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音韵是古时"小学"的"绝学" 穿越唐朝语言是障碍

2013年02月01日 09: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对热销书《唐朝穿越指南》的不同意见———

  ◎李倩

  跟众多罔顾历史细节的穿越文或穿越剧相比,《唐朝穿越指南》在嬉皮笑脸的外表之下,倒真有几分刨根问底的真性情。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借助网络的便利,广泛查阅史书和当代研究成果,一步步逼近真相的过程本身,就当得起一个“赞”字。

  但这本书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缺乏系统的学院训练,仅仅依靠搜索引擎,还原历史更像是盲人摸象,这在此书的第一章表现得格外明显。作者无疑是聪明的,开宗明义就点出了穿越先过语言关。《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和《敦煌变文选注》两本参考文献,也显示了探寻口语的路径的正确性,唐人不是像韩愈、柳宗元那么之乎者也地说话的,只有传诸后世的千古文章才那么写。

  但上来就敢教人念“两噶黄列忙翠柳,一行爸落党蹭滕”给杜子美听,确有其天真狂妄之处。列出的参考文献里没有音韵学方面的资料,亦未交代自己荒腔走板读诗的依据,个人感觉很像北方人拿普通话给粤语注音。网络上一直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说今天的粤语是“唐音犹存”,但这只是部分真理。梦回唐朝,一千多年前的长安雅音跟今天的陕西话当然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其实也没有哪个现成的汉语方言可以取巧。你若是个赵元任那样的语言天才,能把上海话的声母跟广州话的韵母系统自个儿组合起来,再揣摩着《元和韵谱》里对于声调的描述——“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语音才算是基本过关。

  古人的“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当中,音韵一直被认为是绝学。词汇语法毕竟通过书面文献还有迹可循,但一卷唐朝录音带就纯属妄想,语音才是更大的障碍。今天的学者是通过隋唐时代的韵书和当代汉语方言材料,多方比较才构拟出中古汉语读音的,说实话,这只能算一种人工合成材料,仍算不上自然语言。想要假装个西域来的胡姬,跟李太白杜工部结交一番,着实没那么容易。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