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2013年01月10日 10:4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高亦吾先生
1961年春,周总理与恩师高亦吾先生之子高肇甫全家合影。 (资料图)

  岁月是一串闪光的项链,时间就如同那串起珠玑的丝线,它串连起时代的兴衰沉浮,也连接起人间的悲欢离合。1979年11月,为纪念开国总理周恩来逝世三周年,周总理的启蒙老师高亦吾先生之女高肇申应邀远赴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周总理少时在此就读)参观、访问。出于对伟人的真情挚爱,高肇申一边默默观看,一边悄悄抹泪,循着周总理生前的步履,进行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红色“寻踪”……

  走访期间,总理当年在本校的同学、时任辽宁省副省长的陆广勋追忆说:“1936年西安事变时,我任张学良将军的机要秘书。周总理到达西安后,向我询问起恩师的状况,并语重心长地说:‘读书期间,我对高老师的印象最深,受其影响最大。可以说,假如我少年时代没有恩师的栽培,就没有我个人的今天!’”掷地有声的言辞中,透着总理对启蒙老师的敬仰和尊重,也彰显出他们之间深如瀚海、高若泰岱的师生情谊。

  ■1913年,师生临别之际,高亦吾先生 寓意深远地为周恩来命字“翔宇”

  高亦吾先生1881年生于章丘绣惠镇西关村,15岁考取了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方雨之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并投书维新志士章太炎,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们在校赋诗、撰文,斗争宗旨为反清灭洋。18岁那年,高亦吾率先加入同盟会,带头组织起声势浩大、轰动省城的罢课学潮。出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忱,他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震惊校园内外的战斗檄文《伊奴出关》。

  高亦吾如火炬、似号角的文章以及他极富影响力、号召力的言行,引起了山东巡抚周玉山的惊恐,亲笔签署通缉令,定要严惩“肇事者”。闻讯后,高亦吾当即脱掉长衫,剪掉象征“大清”臣民的发辫,在学友的掩护下,连夜只身秘密逃离济南,远赴东北沈阳……

  章丘县衙接到省巡抚发来的逮捕令,立即到章丘西关高家进行严密的搜查,未见其人,便将其霜染鬓发的母亲杨氏投监入狱,公堂施刑后又锁进铁牢。高亦吾辗转漂泊半月后,几经友人介绍,进入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现为沈阳六中)作为立身之地。

  高亦吾在校精益求精、严谨施教,受到广大师生的尊崇和爱戴。在一年级丁班结识了入校新生周恩来。高先生看他精明睿智、气宇轩昂且少怀壮志,想将来必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课下他常向周恩来慷慨激昂地讲述反清灭洋的革命道理;语气沉痛地诉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悲壮之举,使其听得义愤填膺、泪光盈盈……高先生并将中国英烈邹容19岁时写的《革命军》一书赠送给他,使其树立起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信念。

  高先生借与周恩来同桌就餐之机,向其灌输马克思、孙中山等伟人志士的进步思想。星期天,还同他上街“散步”,指着外国领事馆满腔怒火地说:“这些外国列强协同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瓜分华夏大好河山,简直令人难以容忍!”使周恩来时时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的影响和教育。

  辛亥革命爆发后,高先生率领教师、学子涌向长街游行示威,每走到路口、广场,他便带领师生振臂高呼:“鞑虏不除,民国不立,四万万炎黄子孙誓不罢休!”周恩来彻底觉悟了,返校后当众第一个剪掉发辫,发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13年,周恩来南迁天津入南开中学就读。师生临别之际,高先生寓意深远地为周恩来命字“翔宇”;周恩来则奋笔疾书:“同心努力,前程万里指日登!”署名“翔宇”,表示对“翔宇”的认可和对恩师的敬重。

  三年后,由于战乱不息、政局不稳,高先生辞校赴京在赵伊公署任职。其间,周恩来曾两度进京探望,第二次谋面时,高先生警觉地叮嘱周恩来,“你在天津创办的‘觉悟社’轰动京畿,据传你的名字业已在册,当局声言要捉拿一切成员,你千万务必当心!”

