难受得很。

  在运木材会战中,我们八五二农场五分场共派出5台拖拉机一台斯大林80型号拖拉机,其中两台德特—54型拖拉机,一台斯大林100型号拖拉机,一台牙利敌特413型拖拉机,突运木材中,我们几台拖拉机相互比拼开展劳动竞赛,那是叫“拔红旗”,我仗着胳膊粗力气大,开车技术熟练,又能帮助装爬犁,拉得多跑得快,常常拔取红旗车组,每当我得胜归来,兄弟车组的伙伴儿们都围拢上来,逼着我请客,我只好顺从,花上两三元请他们吃上一顿儿。

  这一年冬天,我们共为人民大会堂建设采、运了六千多方红松优质木材,运到北京后都被用上了,得到这个消息,我们大伙儿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那时我心里想,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能为国家,为人民大会堂建设做点儿什么,真是光荣啊。由于八五二农场为人民大会堂建设提供木材优质、及时,采运中没出现伤亡事故,采伐队受到了上级的表彰,我所在的车组也被评为“红旗车组”。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