  周恩来返津不久便被捕入狱。高先生闻讯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八方求助,奋力投入营救,终使周恩来脱离虎穴。谁曾料想,师生这次挥泪分手,自此天各一方、音容隔绝,竟成终生憾事。

  ■晚年返济避难,高亦吾先生断然拒 绝“替敌效劳”

  岁月如流,人世沧桑。后来,高先生重返济南,应邀在省建设厅任职。他对故乡的水利建设极为关注,曾两次提出设计章丘绣江河金盘水电站、兴修绣惠灌渠。“七七事变”后,他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辞去公职,返回章丘,县长郭德夫深知先生学问渊博、名扬乡里,邀他出面成立“城关学堂”,先生知其是“亲日派”,力辞不就,却去西关私塾任教。1939年章丘沦陷,高先生赴济避难。有人举荐他去地道的伊公署就职,并声言是个“肥缺”,高先生断然拒绝:“国家蒙难,民不聊生,替敌效劳,实愧堂堂华人国民!”出于生计,他便在济南小布政街开馆施教。

  1941年春节刚过,高先生突患脑膜炎,遂还故乡。久治不愈,在弥留之际,他将全家唤到身边,再三叮嘱爱子高肇甫:“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和周恩来取得联系,让他指引前程!”2月5日子夜时分,这位深受社会尊重的民主革命战士、一代师表与世长辞,终年刚满60岁。

  1947年4月的一天下午,国民党章丘警察局崔局长带领部下闯入高先生家中,以“私通共匪”的罪名将高夫人、儿媳两人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娘俩在牢中受尽百般酷刑折磨。

  ■解放后,周总理和高先生一家的情 意绵绵不断

  1949年7月,高先生之子高肇甫遵父遗嘱给在京的周总理写信,历数期间的境况和怀思之情。不久,即接到总理回信,又召肇甫进京,在中南海两人长谈三小时之久。总理得知恩师早已仙逝,辞别人间,不禁悲恸万端,数次泪流满面……

  后来周总理将高肇甫安排于政务院档案科工作。周总理一生高风亮节,身在高位从未照顾任何一位亲属,对高肇甫的安排可谓“仅此一人”,由此可见周总理对恩师的难忘和感恩。

  1961年春,高肇甫携全家去拜望总理,总理和邓大姐在中南海盛情接待,午餐后留影一帧。同年,高先生女儿高肇申代母给总理去信,告知其母想在有生之年,面见总理。总理于十日后回复:

  荣瑄师母:

  十月二十六日和十二月十九日两信均悉,因工作繁忙,未及时回信,尚悉见谅。

  来信所说您和肇甫想春节前来京,时值假期,车辆拥挤。特别是天气寒冷,您年高体弱,恐难堪旅途劳累。届时,我是否在家尚难料定,恐徒劳往返。我甚不安,我意勿来为妥。

  代问肇甫夫妇及肇申均好!

  周恩来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春节过后,总理汇寄一笔款项,嘱咐为师母滋补身体,以延年益寿,并附寄当年珍存的恩师照片一张。孰料,次年仲冬师母因患顽疾离世。总理得信速寄来唁信,并又汇寄一笔安葬开支费用,表达对恩师及家人诚挚的关切。

  1976年,周总理不幸病逝。肇甫、肇申兄妹俩接到邓大姐急电:按恩来遗嘱丧事从简的要求,谢绝一切亲友进京。于是,他们按乡俗在故宅堂屋里摆设七日祭坛,谨表对总理的悼念和缅怀之情。

  1979年,肇甫、肇申结伴进京前去拜望年事已高仍勤恳工作的邓大姐,邓大姐指派服务人员设家宴热情款待。三中全会以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邓大姐仍不忘高肇甫及家人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并通过组织向有关领导反映,为其加薪一级,并大修、调整了住房。1991年2月21日,邓大姐又让秘书赵伟来信,向肇甫全家问候和祝福。1992年7月11日,邓大姐走完了她88岁高龄的光辉人生之路,告别了这个世界。从此以后,每年清明时节,高氏后人总在村郊设供祭奠,面北叩首挥泪跪拜,深切表达对两位伟人的万分深痛的哀悼和恒久无垠的怀思……

  □ 王绍忠 明兆乙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